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2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煤炭開采時由于為了安全,采煤時在采面留下不采的那部分,就是煤柱,它是衡量一個采區開采率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煤炭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指標.
摘 要:鶴煤二礦暗斜井保護煤柱采區地質條件復雜,巷道結構多變,給采區煤柱回采和巷道合理布置帶來諸多不便和困難。為使該采區巷道布置合理、回采方便,能以最少投資取得到最佳經濟效益,所以對暗斜井煤柱開采設計進行方案比較優化,從而選出最優方案。
關鍵詞:設計優化 方案比較 保護煤柱 煤柱回采
1 概 況
鶴煤二礦始建于1955年,開拓方式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開拓,混合式通風,走向長壁采煤法。截止2011年3月底,剩余可采煤量為126萬噸,生產規模按60萬噸/年計算,可服務2.1年,屬資源枯竭礦井。為維持礦井正常生產,延長礦井服務年限,擬對主、副暗斜井保護煤柱進行開采,開采條件如下:
1.1 該暗斜井煤柱位于103工作面(已采)至32031(已采)工作面南部,北翼底板煤巷東部,工業廣場保護煤柱線北部,F100斷層西部。巖石皮帶斜巷、三水平主皮帶下山與其工作面呈走向展布,北翼主暗斜井、副主暗斜井,回風下山與其工作面呈傾斜展布,開采標高在煤層底板等高線-20~-260之間。
1.2 該暗斜井煤柱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其中以斷層為主,褶曲較少主暗井保護煤柱開采范圍內巷道揭露大于1m斷層12條,均為正斷層,11條為走向斷層,1條為傾向斷層。大于10m的斷層2條,分別為NⅡ28斷層和F22斷層。
1.3 該地區目前涌水量為18.0m3/h,根據相鄰采區工作面掘進期間頂、底板砂巖水和C3L8灰巖水涌出情況,預計該地區最大涌水量在15~30m3/h之間。
2 設計原則及設計難點
2.1設計原則
(1)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的原則,注重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
(2)認真貫徹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可靠的保證。
(3)充分利用現有的巷道及設施,以降低工程投資。
(4)設計生產能力45萬t/a。
(5)技術上先進可行、經濟上合理。
2.2設計難點
根據鶴煤二礦提供的地質資料,經討論分析該采區煤柱回采主要有兩處問題影響方案的設計:(1)區內地質構造比較復雜,斷層較多,影響巷道布置。(2)井下部分巷道處在煤層頂板或為煤巷與巖巷交替出現的半煤巖巷道,為利用現有巷道以降低工程投資帶來困難。
3暗斜井煤柱回采方案設計
根據礦方提供的地質資料情況,結合礦方意見提出兩個方案,現分別介紹如下:
3.1 方案一,在暗斜井北部布置下山,利用北翼付暗斜井運煤。
(1)方案介紹
該方案是在暗斜井煤柱北部從上車場開口布置軌道運輸下山,沿煤柱邊界布置回風下山,利用北翼副暗斜井做運輸下山。在中部設變電所,區內涌水前期經-180泵房排到中央泵房水倉,再中央泵房排至地面。移交工程量3170.86m,其中巖巷工程量1427.67m;煤巷工程量1743.19m。
(2)方案特點
①前期利用副暗斜井做運輸機下山,可減少投資;
②從±0水平新掘軌道下山至-180水平,輔助運輸環節少,運輸流暢;
③巖巷工程量大,出矸多,投資大,工期較長;
④從新副井廣場回風,回風線路長,通風阻力高;
3.2 方案二,在工業廣場煤柱內布置煤下山,利用原巖石皮帶斜巷做輔助運輸下山。
⑴方案介紹
沿工業廣場煤柱東部邊界,在煤層中布置皮帶運輸下山、回風下山至三水平主皮帶下山,皮帶運輸下山、回風下山的下段布置在暗斜井煤柱的東側,回風下山沿煤層布置,皮帶運輸下山布置在煤層底板的巖石中;軌道下山上段利用原巖石皮帶斜巷,下段布置在暗斜井煤柱的東側的煤層底板巖石中。在中部設采區變電所,采區涌水經-180泵房排到中央泵房水倉,再中央泵房排至地面。采區移交工程量3582.89m,其中巖巷工程量708.56m,煤巷工程量2266.83m,巷修工程607.05 m。
⑵方案特點
①前期利用原巖石皮帶斜巷作軌道下山,巖巷工程量少;
②利用廣發煤礦報廢副井回風,回風線路短,通風阻力小,安全性好;
③此方案煤巷多,巖巷少,總工程量大,工期略長;
④輔助運輸環節多,生產管理上略復雜;
⑤采區總投資較小,生產成本較低,經濟效益好。
3.3 方案對比表(見表)
