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4月28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唐傳奇的題材是十分廣泛的,從而也產生了一系列生動的形象人物,這也代表著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逐漸成熟。唐傳奇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比較深入人心,例如柳毅,張生,虬髯客,唐玄宗等,這些大家也都比較熟悉。唐傳奇作品中男性形象形式多樣化也是有一定的社會歷史原因,同時也對后世文學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有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唐傳奇,男性形象,形象塑造
宋代文人洪邁稱“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1]唐傳奇題材廣泛,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形象,是中國古代文言小說成熟的標志。在我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唐代傳奇小說的研究中,女性形象歷來是重點研究對象。相比之下,對唐傳奇男性形象的研究就略顯缺失,唐傳奇中男性形象豐富,類型多樣,本文以部分經典唐傳奇作品為研究范圍,論述唐傳奇作品中的書生與豪俠形象。
文人士子形象是唐傳奇作品中數量最多的,唐傳奇對書生形象的塑造是相當成功的。他們出身不同,際遇不同,大多都具有浪漫情懷。《枕中記》中的盧生,《柳毅傳》中的柳毅,《鶯鶯傳》中的張生,《霍小玉傳》中的李益,《常夷》中的常夷等,皆是唐傳奇作品中的比較典型的文人形象,以下以柳毅、李益、張生為對象分析。
柳毅在科舉考試失敗后,在返鄉路途中遇到龍女,得知龍女的悲慘遭遇后,見義勇為,答應為龍女傳書。在愛情故事里,男主角的形象往往是軟弱的,消極的,暗淡的,[2]柳毅卻完全不同。救回龍女后,在酒席上,錢塘君借著酒勁,提出要把龍女許配給柳毅,本來這是一件好事,錢塘君卻以勢壓人,威脅柳毅,柳毅毫不畏懼,義正言辭,拒絕了錢塘君。柳毅喜歡龍女嗎?
事實上,他是喜歡的。雖然他“是一個落第儒生,個性卻剛強豪爽”。[2]他為龍女傳書,是因為正義,沒有私心夾雜其中,因此堅決拒絕了錢塘君,然而當龍女在宴席上親自拜謝又殷勤話別的時候,柳毅也不免“殊有嘆恨之色”。[2]后來兩個人終于在一起后,柳毅在回答龍女的問話時,說:“夫始以義行為之志,寧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真為志尚,寧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紛綸,唯直是圖,不遑避害。然而將別之日。見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終以人事扼束,無由報謝。”[2]柳毅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弟子,以禮克己,以理服人。在柳毅的身上,也寄托了作者本人的理想情節。柳毅是一個敢愛,有骨氣、有德行的書生形象。
《霍小玉傳》、《鶯鶯傳》是唐傳奇中很成功的描寫婚戀內容的作品。先說《霍小玉傳》,李益出身于世家,二十歲的時候,就進士及第,才學出眾,“思得佳偶,博求名妓”。第一次見到霍小玉時,說:“小娘子愛才,鄙夫重色。兩好相映,才貌相兼。”輕浮之相欲然紙上,令人作嘔。
張生在初次出現的時候,是一個標準的君子形象,“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或朋従游宴,擾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3]
在見到鶯鶯時,驚訝于鶯鶯的美貌,急忙見禮。故意多說話,想要和鶯鶯搭訕,一個猴急的情色之徒露出了真面目。紅娘提醒張生,說:“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張生回答說:“余始自孩提,性不茍合。或時紈綺間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于枯魚之肆矣。
爾其謂我何?”[4]只見過鶯鶯一次,他就這樣急不可耐,很明顯,他對鶯鶯并沒有情,只有壓抑已久,難以按耐的性欲,他的行為,完全是被本能的欲望所鼓動,鶯鶯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多才多藝,對張生而言,鶯鶯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發泄性欲的對象,他從來都沒有求娶鶯鶯的打算,毫不客氣地說,張生在德行上存在極大地缺失。
李益在與霍小玉分別后,回到家中,迫于母命,與盧氏訂婚。但是,可以感覺到,李益的內心是有愧疚感的,在霍小玉死后,他“生至墓所,盡哀而返。后月余,就禮于盧氏。傷情感物,郁郁不樂”。[4]新婚本應大喜,李益卻郁郁不樂,所以他的內心是有所觸動的。
但是,張生自始至終都是薄情寡義,始終在玩弄鶯鶯的感情,為自己辯解道:“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5]將鶯鶯比作是妲己,褒姒這樣的紅顏禍水,為自己開脫,實在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無恥之極,毫無人性。但是,“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古代社會封建倫理道德對女性的摧殘,可見一斑。
