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2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這篇藥學期刊投稿論文發表了肺部感染合并茶堿中毒患者的藥學監護及用藥,肺部感染在臨床上如果不做好藥學監護工作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所以對于臨床護理醫師來說,加強對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藥監控很重要,論文針對肺部感染合并茶堿中毒患者的病例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藥學期刊投稿,藥學監護,肺部感染
臨床研究表明, 肺部感染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肺部感染的類型非常多, 例如:真菌性肺炎、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1]。現階段, 隨著抗菌藥物的濫用, 很多細菌出現耐藥性, 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臨床治療造成影響。因此, 臨床藥師必須加強對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藥監控, 根據其病情發展狀況, 確定用藥方案。該方式不僅能提高臨床療效, 還能提高用藥安全性[2]。本文對醫院2013年8月收治的肺部感染合并茶堿中毒患者病歷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相關資料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3年8月收治的肺部感染合并茶堿中毒患者1例患者進行分析。患者:男, 63歲, 2013年8月入本院接受治療。入院主訴存在咳痰、偶發性呼吸不暢癥狀。既往病史:存在咳嗽癥狀, 病程為4年;勞動強度過大時, 會出現胸悶癥狀, 病程為3年;存在高血壓癥狀, 病程為11年。2011年4月因胸悶癥狀加重, 入院接受治療, 出院后服用氨茶堿治療, 但未遵醫囑服用藥物。5 d前因胸悶癥狀加重且伴隨出現咳痰癥狀, 入本院接受臨床診治。入院后行常規檢查, 患者存在發熱癥狀, 呼吸頻率低于正常水平, 存在呼吸急促癥狀。胸X線檢查結果提示患者存在肺氣腫癥狀, 肺部紋理呈明顯上升趨勢。基于患者的臨床檢查資料, 診斷為:肺部感染、高血壓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2 方法
1. 2. 1 早期用藥方案:患者入院后, 入院后第1天取2 g頭孢曲松、40 mg甲波尼龍、0.5 g的氨茶堿、15 mg氨溴索、10 mg貝那普利片, 用藥2次/d, 持續用藥3 d。入院后第2天取0.5 g阿奇霉素治療, 用藥2次/d, 持續用藥2 d。入院后第4天對患者的進行臨床診斷, 發現患者的胸悶癥狀逐漸好轉, 但仍然存在心電圖異常和發熱癥狀。
1. 2. 2 早期用藥方案分析及建議 ① 氨茶堿能夠有效改善平滑肌痙攣癥狀, 可緩解肺功能受損癥狀, 但是與阿奇霉素聯合用藥治療期間, 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臨床醫師建議, 可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調整用藥濃度。② 克貝那普利片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壓癥狀, 用藥治療期間血壓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咳痰癥狀未見明顯好轉, 需更換治療藥物。③取標本行細菌學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存在鮑曼不動桿菌感染, 對比阿培南等藥物具有耐藥性。基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好轉, 臨床醫師建議取兩種藥物進行聯合治療。 ④糖皮質激素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胸悶癥狀, 然而, 治療期間可能對患者的胃黏膜造成損傷, 需嚴格控制用藥劑量。
1. 2. 3 調整后方案 通過對患者臨床檢查資料的分析, 臨床醫師建議按照以下方案給藥治療。入院后第3天取以下藥物治療:取15 mg氨溴索治療, 用藥3次/d, 持續用藥9 d;取沙美特羅替卡松置入生理鹽水中行霧化吸入治療, 用藥2次/d, 持續用藥9 d;取5 mg氨氯地平片治療, 用藥1次/d, 持續用藥5 d;取250 ml復方氨基酸行靜脈滴注, 控制滴速, 用藥1次/d, 持續治療5 d。入院后第4天取如下藥物治療:取40 mg甲波尼龍行靜脈推注, 用藥1次/d, 治療2 d后將藥物降至20 mg, 共用藥4 d。入院后第5天取氨茶堿治療, 服用0.3 mg/次, 用藥1次/d, 持續用藥7 d。
2 結果
按照調整方案治療, 該患者的胸悶、咳嗽等癥狀消失, 血壓恢復正常, 心電圖異常癥狀消失, 可出院自行服藥治療。出院期間, 臨床醫師建議取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 用藥2次/d, 當出現呼吸急促癥狀時, 需行霧化吸入治療。取氨茶堿治療, 用藥2次/d;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療, 口服5 mg/次, 用藥1次/d。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 肺部感染的類型非常多, 必須取抗生素行對癥治療。為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患者入院后, 先對其進行實驗室檢查, 了解患者存在的基礎疾病以及感染細菌情況。同時, 通過藥敏感實驗了解患者的耐藥情況, 再確定治療方案, 從而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3]。本組研究中, 先通過了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取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 并加強對不良反應的檢查。臨床醫師取氨茶堿治療期間, 患者出現心律失常, 對該原因進行分析, 發現與藥物濃度過高、藥物代謝等因素有關系[4]。臨床醫師通過分析患者的藥理作用, 認為可以通過調整用藥濃度, 達到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性的目的[5]。調整治療方案后, 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 治療1周后痊愈出院。研究表明, 臨床藥師加強對肺部感染合并茶堿中毒患者的藥學監護, 并根據其不良用藥反應調整治療方案, 能夠提高臨床治療安全性, 值得推廣應用。
推薦期刊:大連醫科大學學報是大連醫科大學主辦的反映多學科科研及醫療的理論性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