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5月2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這篇文化產業投稿發表了儒家優秀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儒家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大學生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幫助大學生確立核心價值觀,那么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都有哪些教學途徑呢?論文做了如下分析。
關鍵詞:文化產業投稿,核心價值觀教育
在當代大學生核價值觀教育中,儒家傳統文化幫助大學生確立高尚人格和培養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意義。對儒家文化中優秀的思想傳承,不僅僅是遵守一些行為規范,更是一種高尚人格的確立和高尚情操的養成。大學生正值成長的青春期,是“人格再造”的契機,修煉品格,培養情操,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課,而優秀的儒家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
1.培養大學生高尚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確立的首要!讓大學生:
(1)懂得尊重。要獲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以自尊獲取他人尊重,是魅力。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生活中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和別人建立良好的友情。
(2)誠實守信。誠信包括誠實和守信兩個方面,出現在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之中,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道德規范,是立身之本,是高尚人格的根本準則,更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大學生在校學習只是一個暫時的階段性的過程,最終還是要走入社會,走入市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系到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大學生要做到真誠待人、誠信考試、誠信就業。
(3)正直友善。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到正直善良,擁有博大的胸懷,仁厚寬和的內心,不斤斤計較個人小的得失,對任何事物都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為人處世既心態平和又堅持原則,品行端正,光明磊落,贏得他人的信賴與尊敬。
對人友善就是不苛責外在的世界,只叩問自己的內心。一個人的內心對自己要求多一些,對身邊之心的人就會友善。有一顆包容的心,“不怨天,不尤人”,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具有“同情”之心。
(4)謙遜恭謹。謙虛不僅僅是一種品行,一種品質,更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它不因學問博雅而驕傲自大,也不因地位顯赫而處優獨尊。相反,謙恭者學問愈深愈能虛心謹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禮待人。作為大學生,不應自高自大,應該善于從一些優秀的人身上發現閃光的品格。
2.培養高尚的情操
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僅要注重外部言行的文明文雅,還要注重點點滴滴的積累,培養內在的高尚志趣和情操,兩者內外諧調,相輔相成。
(1)志趣高雅。大學生應志趣高雅。青年時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最佳時期,如果能夠完善人生,建立科學健康的價值取向,可以受益終生。
(2)人文情懷。人文修養和人文知識是有差別的。一個真正擁有人文情懷而坦率真誠的人,會思考,會審視,會叩問,會內省,一切以“人”為終極關懷。儒學思想重視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來被認出為是提高個人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傳承優秀文化,確立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有信念,有理想,學會思考,擁有智慧,這些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
1.傳統文化主題班會課
儒家傳統文化中的十大核心思想“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和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依據大學生德育大綱要求,按年級、教育主題等設計入學適應、文明修身、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感恩、誠信等六個傳統文化教育系列,結合學生專業,構建班會課程,在班會課堂內外探尋有效的實施途徑。
(1)主題:文明修身。目的:了解傳統文化中“禮”、“修身明德”等重要思想,從自身做起,傳遞文明,構建和諧校園。
(2)感恩。主題:心存感恩,成就陽光人生。目的:學生了解認識傳統文化中“孝”、“仁”的思想。提高學生傳統文化修養,鼓勵學生表達感恩之情,學會善待、寬容他人,促進班級建設。
(3)民族精神。主題:任歷史的車輪向前,愛國之心永在我心。目的:讓學生學習了解傳統文化中“忠”、“義”的思想,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提高愛國主義覺悟。
2.儒家傳統文化系列講座
邀請知名專家教授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的專題知識講座和文化考察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1)錢耕森先生講學。著名哲學家錢耕森先生的題為《大哲張岱年先生一生受用無盡的家風家教》講座。錢先生以張岱年先生的家風家教為主題,結合社會現實,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主線,對大學生進行了一場自覺、自省、自立、自強的教育。從張岱年先生的學問、人品、學術、性情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引導,為學生自立自強人格的形成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打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2)滕文生會長應邀來衡考察。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滕文生先生一行來到衡水,對我市地域文化進行考察。滕會長認為,當今社會中存在有些青少年信仰缺失、價值觀偏頗等問題,非常迫切和有必要對青少年一代進行儒學文化的熏陶,重樹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倡導的價值觀。此次考察活動對于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問題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3)六小齡童專題講座。國家一級演員、《西游記》中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應邀作了題為《品讀西游文化,共享人生真經》的主題講座。章金萊老師身上的那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猴王精神”,也深深感染和影響了大學生。
(4)鄭萬耕教授專題講座。著名易學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鄭萬耕教授應邀以“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為題作專場講座。鄭教授以其高廣的學術視野、深邃的哲學智慧奉獻了一場精美的文化盛宴。
3.專業教師專題講座
邀請專業教師進行傳統文化專題知識講座。輔導員在班會課程體系中也逐步融入傳統文化知識。這樣,班會課程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專題講座、傳統文化活動和班會課程相結合,積極拓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將儒家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價值作用,并在實際工作中,結合大學生德育大綱,深入淺出,形式多樣,教育內容更貼近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生活需要,對于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意義。讓傳統文化精神深入人心,融入到學生日常思想行為之中,最終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1.衡水工業學校(衡水學院工程技術學院);2.衡水學院分院;3.衡水學院;4.衡水市教育局)
推薦期刊:文學評論(雙月刊)創刊于1957年,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文學研究和理論批評的大型學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