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1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馬成崗 胡高余
摘要:各類園林綠地,小至庭院綠化,大到風景名勝區,均有園林植物、建筑小品、山石水體等物質要素所構成。從維系生態平衡和美化城市環境角度來看,園林植物是園林綠地中最主要的構成要素。園林綠地的觀賞效果和藝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園林植物的配置。因此,要搞好園林植物造景,必須合理的進行園林植物配置,這是建設好園林綠地的關鍵。怎樣進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充分發揮綠色植物獨有的創造、創新能力是歷代城市綠化設計師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設計、植物配置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為城市居民打造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成為規劃建設的重要目標。其中,園林綠化是最重要的內容。園林綠化“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綠色植物作為具有生命力的生物體,不同的種類,不同的配置方式,不同的季相,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都向人們展示了它獨特的魅力,不僅清新怡然、賞心悅目,而且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怎樣進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充分發揮綠色植物獨有的創造、創新能力是歷代城市綠化設計師追求的目標。
一、 園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園林植物對硬質景觀建筑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恰當的園林植物配置設計,使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映襯得建筑物更加藝術化,綠樹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隱若現,意境深遠。植物四季不同的季相變化,使建筑物也有了四季的更迭,仿佛有了生命。園林植物還可作為建筑的識別標記,具有交通導向作用;園林植物還可劃分建筑物的空間,可加強建筑物的有機聯系及平緩過渡,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另外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作用,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了生態環境。
二、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
1.整體優先原則
城市園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規律,利用城市所處的環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觀,城市性質等進行科學建設或改建。要高度重視保護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觀,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把握好它們與城市園林的關系,使城市建設與自然和諧,在城市建設中可以回味歷史,保障歷史文脈的延續。充分研究和借鑒城市所處地帶的自然植被類型、景觀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植物配置的藝術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親近感。
2.生態優先原則
在植物材料的選擇、樹種的搭配、草本花卉的點綴,草坪的襯托以及新平裝的選擇等必須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為出發點,也應該盡量多地選擇和使用鄉土樹種,創造出穩定地植物群落;充分應用生態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
3.可持續發展原則
以自然環境為出發點,按照生態學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種類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的基礎上,合理布局、科學搭配,使各植物種和諧共存,群落穩定發展,達到調節自然環境與城市環境關系,在城市中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4.文化原則
在植物配置中堅持文化原則,可以使城市園林向充滿人文內涵的高品位方向發展,使不斷演變起伏的城市歷史文化脈絡在城市園林中得到體現。在城市園林中把反應某種人文內涵、象征某種精神品格、代表著某個歷史時期的植物科學合理地進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影觀。
三、不同的城市綠地植物配置方法
1.公園綠地 公園是城市中的公共綠地,也是面積相對較大,服務對象較多的綠地類型,體現了一個城市園林水平和藝術水平。
2.公園綠地主要考慮不同人群的活動空間。要有適合老年人散步休憩的疏林小路,又要有符合兒童喜好、色彩鮮亮的觀色植物,還要有適合青年人運動的圍合空間,以及不同空間之間的聯系與安全、噪音隔離。
3. 在植物配置上,設計要大氣,物種選擇上要生態化、鄉土化、景觀化、功能化,使其不僅滿足人們對景觀藝術的要求同時還能發揮其生態效能,還可以按照科、屬、種配置專類園進行科普教育。在總體布局上要協調,同時考慮四季景色變化,合面考慮植物在觀形、賞色、聞味、聽聲上的效果。
4. 植物配置總體效果,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輪廓線,在豎向上要注意樹冠線,樹林中要組織透視線。重視植物的景觀層次,遠近觀賞效果。
街頭綠地 街頭綠地是臨街建筑和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化地帶。具有裝飾性和觀賞性。一般為敞開式,即使有圍護,大多由低矮、通透的材料構成,因而是城市的共享綠化空間,可謂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小品。
1.根據城市街道情況,合理的對各種喬灌草進行布局宜樹則樹,宜草則草,草樹結合。草坪作為背景,樹木花卉、喬木灌木,互相點綴襯托。對于老城區和建筑密集區,綠地配置中應做到見縫插針、適時適地,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
2. 應結合城市特色,優先選擇市花、市樹及骨干樹種 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化應該有它的特色和風格,如新會—葵城的蒲葵;福州—榕城的小葉榕及廈門—英雄城的木棉都是成功的典范。而北方城市不能象南方那樣常年有良好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因此要作到適地適樹,近量選擇一種鄉土樹種作為骨干樹種體現城市的特色。
3. 應系統規劃,符合自然生態規律,進而創造生態效益,遵循生物多樣化原則,盡可能保持鄉土物種,力圖構筑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物群落,進而來搞好植物的配置工作。
居住區綠地 居住區作為人居環境最直接的空間,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動空間,其設計應本著“以人為本”為居民著想,營造親切的人性空間。以宅旁綠地為基礎,以小區公園為核心,以道路綠化為網絡,使小區綠化自成體系,并與城區綠化系統相協調。充分利用垂直綠化,增加綠地景觀效果,美化居住環境。
四、植物配置 主要有兩類:整齊式行道樹類型、自然式園林道路的布置。
1.整齊式園林行道樹。此種類型,植物配置形式有:①喬木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喬木不僅遮陰效果好,還會使人感覺雄偉壯觀,但較單調。②喬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觀和季相的變化,又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③常綠喬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綠籬(或色塊):這種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變化,是目前應用較多的形式;另外,若條件允許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綠化面積,提高綠化水平,又可大大減少噪音,這也是將來發展的方向和潮流。
2.自然式園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兩側設置自然式的園林道路即林蔭路(具有一定寬度又與街道平行的帶狀綠地,其作用與街頭綠地相似,有時可起到小游園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對較密集的一側,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蔭帶散步休息(不必穿過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減少車輛廢氣、噪音對居民的危害,這種形式在各個城市較為普遍。
總之,植物配置是城市園林綠化中的主要內容,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使其不僅具有藝術性,而且發揮其功能性。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游憩地,極大地改善、豐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
參考文獻:
[1]彭振華.城市林業.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2]嚴玲璋.努力創造有利于城市生態質量的綠色空間環境.中國園林,2008
[3]俞孔堅.文化生態與感知.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