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袁敏
摘要:城市道路主要是與城市中的人們日常生活戚戚相關的重要的基礎設施,它包括了城市中的道路、廣場及停車場等。本文將介紹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的特點及設計人員應注意的問題等內容。
關鍵字:城市道路 設計 專業素質 路面
在城市道路設計論文之前,要對它要完成的功能及作用進行研究。通常來說,城市道路的功能與道路所處的年代、城市規劃規模及城市類型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城市道路的功能也會隨著上述因素變化而不同,但從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層面來說,城市道路功能設計論文基本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交通設施功能,滿足城市對交通的需求,實現長距離運輸及沿道路的集散;公用空間功能,在城市建筑越來越密集的今天,城市道路為城市起到了難得的采光、通風及景觀的作用,還為排水、暖通及電訊等城市配套設施提供了相應的布置空間,甚至還為大城市的地下交通提供布設依據;防災救災的功能,當出現突發的地震或火災等災害時,較為寬闊地城市道路可作為人們臨時的避難場所,也可起到防火帶的作用;對城市平面結構的控制作用,在對整個城市或區域做規劃設計時,常先確定城市道路布局作為規劃布局的骨架,再向周圍做延伸布置。掌握城市道路的設計目標功能后,應根據其功能要求相應地進行城市道路設計論文,下面將介紹城市道路設計的基本特點、對設計人員的技術要求及在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
1城市道路設計不同于其它道路設計的特點
1.1系統性較強
在城市道路的設計論文及建設中,常需要城市規劃部門、工程甲方、設計部門、施工單位、工程監理部門及其它相關部門等多個部門協力合作才能完成,如在工程的前期(規劃階段到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階段)需城市規劃部門、工程甲方及設計部門合作完成;而在工程的后期(設計審核達標到項目竣工驗收階段)需工程甲方、設計部門、施工單位、工程監理部門及質檢等部門合作完成。故多部門協調合作才能保證整個城市道路每個環節順利完成,每個部門要為系統的正常運轉而努力。
1.2設計過程復雜
由于城市道路設計常復合了道路、交通、排水、供暖、路燈及綠化等多個專業,各專業分別對道路設計要求不同,需在綜合考慮所有專業的工程要求后,協調各專業間的關系。當遇到專業間有沖突時,應有所側重地進行選擇。
1.3設計工作重要性
城市道路設計的工作成果會指導其它部門工作的進行,因此合理地設計工作可為各部門地高效作業提供有力支持,而設計工作成果是由設計人員根據項目的功能要求、自身的知識積累,并結合其它專業的設計建議最終確定下來的指導性設計方案。
2設計人員專業素質要求
城市道路設計論文成果對城市道路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設計成果是設計人員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后選擇出的方案,因此,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城市道路建設的成功與否,下面將分析設計人員必備的幾種專業素質。
2.1溝通能力
由于在整個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與多個部門合作,而設計工作又對各專業具有指導作用,故設計人員與其它各專業人員間的交流溝通十分重要。為使所設計出的文件具有操作合理性,設計人員應主動與現場人員溝通,確定穩定邊界條件。
2.2技術能力
由于設計文件為城市道路建設提供技術根據,為保證設計出的文件符合各個專業技術要求,需要設計人員夯實自身專業基礎、熟悉其它專業知識并靈活應用其它專業技術等,并在實際工作中注意不斷提高技術能力,提高設計水平。
2.3各個設計階段的設計能力
針對不同設計階段的不同特點,應有所側重地進行設計。當同一設計階段任務較多時,應根據重要性的高低進行合理地安排,有的放矢地進行設計。為杜絕在任務繁多時出現慌亂,應在平時就養成良好的整理工程用資料的習慣。
2.4總結能力
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時,常依靠大量工程實踐積累下的經驗及合理的創新能力,為積累工程經驗及做出符合工程要求的合理創新,要求設計人員對工程進行全面的總結。總結工作應記錄工程的優缺點,為以后的工程優化設計提供依據。
