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1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人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覺具有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內在根基。建構人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覺可從價值觀根基、原則性規范和主體性內容入手,加強道德文化自覺發展方面的教育和學習,形成時代化、大眾化、系統化的道德文化創新,進而落實到不同層面群體的道德關系實踐。
關鍵詞:人的現代化;道德自覺;文化自覺
經濟論文投稿刊物:中國商界主要刊登我國當前科技及科技發展有關的經濟、教育、管理、法制、工程工業、建筑、農業等方面具有一定學術和應用價值的學術文獻和反映各學科新成果、新管理、新技術等方面的論述文章。歡迎全國各界的廣大學者踴躍投稿。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將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28-29。中國目前正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這項偉大事業涉及方方面面的發展,其中既包括社會的現代化,又包括人的現代化。所以,認真研究和全面揭示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豐富內涵、本質特征,以及人的現代化與道德文化自覺的內在邏輯關系,對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內涵及時代意義
參照研究人的現代化問題的資深學者英格爾斯的觀點,人的現代化是指人們在精神上形成現代的態度、價值觀、思想和行為方式,并把這些熔鑄在他們的基本人格之中,是“人們從具有傳統的人格轉變成具有現代的人格的過程”[2]。“實現人的現代化也是由與傳統社會化相適應的‘傳統人’轉變為與現代社會文化相適應的‘現代人’。這種轉變應該是全面的,是民族特性和文化精神的根本性改造,是從社會心理、意義信念、價值觀念、倫理精神、思考方式到人格等各個層面的完全的、整體性的轉變,形成與新的社會條件、新的社會生活相一致的一代新人。”[2]
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內涵為適應從傳統農牧社會向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的轉變。無論是作為個體還是作為群體的人們,都需要主動覺醒于當代社會道德文化,反思當代社會道德文化存在的問題,在繼承傳統文化和借鑒西方文化的基礎上,主動創建適應人的現代化發展需要的道德文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道德文化,從而引領道德文化發展的未來[3]。現代化運動中傳統的超越性的價值秩序瓦解之后社會價值理想的消解與人心秩序的感覺化,產生了現代性道德文化危機[4]202。社會結構的改變和現代性成人的迅速增長,社會主體價值觀多元化的發展,在影響人們對社會生活方式自由選擇的同時,給人們的觀念和內心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給人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生活領域的全面轉型以及社會的開放化發展,都必然會反映到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并引起人們社會生活價值觀念及其生活方式的變化。隨著當代中國社會現代化水平和社會開放度的提升,社會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也進一步增強。
社會的迅速變遷不斷催生新的現實文化,而傳統文化在總體遭到解構的同時,某些合理的因子在新的現實機遇中獲得重生。一方面,本土文化在新的社會發展背景下不斷進行解構、重組和整合;另一方面,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異域文化不斷涌入。在這場轉變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根據社會變革的要求不斷改變和調整自己,以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遇。這對于習慣了傳統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人而言,并非一個輕而易舉的過程,而是一個艱難與痛苦的過程。因此,關注如何在建構外在形式化制度結構的基礎上,重建現代人的內在心靈秩序結構,在人的現代化進程中增強道德文化自覺,好比在人的精神世界里種上莊稼一樣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人只有在內心裝上攝像頭一樣的監控裝置,才能真正地實現自律,從而用內心信念和準則來維護良好的秩序。
現代化社會中僅依靠法律來管理顯然是不夠的,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只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如飛機之兩翼般助力社會的良性發展,推動社會的現代化順利進行,從而全面實現現代化。首先,這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從現實的層面來說,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所引起的整個社會生活即人們的社會活動方式的劇變,最主要的表現即是人們利益關系的調整和交往方式的根本改變,并由此導致社會道德生活的重大變化[4]1。我們當前的道德文化到底處于什么情況,道德是在“爬坡”還是在“滑坡”?如何科學對待道德文化現狀?如何在道德文化自覺的基礎上重塑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文化?這些都是擺在國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無恒一可守的道德信仰和行為準則,更多的是“利益主導”,使得人們對物質畸形追求,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文明發展。其次,這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道德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能否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幫助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23增強文化軟實力,建立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國人的文化自覺,尤其需要在精神指引中起重要作用的道德文化自覺。
最后,這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內在根基。人的全面發展即是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滿足和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充分豐富和全面占有,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全面發展。人的精神世界是荒蕪還是繁茂,更多地需要自我道德教育,道德文化自覺對于這種精神屬性的滿足具有重要的作用[5]。關注人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覺,是個人內在完善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總之,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文化自覺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中國現代化的順利推進,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關系到新時代人民生活質量尤其是精神生活質量的高低,也是當下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的必要補充。
二、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時代建構
想實現人的心性結構的現代化轉化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如同傳統的內圣外王必須轉化為以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科學技術等等為內容的形式化制度結構一樣,傳統的心性結構也有一個從圣賢人格向現代人格轉化的問題。人的現代化時代,需要人們更有智慧,更有德性,更有修養。這些智慧、德性和修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在新時代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如何具備,外在的強化與他律不如內在的自我管理與教育,只有真正地實現在文化根基下的道德自覺,現代化的進程才能順利推進。
