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1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王錦桂[] 李玉偉[]
1.浙江方圓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縉云縣匯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過對磚混結構的分析,結合磚混結構的特點從設計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研究了磚混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磚混結構;設計;問題
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又稱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因為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所以磚的形狀及強度就決定了房屋的強度。可以這樣說,磚的形狀越規則,砂漿的強度越高,灰縫越薄越均勻,砌體的強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長。
一、磚混結構住宅的優點
磚混結構的優點主要表現在:①由于磚是最小的標準化構件,對施工場地和施工技術要求低,可砌成各種形狀的墻體,各地都可生產。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學穩定性和大氣穩定性。③可節省水泥、鋼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價較低。④施工技術與施工設備簡單。⑤磚的隔音和保溫隔熱性要優于混凝土和其他墻體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設中運用得最為普遍。
各層的結構布置圖應注意的問題
1、預制板的布置(板的選用、板縫尺寸及配筋)。標注預制板的塊數和類型時,不要采用對角線的形式。因為此種方法易造成線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線或垂直線的方法,相同類型的房間直接標房間類型號。
2、現澆板的配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中10的二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于200,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8@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一般磚混結構的過街樓處板應現澆,并且鋼筋雙向雙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時,僅標出板號即可。
3、圈梁、構造柱布置。圈梁要澆圈閉合拉通,穿過中間走廊,并隔一定距離將截面加強。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墻樓梯、入口等處可能被截斷,應在相應位置附加一道并滿足搭接長度。坡屋頂為雙層圈粱。單層空曠房屋層高超過4米宜在窗頂處增加一道圈梁。說明圈梁、構造柱縱筋的搭接及錨固長度。構造柱箍筋在上下端應加密。說明構造柱生根何處,當地面為剛性地面時,應將構造柱伸至基底。
4、過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夠放預制過粱,如果不夠,則應圈梁兼過粱或圈梁局部加高。盡量采用過梁與圈梁整澆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對抗震有利。當過梁與柱或構造柱相接時,柱應甩筋,過梁現澆。過粱配筋不得過小,以考慮地震時過梁上墻體出現裂縫不能形成拱的作用。
5、雨蓬、陽臺、挑檐的布置注意事項:雨棚和陽臺的豎板現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時,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時,最小板厚120。陽臺的豎板應盡量預制,與挑板的預埋件焊接。雨棚和陽臺上有斜的裝飾板時,板的鋼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過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墻體圈梁(即挑板雙層布筋)。兩側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鋼筋與泰柏板的鋼絲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結構。陽臺的門聯窗處窗臺應使用輕體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裝修時鑿掉。
2、基礎平面圖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在墻下條基寬度較寬(大于2米,部分地區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柔性基礎。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2)當基礎上留洞、首層開大洞的洞口寬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時,如要考慮洞口范圍內地基的承載力,洞口下基礎應做暗梁。或將基礎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礎下不必做墊層,但其內有暗粱時應注明底部鋼筋保護層厚為70,或做墊層。地下水位較高時或冬季施工時,不得做灰土基礎。剛性基礎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內墻可采用磚墻,外墻宜用混凝土墻。每隔30~40米設一后澆帶,并注明兩個月后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頂板應考慮施工時材料堆積荷載。
暖溝圖及基礎留洞圖設計時要注意的問題:
(1)溝蓋板在遇到樓梯間和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厚的疆土。 (2)注明暖溝兩側墻體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3)基礎留洞大于400的應加過粱。暖溝應加通氣孔(4)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5)首層有門洞處不能用挑磚支承溝蓋板(6)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暖溝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區。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的特殊要求設計。
樓梯圖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1)應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夠,以免碰頭,尤其是建筑入口處。
(2)樓梯梯段板計算方法: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時,應采用1/000的計算系數,并上下配筋;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約6米左右時,應采用l/8的計算系數,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時候休息平臺與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應拉通,并應與梯段板的配筋相應。
5、關于墻體問題
樓梯間的墻體水平支撐較弱,頂層墻體較高,在8度和9度時,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宜沿墻高每隔500設2φ6的通長筋,9度時,在休息平臺處宜增設一鋼筋帶。頂層,為防止墻體裂縫,可采取如下措施:保溫層聚苯板由45加厚。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時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梁加高,縱筋直徑加大。架設隔熱層,不采用現澆板帶加預制板(為了解決挑檐抗傾覆)的方式。頂部山墻全部、縱墻端部(寬度為建筑寬度B/4范圍)在過粱以上范圍加鋼筋網片。構造柱至洞口的墻長度小于300時,應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則難以砌筑。小截面的墻(<600)如窗間墻應做成混凝土的。否則無法砌墻或受壓強度不夠。注意:在磚混結構中(尤其是3層及以下),可以取消部分橫墻,改為輕隔墻,以減輕自重和地震力,減小基礎開挖,也方便以后的房間自由分隔,不必每道墻均為磚墻。多層砌體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過嚴,一般工程難以滿足,在增設構造柱后可放寬。
進行普通磚混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還應掌握如上設計規范: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抗震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并應考慮當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規。設計人員應熟悉當地的建筑材料的構成、貨源情況、大致造價及當地的習慣做法,設計出經濟合理的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1]趙加武. 磚混結構設計中的構造問題[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 (02) .
[2] 蘇煒,汪菁. 使用因素對磚混結構房屋影響的調查分析[J]. 中州大學學報, 2010, (02) .
[3] 王一丁. 磚混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J]. 魅力中國, 2010, (13) .
[4] 朱同照. 磚混結構墻體裂縫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 (01) .
[5] 駱福前,譚亞軍,苗芳. 多層磚混結構房屋設計的幾點注意事項[J]. 陜西建筑, 2006, (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