3發表城市道路設計過程論文應注意的問題總結
3.1城市道路總體設計
①設計車速
按照《城市道路設計規范》(GJJ37—90)的要求,確定某一特定道路的車速值,但在橋梁及隧道等坡度、半徑等條件變化的區段應靈活選擇車速,確保在道路的各段通行順暢及行車安全,車速應控制在合適范圍內,不宜過高,亦不宜過低。
②城市道路平面設計指標
在實際工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城市道路平面設計指標取值應大于規范所確定的指標值,以保證行車的安全性,并滿足視距的要求。當出現小半徑時,應采用最不利位置進行考慮,即圓曲線內側半徑要在規范的要求基礎上留有一定的安全值。
③交通組織設計論文
交通組織設計主要是對人行過街的間距、公交站點間距及交通路口間距進行確定,以達到對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要求。在對以上交通組織要素進行設計時,注意確定后的間距符合相應的規范要求。如為使行車通暢及保證行人的人身安全,在《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中就對人行橫道的間距做了詳細規定,要求其距離應控制在250m—300m的范圍內。
3.2縱斷面的確定
縱斷面是關乎道路工程質量及行車安全與舒適性的重要問題。應綜合考慮平縱線性組合關系、道路所在區域的景觀等設計要素、坡長、坡度等指標后再確定縱斷面的形式,如遇到現有道路標高、地形有特殊要求或存在橋梁等情形時,需考慮這些因素對縱斷面設計的影響。
交叉口縱坡設計
交叉口在城市現有及規劃道路中十分常見,按照規范的相關規定,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范圍以內,其縱坡應控制在2%以內,有特殊情況時也應控制在3%以內。當城市道路交叉口按照極限縱坡進行設計時,其應確保最不利位置的內側坡度控制在規范規定以內,應嚴格控制其質量。
縱坡限值的把握
在工程實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縱坡值應控制在規范要求的縱坡限值以內,當遇到較為特殊地形時,或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的縱坡值執行其經濟性較差時,可考慮對縱坡限值進行調整,但一定要保證調整后的縱坡具有足夠的安全性能。
AB線的選用
AB線是指在橫斷面上道路兩側選用不同的標高,形成雙幅路。這兩幅路的標高根據各自的中心線進行控制。下圖為某工程的AB線設計圖。
3.3橫斷面設計
①路幅的確定
城市道路可根據實際交通量等因素選用一幅路、兩幅路、三幅路或四幅路,其中兩幅路在工程中應用較多,四幅路發展比較快。近年來,在路幅的確定時,常考慮到綠化帶的設置對路幅的影響。下圖為兩幅路的橫斷面設計圖。
②人性化因素
城市道路設計與普通公路設計最大的不同就是,城市化道路設計需要考慮行人及非機動車的行車需求,行人及非機動車的通行需求是城市道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的相關規定,來確定人行及非機動車的通行寬度。
3.4路面結構設計
①瀝青路面優點分析
在城市道路的建設中瀝青路面應用較多,具有安全性高、行車舒適性較好等優點。具體來說,瀝青路面還具有很多的優點,如與交通標線配合得當,能有效地起到警示、引導作用,很好地起到降低交通事故率的作用。
②永久性路面及臨時路面
為減小城市道路路基沉降對道路質量的影響,可在路面結構的建設中采取分期實施的方案。較為合理的方案是,在城市道路路基的沉降期進行臨時路面的修筑,所修筑的臨時路面標高應控制在設計標高再減去面層的厚度的位置處;而當沉降基本穩定后,進行永久性路面的修筑,所修筑的永久性路面標高應控制在設計標高處。當道路沉降量較大,甚至大于面層厚度時,可利用中面層對路面進行找平。下圖為永久性路面與臨時路面的關系圖。
4小結
城市道路相較于公路具有功能要求多、組成元素復雜,行人及非機動車輛較多、并很難嚴格有效控制,各種交叉路口較為復雜,道路兩側建筑物密集分布,對景觀設計、藝術效果要求嚴格,受城市規劃及城市道路總布局影響較大,受當地習慣或政策性要求的影響較大。故在設計人員進行城市道路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努力設計出安全性好又兼具經濟性的好設計方案。城市道路設計論文發表。
參考文獻:
[1]吳瑞麟等.道路規劃與勘測設計 [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2]文國瑋.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規劃 [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