3.4 方案選擇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方案二,雖然工程量和投資多一些,但多是煤巷,掘進速度快,工期短,能夠早投產,早見效益,且多出的掘進煤可抵消高出的投資。因此,建議采用方案二。
摘 要:鶴煤二礦暗斜井保護煤柱采區地質條件復雜,巷道結構多變,給采區煤柱回采和巷道合理布置帶來諸多不便和困難。為使該采區巷道布置合理、回采方便,能以最少投資取得到最佳經濟效益,所以對暗斜井煤柱開采設計進行方案比較優化,從而選出最優方案。
關鍵詞:設計優化 方案比較 保護煤柱 煤柱回采
1 概 況
鶴煤二礦始建于1955年,開拓方式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開拓,混合式通風,走向長壁采煤法。截止2011年3月底,剩余可采煤量為126萬噸,生產規模按60萬噸/年計算,可服務2.1年,屬資源枯竭礦井。為維持礦井正常生產,延長礦井服務年限,擬對主、副暗斜井保護煤柱進行開采,開采條件如下:
1.1 該暗斜井煤柱位于103工作面(已采)至32031(已采)工作面南部,北翼底板煤巷東部,工業廣場保護煤柱線北部,F100斷層西部。巖石皮帶斜巷、三水平主皮帶下山與其工作面呈走向展布,北翼主暗斜井、副主暗斜井,回風下山與其工作面呈傾斜展布,開采標高在煤層底板等高線-20~-260之間。
1.2 該暗斜井煤柱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其中以斷層為主,褶曲較少主暗井保護煤柱開采范圍內巷道揭露大于1m斷層12條,均為正斷層,11條為走向斷層,1條為傾向斷層。大于10m的斷層2條,分別為NⅡ28斷層和F22斷層。
1.3 該地區目前涌水量為18.0m3/h,根據相鄰采區工作面掘進期間頂、底板砂巖水和C3L8灰巖水涌出情況,預計該地區最大涌水量在15~30m3/h之間。
2 設計原則及設計難點
2.1設計原則
(1)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的原則,注重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
(2)認真貫徹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可靠的保證。
(3)充分利用現有的巷道及設施,以降低工程投資。
(4)設計生產能力45萬t/a。
(5)技術上先進可行、經濟上合理。
2.2設計難點
根據鶴煤二礦提供的地質資料,經討論分析該采區煤柱回采主要有兩處問題影響方案的設計:(1)區內地質構造比較復雜,斷層較多,影響巷道布置。(2)井下部分巷道處在煤層頂板或為煤巷與巖巷交替出現的半煤巖巷道,為利用現有巷道以降低工程投資帶來困難。
3暗斜井煤柱回采方案設計
根據礦方提供的地質資料情況,結合礦方意見提出兩個方案,現分別介紹如下:
3.1 方案一,在暗斜井北部布置下山,利用北翼付暗斜井運煤。
(1)方案介紹
該方案是在暗斜井煤柱北部從上車場開口布置軌道運輸下山,沿煤柱邊界布置回風下山,利用北翼副暗斜井做運輸下山。在中部設變電所,區內涌水前期經-180泵房排到中央泵房水倉,再中央泵房排至地面。移交工程量3170.86m,其中巖巷工程量1427.67m;煤巷工程量1743.19m。
(2)方案特點
①前期利用副暗斜井做運輸機下山,可減少投資;
②從±0水平新掘軌道下山至-180水平,輔助運輸環節少,運輸流暢;
③巖巷工程量大,出矸多,投資大,工期較長;
④從新副井廣場回風,回風線路長,通風阻力高;
3.2 方案二,在工業廣場煤柱內布置煤下山,利用原巖石皮帶斜巷做輔助運輸下山。
⑴方案介紹
沿工業廣場煤柱東部邊界,在煤層中布置皮帶運輸下山、回風下山至三水平主皮帶下山,皮帶運輸下山、回風下山的下段布置在暗斜井煤柱的東側,回風下山沿煤層布置,皮帶運輸下山布置在煤層底板的巖石中;軌道下山上段利用原巖石皮帶斜巷,下段布置在暗斜井煤柱的東側的煤層底板巖石中。在中部設采區變電所,采區涌水經-180泵房排到中央泵房水倉,再中央泵房排至地面。采區移交工程量3582.89m,其中巖巷工程量708.56m,煤巷工程量2266.83m,巷修工程607.05 m。
⑵方案特點
①前期利用原巖石皮帶斜巷作軌道下山,巖巷工程量少;
②利用廣發煤礦報廢副井回風,回風線路短,通風阻力小,安全性好;
③此方案煤巷多,巖巷少,總工程量大,工期略長;
④輔助運輸環節多,生產管理上略復雜;
⑤采區總投資較小,生產成本較低,經濟效益好。
小編推薦優秀工程建筑期刊 《西部探礦工程》
《西部探礦工程》煤礦類論文發表是新疆地礦局和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廣西、內蒙古等十一省(區)地質學會和探工專委共同創辦,后又由地礦,石油,鐵道,建筑,市政,煤炭等各行業的主參辦單位共同合辦的技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