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0月09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未來的宇航員們大概是這樣出艙的:穿上一件有彈性且內襯極少的輕薄“外套”,再將“外套”與航天器電源連接,“外套”上的線圈便自動加壓、收緊,讓服裝呈流線型貼身,最后宇航員打開艙門,飄入浩瀚的太空之中。宇航員們或許真的能在不久的將來,能穿著這種科幻小說里才有的宇航服遨游太空了,因為宛若第二層皮膚的貼身宇航服,即將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誕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該校航空航天工程學教授達瓦·紐曼和她的同事們發明了一種能夠散發熱量并自主收縮加壓的線圈。研究團隊將這種線圈編入了宇航服,在通電使線圈加熱到特定溫度時,線圈便會拉動宇航服收緊。該線圈產生的壓力甚至足以代替目前的加壓氣密宇航服,保證宇航員在真空環境中的正常活動。這種宇航服同時使用了被動彈性材料和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靈活性,使宇航員們輕裝上陣成為了可能。
該線圈由紐曼實驗室的博士后布拉德利·霍爾舒設計,紐曼與研究生愛德華·奧布羅普塔共同合作,研究細節刊登在《IEEE/ASME機械電子學匯刊》上。
為了找到真正適合在太空使用的材料,霍爾舒對14種記憶材料進行了實驗,最終確定了鎳鈦記憶合金。霍爾舒使用MIT另一團隊研制的蠕蟲機器人,將細直的鎳鈦纖維編織成了十分輕便的小直徑線圈,經特殊“訓練”后,加溫即可提供強大的壓力,效果十分理想。
霍爾舒將鎳鈦纖維纏繞進極緊的直徑毫米級的線圈中,并加熱到450℃,使其“記憶”住這一原始形狀。在室溫狀況下,線圈可以像曲別針一樣被任意拉伸和彎曲;當溫度達到特定值時,纖維便可回復到盤繞的原始形狀。線圈與固定在宇航服袖口的細線連接,當線圈通電時,線圈便會升溫(溫度范圍在60℃至160℃之間),開始收縮并拉動細線,使袖口收緊。宇航服上各處安裝這種自鎖搭扣后,只要連接電源,各處的搭扣便會使宇航服緊密貼合宇航員的身體。
為了讓宇航服維持貼身壓力,霍爾舒計劃把線圈成組植入服裝的核心部位,根據需要將線圈通過不同線程輻射至各處,給宇航服各處增減壓力,或者在不同部位設置線圈組,根據需要對特定部位進行壓力的增減。
研究人員表示,在未來,這項技術不光可以應用于航天領域,或許還能在運動與軍事領域大展身手。“戰場上,這項技術可以應用于止血帶,用來迅速止血。在服裝上配合傳感器使用,甚至能在不經意間幫人自動止血。還可在諸多領域幫助人們提高自己的身體性能,具有廣闊的前景。”
科技理工類評職論文發表網:建筑設計論文關于磚混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及應對措施的探討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