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6月21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作為財經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也是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的需要和完善市場監督機制的需要。目前,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主要有監督內幕交易、監督編造傳播資本市場虛假信息、監督信息披露違規、監督虛假陳述這四大類著眼點。因此,要提升報道的故事化和服務性,變被動發布為主動發布以及深度立報,多措并舉提升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的質量。
關鍵詞:新聞報道,證券輿論監督,財經新聞,案例研究法
一、淺析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的重要性
新聞媒體具有監測社會環境、協調社會關系等特點和作用。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也是更好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的需要和完善市場監督機制的需要。
1.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
我國資本市場有1億多散戶,直接關乎上億家庭、數億人的利益,保護好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就是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雖然證監會曾多次表示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健全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監管模式,把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真正落到實處。但是資本市場的監管者不能只有監管層,新聞媒體作為“中介”,也有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責任。
中小投資者,相對于機構投資者和投資大戶而言,投資資金較少,投資信息來源渠道不多,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術技能和投資經驗,在多次頻繁交易的過程中,擁有“追漲殺跌”、“盲目跟風”、炒小、炒差、炒短、炒新等特點。新聞媒體是中小投資者獲取有效投資信息的主要渠道,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對提升資本市場透明度、保障中小投資者知情權具有重要意義。由此來看,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是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現實需要。
2.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是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的需要
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對打擊證券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新聞編輯部鼓勵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利用正常的投訴、舉報渠道和方式,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在制度、管理等諸多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之處,部分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及時,財務制度不健全,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可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打擊和震懾。
新聞媒體具有監測社會環境、傳承文化、協調社會關系、教育普羅大眾、提供娛樂等特點和作用,具有其他證券監管機構所不具備的嗅覺靈敏、反應迅速、耳目眾多、影響力大等優勢。而且,新聞媒體獨立于市場監管部門,當其他監管途徑“失靈”時,新聞媒體可以將事實真相呈現給受眾,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就顯得尤為明顯。
二、探析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的現狀
以案例研究方法,抽取2017年7月21日至2018年1月20 日這半年為時間段,分析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國證券報、新浪網這四家較有代表性新聞媒體(其中,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正部級官方媒體;經濟日報系國務院主辦的副部級中央黨報,是財經證券報道中最權威的紙質媒體;中國證券報是專業化證券媒體,系指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體,與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并成為“四大證券報”;新浪網是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其證券類報道傳播點擊率排名前列。)的財經證券類輿論監督報道現狀。研究發現,媒體所關注的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大概分為監督內幕交易、監督編造傳播資本市場虛假信息、監督信息披露違規、監督虛假陳述這四大類。
1.監督內幕交易
證券內幕交易是指掌握資本市場內幕消息的相關方利用內幕信息進行的證券股票交易,其目的是獲取包括物質利益或非物質利益以及減少投資損失。
從案例研究方法角度分析,2018年1月20日《中國證券報》發布一則《證監會發布2017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新聞。文章報道稱,弘高創意實際控制人甄建濤違規交易本公司股票案,利用“高送轉”信息從事內幕交易被移送公安。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利用“高送轉”信息從事內幕交易的案件,涉案人員目前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2016年2月北京弘高創意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弘高創意)公告“高送轉”內幕信息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甄建濤授意員工使用保潔員等4人名義新開立賬戶,突擊轉入資金買入本公司股票,并在上述信息公開、股價連漲4個交易日后隨即賣出,獲利670余萬元。2017年3月,證監會將本案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方案容易異化為公司內部人制造題材推高股價,通過違法交易牟取私利的工具,證監會專門部署2017年專項執法行動第三批案件,重點打擊利用“高送轉”信息實施內幕交易等市場亂象。
2.監督編造傳播資本市場虛假信息
資本市場的新聞報道一直以來備受新聞讀者關注,傳播點擊率一直高居不下。部分媒體尤其是一些網絡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眼球,博取關注度,撰寫了部分虛假信息報道,違背了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原則。
從案例研究方法角度分析,新華社于2017年7月21日刊登一則《證監會:同花順網絡涉嫌傳播誤導性信息被立案調查》新聞。文章報道稱,中國證監會21日通報,近日,證監會對浙江同花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傳播誤導性信息一案立案調查,并依法對2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證監會在對同花順網絡調查時發現,7月5日,同花順網絡運營的同花順財經網站使用網絡爬蟲軟件,從“和訊債券”網站自動抓取陳舊信息,導致與當下現實情況明顯不符的信息迅速傳播,嚴重誤導市場投資者,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造成了惡劣影響。
