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6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高層建筑技術的迅速發展,高層建筑已經成為城市空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為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然而高層建筑與城市空間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從城市空間的角度對高層建筑設計和規劃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建筑設計;外部尺寸:規劃設計
前言
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鋼鐵、電梯的出現以及后來鋼筋混凝土的應用,為高層建筑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高層建筑也成為城市空間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其中以美國的高層建筑發展最為活躍,如1885年的芝加哥家庭保險大樓被公認為第一幢摩天建筑,而紐約的曼哈頓區更是高樓云集;近年來我國的高層建筑也發展迅速,如上海的金茂大廈88層,高420.5米。隨著結構理論和技術的發展,高層建筑結構形式趨于多樣化,高層建筑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但隨之所帶來的弊端也越來越多的表現出來,在成為城市風景的同時如何恰當的融入城市空間成為高層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使高層建筑設計趨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種理念。
城市空間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為城市居民提供各種活動的場所。這個可以說是城市空問比較科學的定義,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城市空間則更形象具體,主要指城市內的建筑物、道路、綠地、廣場、公共服務設施等實體以及由這些實體所構成的立體空間,也是人們處在其中能真實、直觀感受到的空間。高層建筑是否與所處的城市空間融洽,其評價好壞相當一部分取決于民眾的感受,簡單的說就足人對其所處空間的感受。所以建筑設計者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所創造出來的空間(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給予使用者的感受。這些是理論上要求一位建筑設計師要考慮的因素也是作為一名建筑師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且還可以據此評價一位建筑師的設計能力及其社會責任感。事實上,在進行一項高層建筑設計時,開發商受利益的驅使,往往不會考慮建筑與環境的關系,此時,政府規劃部門所出臺的各種條文政策及規范將扮演重要角色,它強制性的要求建筑必須顧及城市環境,營造舒適的城市空間?梢钥闯。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問的協調以及城市空間的營造是在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作用來完成的,即:建筑設計和規劃。下面就從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兩方面談談城市空間對高層建筑設計的影響。
l高層建筑外部尺度設計的原則
1.建筑與城市環境在尺度上的統一
我們注意到高層建筑的布置對城市輪廓線的影響很大,這閃為在城m輪廓線的組織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別是商層建筑。因而,高層建筑在城市中的布局應充分考慮城市輪廓線的規劃要求,遵循有機統一的原則進行布置。
(1)城市中,高層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聚集在一起布置會有相互干擾。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高層建筑布置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采用相仿高度間距拉開的辦法。組成有關的構圖。也可以單棟高層建筑布置在道路轉彎處,以豐富行人的視覺觀賞。
(2)若商層建筑彼此問毫無關系、隨處隨地的布置,就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也不會產生令人滿意的和諧整體效果。
(3)高層建筑的頂部造型不應雷同或減少雷同,因為這會極大影響輪廓線的優美感,給人千樓一面的感覺。
1.2同一高層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層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細部尺度這一尺度序列,在某一尺度設計中要遵守尺度的統一性。不能把幾種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證高層建筑物與城市之間、整體與局部之問、局部與局部之間及建筑與人之間保持良好的尺度協調關系。
l,3高層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須有可識別性
高層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體大小,除此之外,也可通過采用常規尺度的屋檐、臺階、柱子、樓梯等建筑構件來襯托建筑物的真實體量。任意放大或縮小這些習慣的認知尺度部件就會造成錯覺,效果就不好。在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某高層建筑,頂部采用歐式別墅風格的坡頂,配以超大尺寸的弧頂窗,遠看給人一種小別墅浮于半空的感覺,近看像成年人戴著小孩帽子,不倫不類,是尺度嚴重失當的典型。
2利用城市空間的建筑設計方法
2.1充分發揮入口廣場空間的作用
高層建筑由于其體量的巨大,往往給街道空間一種很大的壓迫感,這是因為高層建筑的巨大體量與狹小的街道之間的空問對比給人造成了強烈的空間反差,從而使人感覺壓抑。因此,處在街道兩旁體盤巨大的高層建筑,在規劃設計時~般會留出一定寬度的路邊廣場空問,而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遠離街道,從而使街道的視覺空間得以擴寬,減小了高層建筑給人的壓迫感。這樣的廣場空間起到了很好的緩沖空問的作用:而且由于高層建筑的建筑面積遠遠超出其用地面積,容納的人員較多,出人口的人流、車流密度相對較大,后退出的廣場空間也起到緩解交通壓力的作用。從另外一方面講,一場空問往往也是城市空聞中非常重要的共享空問,能夠給民眾提供小憩、交往的公共空間,往往能成為城市的焦點,這就是共享空間的好處。國外有許多建筑師尤其重視共享廣場空問的設計,甚至直接設計成下沉式的廣場,如日本建筑大師嘰崎新設計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廣場,獨特的廣場空間造型,以人和環境為設計重點,不僅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安靜的休閑場所,而且使建筑塔樓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這種下沉式的廣場往往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就空問形式而言它是一種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間。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廣場和建筑應該作為一體來考慮。
2.2高層建筑主體設計
