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01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探討“O2O+微課模式”在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取某院2017年67名新入職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這67名護士的規范化培訓期是兩年,前期1年采用傳統培訓方法,前期1年結束后對護士學習的自覺性、及時性、培訓效果進行滿意度測評及綜合能力測評;67名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后期1年采用“O2O+微課模式”、線上線下的融合的微課培訓模式,培訓后對護士學習的自覺性、及時性、培訓效果進行滿意度測評及綜合能力測評,結果與前期1年傳統的培訓相比較。結果采用“O2O+微課模式”對67名新入職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后,新入職護士對課程學習的自覺性、及時性、培訓效果滿意度很高,其非常滿意率分別由19.40%提高到91.04%、17.91%提高到95.52%、31.34%提高到92.53%,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后期1年進行綜合能力測評基礎理論知識均分由82.3分提高到94.6分、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均分由79.6分提高到92.5分、內科系統均分由74.6分提高到89.3分、外科系統均分由72.8分提高到88.8分、急診科均分由68.4分提高到81.3分、重癥監護室均分由59.2分提高到74.8分、婦產兒手術室均分由64.8分提高到86.7分。結論“O2O+微課模式”可有效提高新入職護士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線上線下融合;微課程;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
2016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下發了一份關于《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的通知》,文件指出根據《護士條例》等,結合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要求,開展新入職護士的規范化培訓。通過培訓,新入職護士能夠掌握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溝通交流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所需的專業照顧、病情觀察、協助治療、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康復指導等護理服務能力;增強人文關懷和責任意識,能夠獨立、規范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1]。隨著現在社會對醫療護理服務品質需求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護理信息化建設是護理工作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必經之路,也是護理學科發展的方向。
要想提高護理服務品質,那么提高醫院護士綜合素質就顯得重要了,而從源頭提高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某院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O2O+微課模式”進行分析,意在培養與臨床護理對接的高素質人才。傳統的室內培訓多以理論授課為主,培訓形式單調乏味,內容缺乏完整性,導致護士學習無興趣、無主動性,規陪期結束后綜合素養得不到很大的提高。“O2O+微課模式”,O20(onlinetooffline),即線上到線下模式,是以“建構理論”為指導,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培訓者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選擇適合學科學習的視頻課程,培訓者通過教師線上的頻講解、答疑,線下的研討、自測的教育活動,實現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學習目標[2]。“微課程”是指時間多在10~15min,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3]。
“O20+微課模式”是將2種培訓方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培訓優點的教學方式。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目前線上線下結合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被多個院校應用于課程教育[4],但査閱資料顯示,這種結合的教學形式應用于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研究較少。為了提高新入職護士的綜合素養,本研究針對目前新護士“考試多、培訓多”特點,并結合國家衛健委對新入職護士培訓的要求,采用“O2O+微課模式”對新入職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某院67名新入職護士作為研究的對象。納入標準:①通過崗前培訓后進行理論考核合格②入職之前均未接受過“O2O+微課模式”系統培訓。排除標準:①在本研究階段有休病假、事假、產假等假期超過1月。67名新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1-25歲,平均(22歲);學歷均是大專。
1.2方法
1.2.1制定培訓內容
根據2016年國家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下發的文件精神要求確定培訓內容:①基礎培訓:基礎理論知識、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②專業培訓:內科系統、外科系統、急診科、重癥監護室、婦產兒手術室等。
1.2.2成立培訓小組
規范化培訓前成立培訓小組,制定培訓計劃,明確分工。理論部分由各位導師錄制微課視頻按照培訓計劃上傳到護理助手平臺(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移動應用實驗室開發的專為護士培訓、考核的管理平臺),操作技能由部分優秀護士拍成微課視頻上傳到護理助手平臺,67名護士在規定的時間內統一學習并且完成課堂練習,用護理助手平臺統一進行數據分析,定期反饋出錯誤率高的知識。
1.2.3成立微信群
由護理部負責培訓的老師牽頭成立規范化培訓組導師微信群,微信群組內成員包括所有導師、67名研究對象、護理部負責培訓老師、后臺的老師。
1.2.4培訓授課
采用“O2O+微課模式”進行規范化培訓,各培訓組在培訓課程開始前將培訓計劃及培訓截止時間信息推送到微信群中,67名護士通過注冊后進入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平臺,按照培訓計劃在線觀看微課視頻,在線微課視頻可重復觀看和學習,學習結束后進行課程學習檢測,檢測正確率達90%則可以進入下一節微課視頻學習。
線上學習過程中遇到理論問題及操作問題不懂可以自己查找答案,也可以把問題發送到微信群內獲取答案。護理部培訓老師通過微信群及時通知護士的學習計劃及線下集合時間,參與規范化培訓的護士每月要參加線下集中學習,有護理部培訓老師負責集中解答,并將信息反饋錯誤率高的知識拿來進行分析、講解。
1.3效果評價
1.3.1滿意度問卷調查: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前期1年進行的是傳統的培訓,結束發放自行設計的滿意度問卷調查,問卷內容為學習的自覺性、及時性、培訓效果的滿意度評價;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后期1年利用微課進行線上線下培訓,培訓結束后發放同樣的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前期1年學習的自覺性基本滿意的占大部分,完成及時性基本滿意占大部分,培訓效果基本滿意也占大部分;而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后期1年學習的自覺性非常滿意的占大部分,完成及時性占大部分,培訓效果非常滿意也占大部分。