為此,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提醒說,各類傳播媒介及其從業人員,在傳播證券期貨信息時,必須秉持客觀、公正、嚴謹的立場,切實履行相關審核職責,進行真實、準確、完整的報道,禁止一切形式的編造和誤導。
3.監督信息披露違規
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嚴格依法依規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信息披露不僅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狀況的報表化呈現,更是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的重要依據之一。
從案例研究方法角度分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于2017年12月29日刊登一則《上交所:今年上市公司違規呈現八大類型》新聞。文章報道稱,部分上市公司重大事項披露違規。主要涉及業績預告、重大交易等事項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不準確等違規行為。例如,海正藥業業績預告存在重大差錯、未及時披露重大合同,公司及主要責任人被公開譴責。怡球資源重大資產出售披露不及時、高送轉相關信息披露缺乏事實依據,公司及主要責任人被通報批評。
安泰集團日常關聯交易超出預計、政府補助及訴訟未及時披露,公司及主要責任人被通報批評。上市公司披露重大信息,揭示相關風險,是維護投資者知情權、幫助投資者作出決策的基礎。上交所不斷完善業務規則,為上市公司履行信披義務提供規范要求和指南。對未遵守規則的違規行為,加強“刨根問底”式問詢,對相關責任主體予以嚴肅問責。
4.監督虛假陳述
虛假陳述是指資本市場虛假陳述或不實陳述,是在證券發行以及交易過程中,發生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不正當信息披露等行為。
從案例研究方法角度分析,新浪網于2018年1月19日刊登一則《虛假陳述及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新聞。文章報道稱,鮮言操控上市公司炮制“1001項奇葩議案”暨操縱多倫股份等系列案件,對挑戰法律底線者徹查嚴處。本案系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挑戰法律底線、屢次實施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徹查嚴處的標桿案件。2017年1月4日晚,廣西慧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慧球科技)1001項“奇葩議案”通過網絡非正常披露,將多個重大政治問題當作炒作噱頭,挑戰監管權威,踐踏法律底線,敗壞社會公德,影響惡劣。
證監會聯合相關部門成立專案組,查實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鮮言指使董秘炮制并通過非法渠道散播含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的信息。同時查明,鮮言存在操縱“多倫股份”股票價格、指使匹凸匹披露違規、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多項違法犯罪行為,證監會最終對鮮言操縱行為依法開出34.69億元罰單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堅決將其涉嫌犯罪行為移送公安機關,并對多名責任人員作出行政處罰。對挑戰法律底線、踐踏市場規則者,證監會將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三.試論做好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的對策建議
1.提升報道的故事化和服務性
雖然我國新聞媒體的證券類輿論監督報道在數量、規模、多元化視角等方面進步較快,但大多是深入深出,報道的可讀性、故事性、貼近性不是很強,難以用通俗易懂生動的語言報道重大證券事件,手法上大多平鋪直敘,極少采用有吸引力的故事化敘述手法。
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財富的享用者,一切經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為了“人”。關注人的命運,也是關注社會的根本。[1]這就要求證券新聞記者在采訪和寫稿過程中要有讀者視角,心里始終裝著讀者,用讀者易懂的語言,通俗化地敘述證券故事。
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在報道方式上,既要堅持“財經味道”,又要有“人情味道”、“讀者味道”,以投資者的眼光寫出受眾喜聞樂見的輿論監督新聞,提升報道的“溫度”。一方面,可以采用“華爾街體”,即在證券輿論監督報道中常常從讀者身邊的小故事開頭,最終引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深入淺出的脈絡讓讀者讀起來輕松愉快;另一方面,要增強版面的可視性。照片、圖表在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中作用明顯,可增強視覺沖擊力,使得新聞報道的版面更加美觀。
2.變被動發布為主動發布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各大報紙媒體官方網站、門戶網站查詢獲悉,不管是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還是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等證券類專業化媒體,以及財新、財經、第一財經日報、經濟觀察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市場化報紙,抑或是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網易網、和訊網、金融界網等門戶網站,這些新聞媒體所報道的證券輿論監督類新聞,都是“被動”的,即新聞消息源大多是中國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等監管機構,而很少發布主動自主采寫的輿論監督新聞。
由此來看,證券輿論監督類新聞報道必須提高 “ 主動性”。這就要求記者多挖掘選題,多寫出獨家報道,不拘泥于監管機構發布的輿論監督類線索,更要在平日的采訪過程中主動發現線索。
3.深度立報同樣重要
資本市場作為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在價格發現、風險分擔、激勵創新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這種復雜的金融環境中,投資者渴望能夠看到有深度、通俗易懂的證券輿論監督新聞報道,以做出有利于自己投資判斷的決策。
證券類媒體要以深度立報。報紙不同于網站、客戶端、微信、微博,報紙本身在時效性方面就存在不小的劣勢,如果不將報道內容變得更獨家、更有深度,就很難立足在媒體圈的激烈競爭中。證券類紙媒記者要深入一線調查采訪,只有追蹤調研、深入事件核心,多方求證,才能揭示出隱藏在證券事件背后的輿論真相,才能抓住事件的本質。
注釋:
[1]羅明.《電視媒介的市場對策——中國電視經濟節目運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6
參考文獻:
[1]嚴俊、袁永鋒.《論證券新聞輿論監督的三個著眼點》.征信,2013年第四期
[2]劉珉潔.《提升報紙證券新聞的可讀性和服務性》.《新聞大學》.2013年第1期
[3]斯坦利·巴蘭、丹尼斯·戴維斯著.曹書樂譯.大眾傳播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推薦期刊:《新聞世界》(月刊)創刊于1989年,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是一本面向新聞、教育、經濟等行業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在新聞界和出版界享有良好的聲譽,受到國內外眾多新老讀者的喜愛。期刊編委委員均來自國內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他們是我國新聞、教育等領域方面的專家、學者和權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