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1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蘇健
摘要:著眼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以及小城鎮在經濟結構體系中所呈現的重要地位,小城鎮的發展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關注.用于指導小城鎮建設的城鎮規劃設計工作顯示出十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市場經濟逐步成熟的今天.影響小城鎮經濟發展的因素不斷涌現,并且是隨時都會變化著的。隨著城鎮建設投資主體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不可預測因素逐漸增多,于是傳統的小城鎮規劃方法和理念已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站在歷史的前沿,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小城鎮的規劃設計問題。
關鍵字:縣域小城鎮;規劃;問題;對策
一. 縣域小城鎮規劃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問題
(一)城鎮職能與性質不確定
目前,縣域小城鎮的性質普遍都是根據現有的一點資料及現狀產業發展狀況來定的,在職能方面職能多數是以商貿、第三產業的為主,缺乏前瞻性與全面性,沒有經過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定性顯得膚淺。在進行當地的規劃工作時應當充分重視當地居民對本地情況的了解,征求他們的合理化建議。并參照這些建議對當地發展條件進行分析,以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做出適宜的規劃。真正做到以規劃催進當地經濟,以規劃滿足人民需求。
(二)土地開發不合理,資源浪費現象普遍存在
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處在初步建立的階段還不盡完善,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控制力已明顯減弱。與此同時,新的政府宏觀調控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鑒于這種情況,出讓土地使用權就畸形的成為了當地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張財政牌。建設用地規模被各城鎮通過規劃編制的方式不斷擴大。導致供長期發展用的土地大批量出讓給了開發商,政府便失去了對土地的控制權,并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社會沖突。對城鄉的可持續發展造成相當大的危害。
(三)規劃建設脫離實際,農民難以進城
縣域小城鎮建設應充分尊重當地現實情況,充分考慮農民利益,但現實情況中是還普遍存在照搬大中城市的建設模式的現象.熱衷于搞大廣場、寬馬路。脫離實際的搞高新科技產業園。忽略產業規劃的合理性,完全脫離了因地制宜的要求。上述現象造成開發成本不斷攀升,無形間抬高了農民進城的門檻。
(四)環境污染嚴重,影響農民生產生活
近些年,許多有污染嚴重的項目陸續從沿海地區向內地小城鎮轉移。但是小城鎮無論從管理水平和資金投入方面都不可能達到嚴格的環保要求,有害氣體和廢水往往直接排放,造成嚴重的大氣和水污染。致使一些小城鎮因為過于強調短期經濟增長,而淪為大中城市的垃圾桶,給附近村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嚴重傷害。
(五)忽略城鎮地域特色,規劃布局呆板,千遍一律
在我國有成千上萬個小城鎮,由于所處的地理環境各異、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的不同,因而千姿百態,各具特色。但近年來,許多小城鎮的規劃建設逐漸趨同,不管地形、地貌因素,道路盲目以棋盤式為主、布局模式也均死板教條,沒有創新,缺乏特點,失去了小城鎮本身應有的魅力,不具任何吸引力,也因此喪失了很多發展機遇。除此之外另一普遍存在的的不合理現象就是:規劃時為了片面追求規劃的漂亮、而往往在地形復雜、坡度大、難利用的土地上建設公用設施,加大了工程的實施難度,增加了國家財政指出的負擔
二. 小城鎮規劃設計的對策
(一)以人為本,營造人性化城鎮
以人為本是小城鎮規劃設計應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因此,城鎮新區規劃應充分考慮到鎮區居民和周圍村莊的農民們各方面的需要,針對老城區中顯現出的各種弊病,從宏觀到徽觀、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全面的人性化的規劃設計。
(二)突出歷化內涵,塑造地方特色
歷史文化傳統是小城鎮所特有的,它是城鎮特色中最內在,最具有恒久力的所在。因此,小城鎮規劃設計應結合本土文化,營造地方特色。
小城鎮文化的涵蓋面很廣,除了歷史文化之外,還包括民族文化、經濟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諸多方面。新一輪的小城鎮新區規劃應突出文化原則,塑造小城鎮自己的特色。不要把小城鎮新區規劃僅僅當成規劃去做,而要更深一層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規劃設計人員在對小城鎮新區進行規劃設計之前,要全面地考察、掌握小城鎮歷史、地域、建筑、民族、產業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三)強化生態理念,打造園林式景觀
生態園林城鎮是今后城鎮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設計是小城鎮趨向生態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結合生態建設進行景觀設計.使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協調統一是建設生態園林城鎮的必然選擇。因此,強化生態理念、注重景觀設計是新一輪的小城鎮新區規劃應該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則。伴隨著鄉鎮企業和小城鎮自身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的考臉。小城鎮生態環境的惡化表現在:企業、商業、居住等功能區劃分不明顯;鄉鎮企業沿路展開,分布分散;城鎮內部綠化面積、綠地率、人均綠地面積均達不到國家標準;城鎮缺少園林建設.景觀設計更是缺乏;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網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等等。新一輪的小城鎮新區規劃應按照建設生態園林小城鎮的要求,提高小城鎮的形象和品位,吸引農村人口進城鎮,加速我國農村城鎮化的進程。
(四)樹立超前意識,構造靈活的格局
現今,城鎮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今后幾十年內,小城鎮的規模還會持續地增長.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會逐步提高。在這種形勢下進行小城鎮新區規劃,就要求規劃師們樹立超前意識和發展觀念。
三 .加強與完善城鎮規劃管理
“三分規劃,七分管理’這句話反映了規劃管理的重要性.相對于規劃設計,小城鎮的規劃管理更為薄弱.因此應該大大改善.
(一)統一城鄉規劃法規
基于城鄉統籌的城鎮規劃管理必須有一部統一的城鄉規劃法規,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大中城市執行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劃法,小城鎮執行的是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前者是法律,后者是行政法規,后者的執法力度遠不如前者。即使是規劃法,也是在20多年前市場經濟條件很不成熟的情況下出臺的,許多情況也不符合今天的要求.對于規劃編制的深度并未作出明確的規定,這就容易造成小城鎮規劃管理的漏洞和偏差。因此,應將城市規劃法與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統一為城鄉規劃法,用以消除規劃管理上的城鄉差別。
(二)理順規劃管理體制
目前在在同一個地級市內管理機構和體制的不一致,使規劃管理部門很難更好地履行政府管理城市的職能。規劃管理機構內的人員素質也是一個問題,規劃管理不同于一般行政事務管理,它的專業性、政策性很強。既有嚴格的管制性內容,又有一定的靈活性。這就要求規劃管理人員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政治覺悟,能夠動態地引導城鎮向良好的綜合效益方向發展。針對許多小城鎮沒有專業化的管理人員的現實情況,應通過適當引進和加強培訓來提高規劃管理隊伍的素質。
在現實操作中小城鎮的規劃設計還將面臨很多問題,我們要根據小城鎮規劃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在創建生態,和諧,以人為本的的新型城鎮理念下分析解決將來可能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開榮,小城鎮建設與鄉鎮企業集群協調發展研究[D],重慶大學,2008
[2]郭汝,我國中部地區小城鎮合理規模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
[3]苑清敏,葛春景,構建循環經濟型小城鎮生態產業體系探討[J],中國農機化, 2008,(04)
[4]舒招林,新時期我國小城鎮建設的方略初探[J],市場論壇,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