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2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在教育業發展新時期,各類素質科目的開展促進了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舞蹈藝術教學來說,更是如此,而古典身韻是教學中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學中的特色,古典身韻的應用可以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對舞蹈教學的認識,也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下面文章將其引入到舞蹈教學中,論述古典身韻對舞蹈教學的影響,促進中專教育發展。
關鍵詞:古典身韻,舞蹈教學,中專教育
一、古典身韻概述
身韻是我國古典舞蹈外在形態和內在神韻的集合,也是我國的古典舞蹈體系建設與實際發展的重要要素。在傳統模式中它只是作為課堂訓練用,但在新時期它已然單獨的出現而是和許多項目相結合發展。以實際從業的經驗來看,各類的身韻使用可以結合訓練的風格培養、身體藝術表現力提升、舞蹈運用技巧等十幾方面入手,將其從單純的身體訓練提升到古典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身韻中常見劃圓動作,就是以腰圍軸、規律而獨特的運轉起來操作,比如“欲左先右、逢沖必靠”規則,就可以與舞蹈動作的訓練相結合,歸納古典舞蹈動作要素“提、沉、含、腆、沖、靠、移”,這對于舞蹈的教學而言有很大幫助。
二、古典身韻與中專舞蹈教學的結合
(一)古典身韻與舞蹈教學結合發展
我國古典舞蹈教學與古典身韻最初的結合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的時間,那時我國北京舞蹈教育機構才升格為高等院校,但所肩負使命非常重要,需要重振舞蹈的雄風。基于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著名的舞蹈大師李正一、唐滿城教授帶領相關教員做了大量的研究,將古典身韻模式納入到了各類教學模式之中來,這就包括了本文所提到的中專教學中。隨著時展和進步各類結合越來越緊密,二者相互促進也越來越顯著了。
(二)古典身韻對中專舞蹈教學的影響
古典身韻組合在古典身韻模式中有著重要作用,結合筆者實際從業經驗來看將組合編排要素引入到中專舞蹈教學之中來,恨意很好地提升其效率和質量。古典身韻組合的中專舞蹈實際教學模式可以有非常豐富多彩的形式,隨著其教學的推進,也可以分出高級和低級模式、進而構建起合理體系。整體來看可以包括以下幾個具體的身韻組合模式[1]。
首先是單一類訓練組合模式。在實際內容選擇上主要偏向于單一元素或者動作規律內容,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提、沉、沖、靠、含、腆、移、旁”基本運動旋律元素。在中專教學之中,非常重視學生個人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所以對于其“頭、眼、手、軀干、下肢”實際訓練體系要求很高,可以結合這些作為分類做好基礎的訓練,使得學生個人方位的感覺和幅度變化感覺大幅提升,對于節奏把握力提升也非常有效。在中專教學中就必須要加大實訓力度,使得學生獲得大量練習的機會,對于各類古典身韻實際動作迅速掌握[2]。
尤其是那些核心要素的單位安排,則是需要做重點訓練。筆者所在院校為了提升古典身韻教學訓練的效率,將其分解為以下的編排要素來展開。首先是分解,也就是將古典身韻中復雜元素分解為各類的教學要素,很笨曉得是教學目標相結合,將其納入到各部分之中去,加以特殊的訓練,提升學生對其認識的深度。這個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接下來的各階段做好全面梳理工作,也為接下來訓練模式開展打下比較好的基礎。
其次是重復階段,主要就是圍繞某個動作或者律動開展大量的練習,重復的編排和練習。結合筆者院校的實際情況,該階段主要分為了動作與律動重復、實際的連接姿態重復、節奏和其方法的重復三類。以實際效果來看,該階段不僅可以是的舞蹈訓練非常清晰以及明確,還可以提升學生個人藝術感染力。再次是復合訓練模式。復合訓練在中專古典身韻教學中主要是結合上個階段的成果所具體繼續展開的更高級別的訓練。
主要操作包括在掌握力度和動作規格的基礎上,提升對于節奏和力度的掌握實力,非常重視對于元素和元素之間的復合、主干和支干之間配合以及動作互相之間的促進和融合作用。實際操作包括遞進和整合業務。代金主要指的是隨著組合發展而逐步產生的推進研究,包括學生對于幅度、速度、空間、連接動作的掌握,這對于學生的理解力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以筆者的實際經驗來說明,在《燕子穿林》舞蹈的教學之中,在單一編排的基礎上,還要結合著不同步伐和重心,來做規范的復合律動,這就是該模式的要求。
最后是綜合模式訓練。這類模式主要是將各類要素融合起來,以人物個人的性格和實際的感情表達為主要對象,將我國古典身韻實際教學中各類高級技術緊密的結合到中專舞蹈教學中來,使學生對于個人的勁力、節奏、空間可以藝術模式做出展示,將內心情感與個人的思想都融入到舞蹈中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訓練的階段,也是學生舞蹈技術升華顯示。
推薦閱讀:舞蹈文學藝術類論文投稿
《舞蹈》(月刊)創刊于1957年,是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的專業性刊物。報道國內外舞蹈藝術動態,發表對舞蹈作品及舞蹈表演藝術的評論。 期刊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