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2月18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鄙人久居山野,行吟澤畔,堪比閑云野鶴;不才長倚壟畝,居安思危,自詡勿用潛龍。九頭神鳥……”這一“名篇”,你猜出自哪里?這篇“高大上”的《求職賦》,出自晨報求職群里一位歷史學碩士之手。
昨天中午,中南民族大學歷史學碩士朱先生,在晨報求職群里上傳了這份簡歷,立刻在群里炸開了花。其簡歷以圖片形式傳在群文件內。打開簡歷,能看到中南民族大學的標志,下面標注了個人姓名、學歷、電話等基本信息,緊接的是一篇古文寫成的《求職賦》,全文以古賦形式,介紹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喜好以及求職意愿。文章脈絡清晰,用詞典雅,不時穿插些耳熟能詳的典故,讓人覺得實在是有才。
朱先生告訴記者,他想找一份人事行政管理工作,這篇求職賦畢業時就寫了,主要是想體現自己的專業特長。
記者將這篇古文賦傳至兩求職群,立刻引來圍觀,不少群友感慨“太油菜(有才)了。”隨后,群主將其求職簡歷傳至企業群,兩用工企業馬上動了心,表示將與他聯系,看是否合適所供崗位。
“高大上”的簡歷也激起群友“斗志”,兩群內數十名求職者均發上求職簡歷,力求比一比,群內簡歷曬得好不熱鬧。
記者一邊查看簡歷,一邊逐一轉發至用工企業群和另一求職群。在翻看簡歷過程中,記者發現,少數簡歷在細節上有瑕疵,如內容中夾雜錯別字、遺漏“求職意向”、個人經歷過于冗長等。
教育職稱論文范文:
摘要:以開封歷史文化名城為例,分析了歷史文化名城的自然環境特色、人工環境特色、人文環境特色和城市空間特色,總結了開封的獨有特征,從而更好地指導名城的城市建設規劃。
關鍵詞 :文史藝術評職論文,發表論文期刊網,歷史文化名城,環境特色,人文特色
引言:“城市既是世界各地歷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過程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歷史上形成的城市,作為僅次于語言的人類文明的第二大創造,同語言文字一樣,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開封古稱大梁、汴梁,位于河南省東部,是我國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 自然環境特色
開封位于黃河沖積大平原的西部邊緣,是華北平原與黃河平原的交接地帶,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適宜于農牧,且附近河湖交錯,水道四達,自然環境比較優越,促成了早期開封的產生、形成和發展。
1.1“四水灌都,五湖潤城”(江湖)
開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城內湖泊縱橫,分布廣闊。穿城而過的河道主要有四條:“南壁曰蔡河,中曰汴河,東曰五丈河,西北曰金水河”。同時在城區中還有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陽光湖、西北湖五大湖。這些河湖構成了龐大的水利網,使開封的水利交通空前發展起來,形成了“天下之樞”的地位。
1.2“菊香滿城,黃鯉躍動”(特產)
開封作為中國菊花之鄉,菊花已然成為這座城市名片。 “九月重陽,都下嘗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足見菊風之一斑。更值得一提的是,已有許多菊花專著問世,如劉蒙泉的《菊譜》、史鑄的《百菊集》等。得益于“開封鯉魚焙面”而聞名的開封黃河鯉魚同樣是開封的一大特產。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