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5月30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最近,反貪腐影響改革、影響經濟發展的謬論又粉墨登場了,并且很有市場。5月22日,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導李稻葵在接受新加坡媒體專訪時表示:“短期來看,反腐敗肯定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因為反腐敗使得一些與政府有關的經濟活動放緩,從餐飲業到與政府有關的一些服務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這是毫無疑問的。”
李教授還說:“現在反腐敗政策的最大成本,不是公務消費的下降,這只是冰山一角,最大的成本在于很多與改革相關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反腐敗的大形勢下難以推進,因為很多的改革措施需要通過地方政府官員的創新和嘗試去推行……”
言下之意,反腐不僅影響了經濟增長,也阻礙了改革大計。無論從邏輯上還是經濟、金融角度看,李教授的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表面看,反貪腐對官方高端消費造成很大打擊,但是,另一方面降低了物價,隨著反貪腐的深入,各行業腐敗成本會大幅降低,終端價格終將會下滑,出現負增長也不會奇怪。由于這輪價格波動是貪腐與反貪腐造成的,跟貨幣供應量關系不大,故:價格上漲與下跌與廣義貨幣M2關系不大,即便CPI出現負數也不能說明通縮。
貪腐造通脹阻礙經濟發展 反腐就是反通脹有助改革
無論是哪個國家決不會把貪腐當成經濟發展的動力的,只有中國的教授才會提出這樣奇葩的觀點;絕無僅有奇特媒體才會提出對腐敗適度容忍。
今年以來,物價漲幅明顯回落,主要得益于反貪腐全面的開展。正如李稻葵所言,反對公款大吃大喝后,高檔飯店出現虧損,菜價也出現暴跌。
靠貪腐拉動的經濟增長是變態的,也是極大的浪費。比如,高端消費,有個極端的例子是某國企高管在香港一頓飯吃了250萬港元。相信這樣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是極其變態的,造成的浪費和腐敗自不待言。
關于反腐導致改革的停滯、影響經濟增長純粹是黑白顛倒。
第一,改革需要清廉的官員和民眾推動,而不是貪官。那種說官員不敢推動改革,一推動就怕舉報。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是清官,何懼舉報?中紀委不也審查出沒有經濟問題的官員么?比如,中行的一位副行長。改革的確需要各級政府官員推動,但是,請教授不要忘了,老百姓也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是改革的原動力。
第二,貪官推動的改革只會對自己和其利益集團有利的“改革”。由貪官設計推出的“改革”還不如不改革。
第三,貪腐造成中國式通脹,如果不及早制止,腐敗會越來越嚴重,商品中的腐敗成本會越來越高,最終受害的是全體消費者。
第四,反腐不能等到改革完成了后再開展。反腐阻礙改革的一個邏輯和論調似乎是現在反腐應該緩一緩,等官員們把改革改到位了再去反腐。這個思路是荒唐的,何謂改革成功?即便假設有標準,貪官們也會故意拖延改革,以達到延緩反貪的早日到來。
第五,貪腐拉動的經濟增長是畸形的不可持續的。正如上述例子,反腐會帶來經濟增長的陣痛,但是,長痛不如短痛。必須割掉靠腐敗拉動經濟增長的毒瘤。早割早輕松!不然,這種依賴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畸形變大。
第六,關于反腐造成的“經濟增長”是完全可以“彌補”的,比如,把“三公”消費節省下來的錢,用于減稅,減少企業稅負,減少個人所得稅是最立竿見影的,并且消費更精準、可以拉動的行業更多。
作為國內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李稻葵先生發表如此言論,著實讓人費解。真不知道其為何如此為貪腐辯護——還假裝站在維護改革和促進經濟發展立場上。
政法期刊論文發表范文:國際政治論文發表淺談“中等強國”在國際政治與經濟中的作用。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