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核心是石油安全。要實現我國的石油安全,不僅要重視國內情況,還要結合國際變化,要站在全球角度來審視和解決這個問題。
摘要:能源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核心是石油安全。要實現我國的石油安全,不僅要重視國內情況,還要結合國際變化,要站在全球角度來審視和解決這個問題。
關鍵詞:石油安全;經濟獲得;保障機制
石油安全是相對于石油危機而言的,中國充滿爆發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視為近兩年來國際油價大漲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到2020年預計將有60%的石油都必須來自進口。正是由于石油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石油供應安全成為世界各國在考慮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時所最先關注的問題之一。石油安全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安全和市場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和關系國家安全的問題。保障中國的石油安全,不僅要重視國內市場,而且還應特別注重國際市場,要站在全球角度來審視本國的石油供應問題。據國際能源專家分析,在今后20年內,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將急劇增加,石油供應中斷的危險性也將增加。因此,各主要國家對全球石油資源的爭奪,構成了當代國際政治的重要景觀,并極大地影響著主要國家的外交政策。
1.我國目前石油安全戰略的實踐現狀
從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開始,中國在石油安全戰略方面一直在做著不懈地努力。為解決石油后備資源不足的問題,中國加大了對國內西部資源以及海上資源的勘探力度,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為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我國充分利用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天然氣工程。在節約能源方面,我國頒布了《節能法》,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節能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發展替代能源方面,我國重視如風能、太陽能、垃圾發電、地熱能、海洋能和核能等綠色資源以及“煤變油”、“替代石油農業”等新能源特別是綠色能源的開發與使用,過去10年,我國
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業取得較大進展。總的說來,我國關于石油安全戰略的實踐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繼續努力。
2.實現中國石油安全的戰略抉擇
2.1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一個國家能源對外依賴的高低與一個國家經濟安全成正比,即對外能源的依賴越高,該國受到能源安全的威脅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確保中國石油安全最主要的是要降低對石油進口的依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尤其近兩年來,石油的全線短缺,已經開始阻礙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能源利用技術落后、效率低下,在經濟高速增長條件下,我國能源資源的消耗速度可能比國外更迅速,能源枯竭的威脅可能來的更早、更嚴重。解決能源緊缺的挑戰,保障能源供應,實現能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須從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入手。一方面要開源,在能源供應上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強油氣和重要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品種多樣化,開發其他各種各樣的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特別是減少對國外石油的依賴的風險。另一方面,必須堅持節約優先,走一條跨越式的節能道路。節約和合理使用油氣資源,保證油氣資源長期穩定供應和有效利用。
2.2加強國內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
中國石油安全戰略體系的核心目標是保障國內石油供應。面對可能出現的常規石油短缺,抓緊石油(包括高成本石油和非常規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十分重要。這會使我國在遭受國際石油貿易風險時,有較好的國內資源保障,我國經濟發展不致因為石油供應中斷而遭受較大的挫折和打擊。
2.2.1穩定東部老油田
從資源勘探和開發程度來看,加強國內石油的勘探開發,首先要穩定東部。在己開發的老油田及周邊地區,繼續搞好滾動勘探與開發,加強老油田綜合調整。努力增加可采儲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長油田穩產期。面對東部地區的剩余儲量已難以維持現有產量的現實,必須把勘探開發的重點轉移到西部和海洋,力爭取得重大發現,增加新的儲量和生產能力,逐步實現資源的戰略接替,保持全國石油產量的持續穩定增長。
2.2.2開發西部新油田和海洋資源
中國西部的石油資源蘊藏豐富、勘探開發前景較好,將是中國陸地獲取石油新儲量和新產量的主要地區,在東部陸上石油資源逐步衰竭的情況下,大西北已成為我國石油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后備基地。同時也應該加大海洋石油開發的力度。
2.3加快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建設,保證石油的持續供應
我國要想在將來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就必須建立符合標準的石油安全預警應急體系,建立具有國際公認標準的石油戰略儲備,以增強應對石油危機的能力,保障國家的石油安全。今后中國石油儲備可能是政府儲備、機構儲備和企業儲備三種模式并存的狀態。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點發展政府儲備;二是大力推動商業儲備。三是采取資源戰略儲備的方式對儲量難以動用或開采成本較高的油田進行封存,限制開采,進而轉口低價油。
2.4創建石油期貨市場
第一,做好制度和監管方面的準備工作。需要政府盡快制定《石油期貨法》和相關交易規則以保證市場的公平與效率,建立并不斷完善期貨市場的法律法規,從而為我國石油期貨市場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礎。第二,進一步加強現貨市場的發展建設,打破石油市場的壟斷。只有打破壟斷,使其他石油企業進入石油市場,形成三大石油集團、石油消費企業、各級經銷商、石油貿易企業以及期貨交易所之間相互競爭的局面。第三,我國應推出多種石油期貨品種,選準交易品種的切入口。讓國內的石油生產企業、消費企業、經銷商和貿易商共同加入對石油價格的決定,實現石油市場定價化、參與石油的國際定價。
3.結語
中國希望擁有穩定的石油供應以維持經濟的蓬勃發展從而實現國家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結合當前我國石油安全面臨嚴峻形勢,未來發展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能源資源,參與全球油氣大分工過程,建立全球油氣貿易體系,建立健全與新的全球能源安全觀和全球貿易體系相適應、與可利用油氣資源相配合的和諧的全球外交體系。
參考文獻:
[1]劉子奎,程群:《中國石油安全與政策選擇》,《太平洋學報》,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