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03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1999年以來升本的地方本科高校將向應用技術大學等方面轉型發展。”這是近日記者從應用技術聯盟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座談會上獲悉的最強信息。
據統計,到2012年我國共有本科高等學校1147所,其中1999年以來升本的有640多所,教育部對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排名的結果是,第一985高校,第二高職院校,第三211大學,第四獨立學院,第五科研院所,第六地方普通高校。
今年以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現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育部決定成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研究中心。據該聯盟理事長說,聯盟和中心將圍繞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重大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綜合調研、項目評估和戰略咨詢。
據《全球競爭力報告》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瑞士、芬蘭、荷蘭、德國、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進入工業化中期、后期以來,職業教育開始向高層次發展,應用技術大學迅速發展起來,并形成本科和碩士兩個層次的職業教育。“轉型發展的形勢非常迫切。”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表示,地方本科高校將向應用技術大學、文理學院、城市大學等三種形式轉型發展。
教育職稱論文范文:
摘要:近年來,企業用工逐漸轉變為多元用工模式,一方面為企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用工機制靈活,人工成本降低,分散經營風險等優勢,但也產生流動性強,穩定性差等問題。伴隨著這幾年大學擴招,就業壓力隨之加大,為了提高企業招聘質量,預就業便成為一個新鮮用工模式,雖然不太成熟,但正在被各大企業所認同并逐步推廣開來,成為企業研究多元化用工機制的新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模式,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不斷創新,企業在崗位設定、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勞動用工方面也越來越向著多元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企業多元化勞動用工也在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精干職工隊伍、提高企業績效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企業原有的用工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正式職工一元用工為主,用工機制不活,人員“能進不能出”。近幾年各大企業為了改變用工僵化的狀況,搞活用工機制,減少就業壓力,引入勞務派遣等用工機制,雖然簡化了人力資源管理,降低了人力資源使用成本。但勞務派遣人員對于自身的身份還是有所顧忌,加上對企業缺乏最終歸屬感,造成了其流動性強,穩定性差的一個因素。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