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4月03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這里相對比較落后,人民的文化水平也相對較低,這里的大學生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的思想意識,由于環境落后促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各方面的意識就比較薄弱,在就業方面也沒有競爭力,法律意識淡薄,為此,本文就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法律意識淡薄展開研究,探究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及相關改進建議。
【關鍵詞】法律意識,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
在臨近就業季時,各種類型電視媒體均報道關于大學生就業的新聞就業難成了冠冕于大學生的頭銜,因此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情況更為明顯,在當下市場經濟調節下,國家主要實行宏觀調控,對特殊群特給予一定的優待,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當下產業中發展國家的國情下來說屬于特殊群體,但是針對這一群體的教育中,高校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就業法律意識進行專業性的指導,導致民族大學生群體在得到優待的同時,也可能隨時陷入困境。學校要在傳輸知識的同時也要授予面對社會的技能,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對大學生法律知識的指導與培養。
1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法律意識缺失原因
下面我們圍繞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幾大特征來分析,少數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薄弱的相關因素。
1.1學生自身因素
語言不通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不同都會使個人對待看法以及相處方面有所區別,這些障礙就如代溝一樣難以逾越。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說,這些在障礙就學生本身。因為這些障礙導致了學生忽略了法律。對少數民族學生來他們大部分是以聚居的方式一起生活,在單獨的情況下人的防備能力也會減弱。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但由于其交談時會有方言口音,因此在語言溝通上有一定難度,導致在外與人溝通上缺少自信,在遇到自己不愿意不平等的情況下也只能往下咽。
少數民族的生活環境基本上都是在較為偏遠,沒有城市鄉鎮上的紛擾,這也讓這種環境下的人缺少競爭意識,通過上訴分析得知,民族大學生特殊群體在就業上缺少對工作力以及選擇的競爭,總是以任勞任怨的形象存在,也因此才讓部分用人單位對他們的“缺陷”進行壓榨[2]。
1.2高校施教因素
從目前的各民族高校來看,大學里以法律課程為基礎的課程基本上比較少,這樣一來學生真正接受到的法律教育就更少了,對勞動合同簽訂法、就業促進法等都沒有相關的了解,導致在就業上法律意識薄弱,甚至不知道法律,通常在進入到用人單位,簽訂合同時,不理解合同中哪些內容對自己有益或有害,對企業的協定里一些是否合法的內容無法進行判斷,導致在簽訂之后自己的權益受損。更為嚴重的是進入傳銷組織最后害已害人,因迫切的需要得到工作,一般在工作HR的誘導中,學生在簽訂合同時不一般不會多想,待到被騙的時候為時已晚。所以高校要擔當起“拯救”起學生的責任,重視就業法律的教育,開設就業法律有關課程,把就業法律課程作為必修課程,與此同時還要多結合實踐進行教育,多進行就業實訓的實踐,這樣才能學以致用。
本文分析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部分情況相似,還要根據其民族特征進行分析,民族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最大的區別就是生活環境背景不同,在普通地區像民事家庭糾紛等較多,家長們偶爾也有些人會采取法律的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都會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在其利益受到侵害時會報警處理,但民族大學生在環境背景下幾乎沒有法律字眼出現,遇事總是先自行判決。這就導致了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如果學校再不重視就業法律意識的教育,學生在就業的道路上就會失去法律主導權。
2拯救缺失就業法律意識的民族大學生
拯救缺失就業法律意識的大學生已經成了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給予一定的幫助,學生本身加強認識和學習,依靠著三方面來達到拯救的效果。
2.1高校的準備工作
從上論述民族大學生針對就業法律意識缺失的觀點需要高校在這些方面更加用心,學校應進行換位思考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和相應的規劃,例如,把目前有關法律的選修課程,統一制定為必修課程,以此達到傳授的目的。根據目前少數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比較薄弱的環節進行培養,借助有效的教學資源,組建專業的大學教育團隊,投入更多的教育經費建立更加專業化的法律教育機構,以此來加重對學生的培養。同時因為對象是少數民族大學生高校應重視民族地區文化教育背景落后的現實特征與少數民族學生個體差異性與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
2.2對學生自身建議
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課本知識之余,還需練就一身技能才能在社會上保護好自己,目前許多學生初步出到社會思想尤為幼稚還不夠成熟,對事態方面沒有一定的了解,做事情也比較冒失,非法律專業的學生會認為法律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多的幫助,因此在學習法律上缺少主動性。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需要學生提高對法律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從各方面合理的加強自身的法律知識,這樣在未來社會上才能找到防身之技。本文研討的民族大學生原本就是法律意識的薄弱群體,在這前提之上更加需要從自身出發才能獲得永久性的幫助[3]。
3結束語
目前解決民族大學生對就業法律認識的問題任重而道遠,不僅是教育者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同時也是社會國家必須思考的問題。就業法律意識是學生順利走向職場的重要保障,高校要保障好學生對待就業法律意識的認知之外,還要重點了解缺失具體原因,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后才能有針對性的培養。除此之外國家制定有效的政策對也很重要,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未來關乎著千千萬萬的民族家庭以及未來社會發展,因此,國家要把關好每一步,讓學生們更好的向社會。
【參考文獻】
[1]阿不力克木·艾則孜,譚剛,麥買提·烏斯曼,阿力甫·那思爾.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優先出版[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107.
[2]張明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職業時空,2012,(02):141.
[3]芮國星,袁祖社.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09.
推薦閱讀: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策略
這篇就業類核心期刊論文發表了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策略,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看到目前衡陽發展經濟所具備的優勢特征。論文首先對“新常態”的經濟發展認知進行了闡述,衡陽市地處中部,在地域位置和政策覆蓋上都有優勢,但是經濟的發展不僅要依靠政策,還需要人才的供給帶動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