1.3.2綜合能力考核: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前期1年進行綜合能力測評基礎理論知識均分82.3分、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均分79.6分、內科系統均分74.6分、外科系統均分72.8分、急診科均分68.4、重癥監護室均分59.2分、婦產兒手術室均分64.8分;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后期1年進行綜合能力測評基礎理論知識均分94.6分、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均分92.5分、內科系統均分89.3分、外科系統均分88.8分、急診科均分81.3分、重癥監護室均分74.8分、婦產兒手術室均分86.7分。
2結果
2.1護士對課程學習的自覺性、及時性、培訓效果進行滿意度測評采用“O2O+微課模式”對67名新入職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后,新入職護士對課程學習的自覺性、及時性、培訓效果滿意度較高,其非常滿意率分別為91.04%、95.52%、92.53%。
2.2新護士綜合能力評價采用“O2O+微課模式”對67名新入職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后,基礎理論知識、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內科系統、外科系統、急診科、重癥監護室、婦產兒手術室均分大大提高,說明67名護士的綜合素質有很大提高。
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前期1年培訓效果的滿意度調查
項目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自覺性13(19.40)31(46.26)23(34.33)
及時性12(17.91)33(49.25)22(32.83)
培訓效果21(31.34)27(40.30)19(28.36)
67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后期1年培訓效果的滿意度調查
項目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自覺性61(91.04)5(7.46)1(1.49)
及時性64(95.52)3(4.48)
培訓效果62(92.53)5(7.46)
表2護士規范化培訓前期1年與后期1年綜合能力測評成績均分對比(分)
項目規范化培訓前期1年規范化培訓后期1年
基礎理論知識82.394.6
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79.692.5
內科系統74.689.3
外科系統72.888.8
急診科68.481.3
重癥監護室59.274.8
婦產兒手術室64.886.7
注明:每個項目總分是100分取67名護士的均分做比較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對“O2O+微課模式”學習課程的自覺性、及時性、效果表示非常滿意,其滿意率分別為91.04%、95.52%、92.53%。臨床一線的護士“考試多、培訓多”,特別是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時間長、涵蓋知識面較廣、考試與培訓無形間增加了她們的職業壓力和心理壓力,我們制定系統、規范培訓計劃,通過護理助手平臺,以微課為媒介,為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提供了新思路。
此培訓模式利用了微課“教學時間段、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較小”的特點,使得新護士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電腦、手機等時時處處學習,線上學習不同于傳統授課的時間、地點、人員,在呈現形式上具有重復性、可選擇性,使得護士能夠根據自己學習需求來選擇微課短視頻觀看的頻率,實現了學習內容的隨機性與學習的自覺性。微課時間多在5-10min內,由于新護士基礎薄弱,微課時間一般幾分鐘內,最長不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5分鐘一節的課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短小精悍”。
微課主題突出,教學內容少,且有動態視頻講解,更為形象,同時,每段微視頻后的試題在學習后可以自我檢測。這種學習形式可以激發護士的興趣,更集中護士的注意力,達到學習的效果。微信群的建立為導師與新護士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能夠實現實時互動,激發了新護士的學習熱情,使新護士感受到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通過微信群內相關討論擴大了新護士的學習興和知識面[5]。
但單純依托于互聯網的學習無法完全承載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全部想法,也無法完全取代“面對面”授課所達到的效果[6],護士因缺乏自覺性而導致課程無法完成,針對這方面的問題,“O20+微課模式”培訓方法要求學員線下每月集中1次,導師對護士完成課程情況進行檢查,后臺對微課測驗結果分析,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分析、講解;此外,設立護士開放式提問,及時滿足護士學習需求。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了培訓效果,按照進度有效完成了規范化培訓計劃內容。基于“020+微課模式”的教學培訓方法,充分利用了微課“教學時間靈活、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較小”的優點,同時可以結合手機移動端,將線上教學與線下相結合,為護理人員提供了切實高效的學習途徑,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文件,國衛辦醫發[2016]2號文: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
[2]于聰、新媒體打造教師培訓O20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7.
[3]吳巧媚,彭鹿,馬世紅.微型護理培訓模式在ICU專科護理培訓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9,6(36):115-116.
[4]趙偉,時彥,張連雙,等,基于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胚胎學總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7,26(3):284-286.
[5]龍霖,謝平,胡定偉,等.實習護生評價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帶教情況的分析[J].護理學報,2011,18(16):14-16.
[6]吳長偉,陳靜,鄧紅,等,基于幕課的應用型本科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3:57-59.
作者簡介:鄭秋虹彭榮
護理論文投稿刊物:護理學報辟有專稿、專家論壇、論著、研究生園地、調查研究、國外護理研究、綜述、護理教育、專科護士園地、護理管理、循證護理、臨床護理、中醫護理、藥械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社區護理、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倫理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