(一)建構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價值觀根基人的現代化視域下,道德文化自覺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價值取向的。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文化觀、道德觀、價值觀和利益觀構成了其理論根基。只有以人為本,立足個體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道德文化,才是有群眾根基的道德文化自覺。人類的現代化是以人的覺醒和人對自身的發現作為開端的,但是現代化的發展最終導致了人的再度“失落”。在現代化的演進過程中,人類以其聰明才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但未能很好地駕馭自身,進而使人類也迷失在了現代化所創造的一系列所謂的“輝煌成就”之中[6]。馬克思指出,文明如果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則留給自己的是荒漠[7]139。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引領,是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需要把握的方向。
(二)建構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原則性規范目前,很多提法都是從上至下的道德要求,然而脫離人民主體性需要空談道德規范是不可能成為一種文化自覺為群眾所接受的。只有建立在群眾生存、生活和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對群眾有切實意義的道德文化才能實現真正的繁榮。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時代建構原則包括主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持續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是指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分層次對不同主體提出不同要求,梯度提升現代化視域下的道德文化自覺水平。實踐性原則是指具有可操作性,能指導具體生活實踐,對主體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滿足具有直接幫助。層次性原則是指不能一刀切,只要在階級社會中,人必然會有不同,階層是客觀存在的,根據不同的社會階層提不同的道德自覺要求,越是高層群體越需要做好道德文化自覺的榜樣。持續性原則是指人的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不斷知、情、意、信、行循環反復的過程,需要持續強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堅持持續自覺修養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三)建構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主體內容建構內容分生存層面、生活層面和生命質量(即發展層面)。生存層面主要圍繞善惡是非的明辨展開,明確道德的底線,了解現代化背景下什么是真正的大是大非、大善大惡,什么是小是小非、小善小惡。生活層面主要圍繞社會化背景下社會的規則與潛規則,致力于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規則,使主體有具體的道德文化氛圍,減少主體不同道德體系下的文化沖突,提高其生活水平。生命質量即發展層面主要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主體自我實現所具備的道德品質要素來展開,提升道德文化使人積極向上的修養力量,滿足群眾自我實現的價值需要。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講述了人道運行規律,歸納總結了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還有著深刻的天道和地道運行規律,適當地借鑒是非常必要的。同時,西方道德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學以致用,幫助擺脫當下社會轉型期道德發展的困境,增強人在現代化視域中道德文化自覺的意識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人的現代化進程中道德文化自覺的路徑
實現人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覺有多種路徑,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的歷時較長的發展過程,是跟經濟基礎緊密相關的、受物質條件制約的。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增加,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之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精神需要將上升到重要位置。道德文化自覺是向內改造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要武器,但如何能夠實踐人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覺呢?
(一)加強道德文化自覺發展方面的教育和學習在人們看重物質利益的現實條件下,要想實現人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覺,還是需要加大道德文化自覺方面的投入,包括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強價值觀的宣傳與引導、增加道德文化自覺的研究與實踐等。不僅要加強對青少年群體的品德教育,更要加強成人群體自我修養的成長教育。應在整個社會倡議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家庭,培養學習型個人,創造各種物質條件,用各種方式加強主體的自我學習成長和教育,促進現代人的意識形態發展緊跟時代實踐發展的步伐。
(二)形成時代化、大眾化、系統化的道德文化創新當前,道德文化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個人的生活幸福和社會的穩定與繁榮,在人們越來越關注精神生活的今天,如果沒有適應時代和群眾的具有軟實力的特色道德文化,人們就很容易被西方的一些思想主宰,影響國家的健康發展。如何讓我們的道德文化具有軟實力,是擺在現代人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需要集大家的智慧之力,形成時代化、大眾化、系統化的道德文化創新,讓人們能在迷茫的社會轉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每個人都是有向善的道德發展愿望的,都有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的學習成長力量,如何激發并在現實中保護這種向善愿望和成長力量,不僅需要理論建設,還需要制度保障。
(三)落實到不同層面群體的道德關系實踐人是關系性的存在。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7]256人的現代化視域下,道德文化自覺發展情況與其自身所處的社會關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如何處理好與一定社會關系的關系,是在現實生活領域中人們十分困惑的問題。注意關系優化的引導與教育,是時下加強人的現代化尤其是道德文化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8]。
除了人與自然、與社會、與宇宙、與事物的關系外,當今人與人的關系,如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同事關系等關系的實踐情況也反映和檢驗著人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覺程度。目前,國家方方面面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完全靠自上而下的推進顯然是無法應對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的,這時可發動群眾自發地實踐道德文化自覺。人人皆有向上發展的生命動力,應激發自我教育、自我覺醒,讓更多的人自動自發自覺,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崇尚德性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陳興建.從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發現現代化思想——芻議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人的現代化[J].中國商界,2010(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