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0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林業科學》發表的一篇林業論文,是中國林學會主辦的林業基礎性和高科技學術期刊,創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森林培育、森林生態、林木遺傳育種、森林保護、森林經理、森林與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摘要:銀杏,屬仁杏科、銀杏屬,又名公孫樹,是果樹中壽命最長的樹種,為中國所特有,素有活化石之稱。銀杏樹的種植方法主要有播種育苗、利用萌蘗繁殖苗木、嫁接繁殖、苗木移植、扦插育苗。
關鍵詞:銀杏樹 種植方法
0 引言
銀杏,屬仁杏科、銀杏屬,是裸子植物銀杏綱中唯一存活下來的樹種,是果樹中壽命最長的樹種,為中國所特有,有活化石之稱。銀杏樹生長緩慢,結果晚,但結果壽命極長。由種子播種繁殖的苗木,一般20年才開始結果,所以又有公孫樹之稱。
1 播種育苗
采用種子繁殖和自然生長情況下,干性很強,樹冠高大,主枝分枝少;人工栽植的銀杏樹種子宜采收顆粒大,樹齡在80年左右的母樹最好,采收的種子去皮陰干。為提早結果和管理方便,可以控制樹干不使過高,而使分枝向四周擴展。干高一般為1.0~1.5米,樹干較矮,利于加速樹冠生長,利于早果豐產,也利于管理和采收。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為宜。苗床宜選用透水性較好的沙質壤土。
2 繁殖階段
利用萌蘗繁殖苗木在2、3月間,從壯齡雌株母樹根蘗苗中挖取基部半邊帶根的萌枝條,栽在苗圃里,直徑1厘米至4厘米均可。栽前要整地施基肥,栽植入土深度要適當,不能過深和過淺,移栽后不過分干旱可以不澆水。此法容易成活。約10年左右即可開花結果。用樹干基部萌蘗分株繁殖,再經嫁接后,3~4年便可結果,結果年限最多可達3000年以上。
3 嫁接繁殖
以盛果期健壯枝條為接穗,用劈攔法接在實生苗上。采用嫁接繁殖時,所用接穗不同,對樹冠的發育和產量,也有不同影響。嫁接時,一般在1個砧木上接2~3個接穗,接穗成活后,先從接穗上抽生骨干枝,著生于頂端的骨干枝長勢較強,可形成1~2個主枝,以后,這些主枝上再抽生枝條,形成多個向外擴張的分枝群,以后再繼續抽枝,擴大成為樹冠。高干嫁接,基部抽枝少,先端枝條多,結果較晚;低干嫁接,基部抽生枝條多,樹冠擴展快,結果早,產量也高。初嫁接的銀杏樹,年生長量較大,可達1.0米以上,以后便逐步減弱。
4 入土生根
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選用當年生軟枝或從結果的樹上選采當年生的短技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葉至4葉,下切口削成馬耳狀斜面,基部浸水2小時后,扦插在蛭石沙床上,間歇噴霧水,保證葉片不干,約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即可生根。
5 生長過程
苗木移植銀杏屬深根性植物,生長年限很長,人工栽植,地勢、地形、土質、氣候都要為其創造良好條件。選擇地勢高燥,日照時間長,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黃松土、沙質壤上,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都可以進行苗木移栽。其中酸性和中性壤土生長茂盛,長勢好,提前成林。銀杏直徑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種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帶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當年是緩苗期。而帶土坨的苗木當年能生長。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樹栽植,最好是栽前將坑中灌滿水,待坑中水滲完后,將大樹植入坑中搗實,讓坑中的水返上來滋潤根部。
6 苗木的管理
6.1 銀杏樹喜肥、喜濕并要求高度通氣的特性,銀杏種植后需要加強土壤和肥水管理。一是要堅持年年深挖松土一次,至少樹盤周圍要保持疏松狀態;二是要多施肥料,特別是多施有機肥,如廄肥、腐熟垃圾等;三是要注意灌溉和排水,旱季要適當澆水,雨季要及時排除積水。深挖松土一般在秋冬進行。銀杏發根早,地溫升至6攝氏度時根系就開始活動。長江以南,深挖最好在2月前完成。施化肥常年都能進行,施用有機肥最好在9-10月份挖開土面淺埋,或結合深挖于冬季挖放射形或環形施肥深溝埋施。
銀杏銀杏果用林內株間距離大,最適宜間種作物。只是間種要注意選好作物。吸肥過多的,特別是能招來嚴重病蟲害的,或根系分泌物有礙于銀杏生長的,最好不種。有的作物如玉米,吸肥雖多,但關系到當地農民的生活,也可以間種,但間種時必須多施肥料。實踐證明,煙草、核桃等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對銀杏生長極為不利,而馬鈴薯之類,能大量誘發蠐螬危害,以不種為好。銀杏的生長,不能缺少有機肥。土壤有機質不足時,常常誘發嚴重的線蟲危害。山地運輸困難,難于大量施用需要運送的有機肥,提倡銀杏林地間種綠肥。只是綠肥種植也應以保證銀杏正常生長為主,應當堅持花期壓青,以充分發揮綠肥的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