時間:2012年06月1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公路建設也在快速提高,路基設計是公路設計中的重點工程,它不僅影響公路建設的規模和質量,也關系到公路后期運營的安全和環保。本文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對高速公路路基設計的一般原則,從橫斷面型式的選擇、特殊路基的設計方法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路基設計;原則;
在公路建設中路基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建道路中,路基質量在建設過程中如果得不到充分保障,在質量方面存在潛在隱患的話,那么,后續施工如路面工程、防護工程等部位再牢固,再堅硬,也始終無法得到根本的保障。
1 山區高速公路路基設計的原則
隨著國家及建設單位對環保、景觀、造價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山區高速公路設計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現結合其內容,有針對性地對高速公路路基設計的一般原則綜合歸納如下:
1.1 正確處理好路線設計與路基設計的關系
路線的確定,不能僅僅考慮線型的優劣,必須同時考慮路基穩定條件、工程難易、土石方數量的大小和占用農田多少等因素,特別是路線通過工程困難地段或地質不良地段時,更需要注意路線與路基的協調配合。合理選定線位,可以避開地質不良地段和工程艱巨地段,保證路基穩定,減少工程量,節約投資;反之,如路線難以繞開地質不良地段和工程困難地段,也可通過正確、巧妙的路基設計,做出恰當處理。
1.2 綜合路基穩定和環保景觀、造價等方面的需要
選擇路基橫斷面、路基防護等設計方案要充分與地形地質等結合,在滿足規范技術指標的前提下,盡量依山就勢,綜合考慮比選。具體有:
(1)路線通過很陡的山腰斜坡時,注意擋墻與橋梁的方案比選和取舍,結合分離式路基、臺階式路基、懸出式路基及整體式路基的綜合設計,尋求合理的斷面形式,降低邊坡高度,增加邊坡穩定。
(2)在植被較差、地形平緩的地段,采取削坡綠化處治震塌碎落病害;在植被較好、地形較陡的地段,采用低矮擋墻和削坡綠化處治;對不穩定的高陡邊坡,用豎梁錨桿、預應力錨索框架加固處治;對擋墻段采用花池墻防護綠化;對巖石邊坡采用客土噴播護坡。
(3)路基中間中央分隔帶、邊坡的綠化美化和路基外側的綠化帶,采取宜樹則樹、宜灌則灌,適地造樹,喬、灌、草結合,點、線、面結合,人工造景與自然景觀結合,豐富路景,使公路綠化有特色、有特點,同時也起到穩定路基、防止沖刷的作用。
2 路基橫斷面形式的具體選擇及特點分析
山區地形特點是山高陡峭,短距離內地表標高相差很大,相對于平原微丘區高速公路設計,山區高速公路的平面線設計往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及技巧,因為不同的平面線形的設計需要不同的路基斷面形式,而不同的路基橫斷面形式對路基的穩定性、工程造價、環保景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設計過程中有時巧妙地更換斷面形式,綜合效果明顯。因而在山區高速公路設計中,要善于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橫斷面形式。下面分述山區高速公路常用的整體式路基、分幅式路基、錯幅式路基等形式的具體選擇及特點。
2.1 整體式路基
整體式路基形式是指高速公路對向行使的兩幅路基采用相同的平面線形和相同的縱斷面線形,且中間帶寬度不大于4.5 m。在山區高速公路設計中在地形較平緩、地勢起伏不大、地質條件較好的路段采用。整體式路基一般在山區沿河(溪)線一側坡度較緩且地質條件較好的單面坡上,或是在山區U 形峽谷地勢較開闊路段,及地形起伏不大、地勢較開闊的越嶺線中采用。總的來說,當地形、地勢、地物等條件對平面線形的設計不形成約束條件時,都可采用整體式路基形式。
根據整體式路基形式的特點,在山區高速公路設計中,在確定路線平、縱面線位的同時,應注意橫向填挖的平衡。對于橫坡較緩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同時還應注意縱向土、石方平衡,以減少廢方和借方。同時,應充分利用地形處理好平、縱線形的組合,不應遷就微小地形,造成線形曲折,縱面線形起伏,公路路基斷面布置失當。
2.2 分幅式路基
分幅式路基形式是指中間帶寬度大于4.5 m,相向行駛的路基斷面采用分離式路基斷面的形式。分離式路基有2 個必要條件:①中間帶寬度必須大于4.5 m;②相向而行的2 幅路基采用不同的平面線和縱斷面線形。而當部分滿足上述2 個條件時,則是下面提到的錯幅式路基形式。確切地說,分幅式路基的特點就是分幅,分幅式路基是兩幅不同的路基,它不僅在平面設計中是兩條獨立的平面線形,而且在縱斷面設計中也是兩條獨立的縱斷面線形。分幅路基在山區高速公路設計中應用較多,采用分幅式路基形式相當于按兩條公路進行設計,能有效地解決整體式路基形式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分幅式路基主要應用于山區沿河(溪)線兩側各自的單面坡上,或是在山區U 型峽谷各自靠近山腳的兩側,或是在需要分別架設高架橋、分幅穿越隧道的地形復雜、地勢陡峻路段,或是在越嶺線中迂回翻越山嶺的山梁的兩側等。
