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8月1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人們對自然資源進行大范圍的開采與利用,工業活動不斷增加,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環境的污染。燃煤鍋爐煙氣是最大的汞排放源,燃煤電廠汞污染已經成為國家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下面文章通過分析燃煤鍋爐煙氣中汞的形態,利用我國現在的控制設備提高汞的脫除效率,從而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與大氣環境。
關鍵詞:燃煤鍋爐煙氣汞污染,控制技術
煤燃料是汞污染的主要來源,汞及其化合物是主要污染物之一,是環境污染控制的重要內容。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大量消耗能源資源來實現經濟增長,造成了大氣中大量污染物的產生,進一步降低了大氣質量,不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也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目前,對汞排放控制的研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汞具有累積性、劇毒性以及持久性等特點,雖然汞的濃度比較低,但是我國每年燃煤量巨大,汞污染問題不容忽視。
1汞的排放形態與特性
不同形態汞得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異。燃燒之后擴散到空氣中的汞有三種形態:單質汞、顆粒汞與氣態氧化汞[1]。在燃燒煙氣中,單質汞大約是20%,氣態氧化汞大約是50%。單質汞是汞的主要形式,它具有較低的水溶性與較高的揮發性,在大氣中很容易通過長時間當然傳輸形成全球性的汞污染[2]。其含量超過環境本身的承載能力,大氣質量不斷惡化,致使人們的生活、工作、健康以及生態環境等多方面都受到嚴重的影響與破壞的現象。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對城市大氣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從而影響著整個生物系統,包括對人類、植物與動物的生存空間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燃煤鍋爐煙氣脫汞技術
在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的時代背景下,用于除塵與煙氣脫硫脫硝的各種控制設備被廣泛的應用,這為煙氣脫汞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作為人口發展大國,城市環境的質量直接關系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對我國的穩定與長久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在城市大氣污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態環境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1煙氣脫硫裝置脫汞
脫硫裝置可以達到一定的除汞目的,煙氣中的氣態氧化汞化合物可以溶于水。研究表明濕法脫硫設備可以將煙氣中11%~60%的氣態氧化汞去除,但是對于不能溶于水的單質汞這種設施并不顯著明的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大量消耗能源資源來實現經濟增長,國家只重視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忽視了社會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城市大氣污染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嚴重。在2007年,我國開始實施節能減排工作,出臺了一系統政策,提出了在2006年~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0%。
2.2SCR脫氨裝置脫汞
對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作粉塵排放量以及煙塵排放量數據進行分析與整合,得出相應指標,運用模型,對三種物質排放量單位時間順序與數據進行處理,利用一定的計算公式得出相關數據,對于我國2000年~2010年10年之間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作粉塵排放量以及煙塵排放量等分類處理之后,整理成成本型指標值,再對數據信息進行評估對比,顯示減排效果的成效。
經過SCR反應器之后的氣態氧化汞的濃度會增加。煙氣中汞在釩系SCR催化劑作用下會發生形態轉化,在SCR催化氧化汞的過程中,煙氣中的很多成分會促進汞發生氧化,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等。
2.3靜電除塵器脫汞
靜電除塵器除塵之后汞含量明顯比除塵之前低。靜電除塵器對煙氣中汞的形態有一定的影響,這主要是因為靜電除塵器可以電暈輝光放電,在負電暈靜電除塵器的高壓電暈線周圍的可見光區會產生臭氧。
另外,通過電暈輝光放電,會產生高能電子流與紫外線,這些物質可以激活氣體。這說明在我國相關政策與積極引導之下,我國的汞污染控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雖然汞污染控制工作取得了理想成績,但是能源消耗總量還是呈現上升趨勢。
也就是說能源使用效率低,能源消耗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作粉塵排放量以及煙塵排放量依舊呈現上升趨勢,汞污染控制工作還是非常嚴峻。我國需要繼續實施汞污染控制工作,在原有相關政策基礎之上,積極探究與開發新能源,減少對空氣污染,積極貫徹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保證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我國健康、穩定的發展。
3結語
燃煤鍋爐煙氣汞污染進行簡單分析之后,我們更應該加強對燃煤鍋爐煙氣汞污染控制技術的提升。燃煤鍋爐是最大的汞排放源,由于汞形態多樣和低濃度,更加劇了汞控制的難度。必須不斷進行創新技術應用,調整產業生產結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國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不僅要考慮技術的先進性,還要注重其經濟性。在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走復合式污染控制之路,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青青.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在灤河電廠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4.
[2]王江輝.鉛鋅冶煉行業廢舊除塵布袋污染特征及回收利用試驗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4.
推薦期刊:《工業加熱》1972年創刊,是我國電爐行業唯一的專業技術期刊。讀者對象:從事電爐、工業爐、燃料爐設計、制造、運行、熱處理和熱加工及冶煉產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有豐富經驗的工人及大專院校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