對于一個城市而言,高層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個城市經濟水平和發展程度。選擇合理的造型就顯得尤為重要。高層建筑在造型上由于受結構形式、使用功能的限制,往往不能有太多的變化,有的高層建筑甚至直接將結構形式外露不加修飾。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我們通常稱它為塔樓,塔樓的表現形式對高層建筑的造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F在,國內外的許多高層建筑因其有著獨特的外形和明顯的識別性,而成為所在城市的一張名片,這也是高層建筑存在的一個原因。近年來。全球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對建筑在環保、節能、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而高層建筑在這些方面沒有多少優勢,高能耗低產出的情況嚴重。在此情況下,色、生態、可持續建筑應運而生了。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內,包括由建材生產到建筑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過程,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筑物。綠色建筑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包括經濟和環境兩方面,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并提出解決辦法,進一步改善環境。極大的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生態建筑是盡可能利用建筑物當地的環境特色與相關的自然因素。比如地勢、氣候、陽光、空氣、水流,使之符合人類居住,并且降低各種不利于人類身心的任何環境因素作用。同時,盡可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因素循環,確保生態體系健全運行。可持續建筑是指以可持續發展觀規劃的建筑,內容包括從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以及與它們有關的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生態建筑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總部大廈在強調象征意義和功能的同時,就引入生態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態型”超高層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葉花瓣夾著一支花莖:花瓣部分是辦公空間,花莖部分為中空大廳。中空大廳起自然通風作用,同時還為建筑內部創造了豐富的景觀。氣候設計大師楊經文設計的馬來西亞吉隆坡梅納拉大廈則體現了利用空中開放空間連通建筑內外,貫徹‘生物氣候大樓”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綠化和底部斜坡的綠化都有助于調節氣候,盡可能地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較好地完成了室內外空間的過渡與銜接。同時對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間環境也是一種深化?梢钥闯觯壳案邔咏ㄖO計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要實現“綠色、生態、可持續”。高層建筑的裙房雖然對整個城市影響較小,但它對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空間的創造等方面卻有著重要的影響。建筑裙樓的立面設計一般不同于塔樓,它與公眾視覺接觸較接切,且都是近距離接觸,需要進行細致的設計。從而使下部空問豐富。高層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頂對整個建筑形象起到強化個性的作用,雖然它較少影響到生態環境,但對塑造建筑的標志性、豐富城市天際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根據建筑的基座、樓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2.3巧妙的運用一些處理手法
高層建筑的塔樓部分雖然變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層部分卻可以進行一些巧妙的處理來豐富空問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層架空和入口縮進的手法。底層架空的處理手法是現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環境中爭取到寶貴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廣場和建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開放空間,給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時還可以改善人流、視覺擁擠的狀況,連通幾個主要的公共場所,以增加城市空間的層次。高層建筑臨近城市道路布置時,入口空間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體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爭取基地面積的有效使用,緩解入口處空間局促的矛盾: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體設計、空間組織等方面形成新穎的構思,這種入口后退架開的處理不僅空問層次豐富而且給人的印象也深刻。
3城市規劃設計
3.1避免高層建筑密集
高層建筑的密集雖然對于城市辦公等條件方便有利,卻給城市空間帶來很多壓力,造成城市空間和城市交通的擁擠,甚至會帶來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層建筑玻璃幕墻的大面積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現過的光污染;還有就是形成高壓風帶和風口,這些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規劃設計中要對區域內的高層建筑密度進行限制,避免高層建筑的集中分布。
3.2高層建筑與城市街道
高層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業發達的地段,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載就較大,高層建筑將大大增加這些街道的交通壓力,分布在這些街道兩側的高層建筑要盡量控制其層數和高度,同時在規劃設計時要對這些街道進行擴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3. 3控制超高層建筑數量
超高層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實際上這類建筑既不經濟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層建筑投人使用后收益情況并不樂觀?梢哉f僅僅是體現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因此我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應盡量避免盲目建設超高層建筑。
4結束語
高層建筑已走過百年歷史,從其出現之日起就成為城市的焦點,其形式和風格也不斷的發展變化著,我國的高層建筑雖然相對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層建筑可以說代表了中國高層建筑的發展史,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的融合也正不斷的完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