2.3 錯幅式路基
錯幅式路基形式可以說是整體路基形式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中間帶寬度一般不大于4.5 m,路基寬度與整體式路基一致。從斷面形式來看,錯幅式路基形式與整體式路基形式最大也是唯一的區別在于相向行駛的2 幅路基由于采用不同的縱斷面線形,路基是錯開的,其錯開部分就是它的中央隔帶,2 幅路基的高程也是不一致的。錯幅式路基形式一般應用于山區沿河(溪)線一側坡度較陡且地質條件較好的單面坡的上下,或是在山區U 形溝谷的單面坡的上下,或是在越嶺線中地勢較開闊的單面斜坡的上下。錯幅式路基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避免挖方量過大或路基下邊坡填筑量過大,在某些特殊的路段,如水庫、沿河(溪)路段等,也可采用錯幅式路基做成半幅路基半幅橋梁的形式。
錯幅式路基形式在沿河(溪)線中是沿河谷一側邊坡布線,設計中應處理好河岸選擇、路基斷面兩幅路基的線位高低和2幅路基邊坡率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地質條件來選擇適合布線的河谷的一側,通過調整兩幅路基的線位高低和路基邊坡率來減少路基土石方工程數量;在越嶺線中,應結合水文地質情況處理好埡口選擇、過嶺標高和埡口兩側路線展線方案三者間的關系,越嶺路的縱坡應力求均勻,平均縱坡及縱坡長度應嚴格遵守規范的規定。
3 路基排水設計
路基的強度與穩定性和水的關系十分密切,路基的病害有多種,原因也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路基設計必須重視路基排水設計,尤其是山區高速公路,地表植被覆蓋率高,雨量充沛,氣候多變,山區地勢險峻,水流急,山洪也易爆發,因此更應有針對性地予以設計。
路基用地范圍以外,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滯積或下滲,對于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則應予以隔斷、疏干、降低,并引導至路基范圍以外的適當地點。主要原則如下:
(1)設計前必須進行調查研究,查明水源和地質條件,重點地段要全面規劃,考慮路基排水與橋涵布置配合,地下排水與地面排水配合,排水溝渠的平面布置和豎向布置相結合。
(2)山區高速公路的路基排水設計尤其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盡量不破壞天然水系,不輕易合并和改變水流性質,盡量選擇有利地質條件布設人工溝渠,對重點地段的排水設施應注意加強防護與加固。
(3)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因地制宜,全面規劃,一般情況下地下和地面的排水溝渠宜短不宜長,以便水流不過于集中,做到及時疏散,就近分流。
(4)注意與農田水利相配合,但路基邊溝一般不應用作農田灌溉渠道,實在無法分開布設時,宜加大斷面尺寸,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毀壞路基。
(5)填方路段的路基排水主要依靠坡腳的排水溝,排水溝應設有縱向坡度,并分別與附近的涵洞或河道自然溝連接。
(6)挖土方路段主要依靠邊溝及截水溝排水,并與填方路段的排水溝連接,溝底縱坡較大地段修筑急流槽或跌水溝過渡,并與排水系統順接。
(7)山區高速公路避免不了有深填高挖的實際情況,因此為保護路基及邊坡,甚至整個山體的穩定,跌水、急流槽、截水溝等排水設施應用較多,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充分考慮設置。
4 結束語
由于山區高速公路路基設計受地形、地質、氣候、水文、植物覆蓋等各種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設計任務和難度加大。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建設要求進行合理地設計,并嚴格地按照施工規范付之實施,才能使建設質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旭、劉義虎、傅波.山區高速公路施工組織設計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5(01)
2 尹懷章.勘測設計新理念在山區高速公路中的運用[J].安徽建筑,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