唐傳奇中的大多數書生形象都略顯輕浮,在兩性關系上極為隨意,這其實是基于唐代文人的真實風貌,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極大的關系,魯迅先生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就寫到,“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選官不問門第,隋煬帝時,正式創立科舉制度。
唐朝繼承并發展了科舉制度,科舉是分科取士之意,在唐朝時,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兩大類,常舉是主要方式,細分為明經、明書、明法、明算、進士、道舉、童子、秀才八科,其中以明經、進士兩科最為重要。明經易中,進士難中,進士注重詩賦才華,對儒家經典記誦要求不高。唐代有“榜下捉婿”的傳統,士子考中之后,與官宦聯姻,自身也轉變成為庶族地主。再者,李唐王朝是一個強盛、開放的朝代,與前代的封建王朝有很多不同之處。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特殊時期,統治階層施行開明的文化政策。哲學上,以韓愈、李翱為代表的唯心主義,以柳宗元、劉禹錫為代表的唯物主義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史學上,唐代時,開創了國家正式開館修史制度,史學家李延壽私人撰《南史》、《北史》,劉知己作《史通》,杜佑作《通典》。文學上,唐代文學的最大成就是詩歌,有初唐四杰、大歷十才子、李白、杜甫等代表人物。藝術上,書法、繪畫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這種種因素,共同造就了唐代開放的風氣,致使唐代文人士子的輕浮風氣。
豪俠類人物也是唐傳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司馬遷在《史記·游俠列傳》中寫到:“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霍小玉傳》中的黃杉客,《聶隱娘》中的隱娘,《紅線》中的紅線等,都帶有“俠”的色彩。
那么,什么是“俠”呢?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說中曾經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士的本質特征即是講信譽、重然諾、拯厄困、不懼死。豪俠的產生,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的混亂,人民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保護,所以豪俠類傳奇故事一般都具有深刻的社會性。
《柳氏傳》中的許俊,使用計謀,及時出手,幫助韓翊和柳氏在一起。《霍小玉傳》中,黃杉客被霍小玉的癡情所感動,打抱不平,強行挾持李益,讓霍小玉能了了心愿,對黃杉客花費的筆墨不多,用寥寥幾筆,勾畫出了一個豪爽,有正義感的的俠客形象。在《無雙傳》中,豪俠古押衙使用巧妙的計策,救出了無雙,讓無雙和仙客兩個有情人能夠在一起。《昆侖奴》中的昆侖奴磨勒忠誠勇敢,幫助主人成就良緣。
唐傳奇中最出名,影響最大的豪俠故事當屬《虬髯客傳》,虬髯客初次登場時,拿著枕頭斜躺在床上,看紅拂女梳頭,絲毫不顧慮別人怎么想。虬髯客本有帝王之志,但是在見過李世民后,斷了在此方世界爭雄建立功業的念頭,認為天下之主已有合適的人選,天下將歸于李氏,把所有的財產都送給李靖和紅拂女,讓李靖去輔佐真命天子,建功立業,自己遠赴海外,最終舉事成功。虬髯客瀟灑,豪爽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并且虬髯客還有識人之能,可謂是能力非凡。
虬髯客向李靖打聽太原有沒有什么出眾的人物,李靖推舉了李世民,虬髯客繼續說道自己曾經聽望氣者說過太原有奇氣,所以想去看一看,從這里可以看出,虬髯客是個粗中有細的人物,他聽信望氣者的話,但是又想要多了解些情況之后再做決定,遠非普通的莽夫可比。在見到李世民后,他的內心非常失落,因為他認為李世民就是真命天子,天下終歸不會屬于自己。
從之前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虬髯客武藝非凡,有過人之能,如果他是一個為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在當時與李世民見面的情況下,憑借武藝,殺掉李世民,除掉自己爭霸天下強有力的對手,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虬髯客沒有,身為一個豪俠,他有自己堅守的道德情操。固然爭霸天下建立功業是他的理想,但是“俠”的精神對他有更大的約束力。
虬髯客與其他豪俠不同之處還在于他對于未來有很明確的規劃,在與李靖和紅拂女分別的時候,他就告訴李靖,十年之后,在東南邊幾千里外的地方會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那就是起事成功的日子,到時候可以向他祝賀。果然在貞觀十年的時候,消息傳來,虬髯客舉事成功。從這里可以看出,虬髯客并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對于天下大勢,對于自己,對于未來,他有著清楚明確的規劃。
也有一些比較難以定義的俠客,在《馮燕傳》中,“燕少以意氣任專,為擊球斗雞戲”。年輕時候的馮燕,是一名不務正業的狂徒,與別人的妻子通奸,結果殺錯了人,把張嬰的妻子殺了,后來自首,救下了無辜的張嬰,雖然在倫理道德上馮燕有悖正義,不符合倫理道德的要求,但是卻沒有讓別人替自己頂罪,承擔自己行為造成的惡果,符合古人對豪俠的要求,被譽為“真古豪”。
從這部分也可以看出來,古人對于豪俠類人物的私生活沒有過高要求,甚至對豪俠類人物的私生活持有一種放任的態度。《崔張自稱俠》中的崔張二人,自以為俠士,自我陶醉,生活在俠士的夢幻里,最終被假俠士夜客所騙,中唐以后,理想主義逐漸幻滅,人們對俠義思想有了理性的認識。
唐代傳奇塑造了書生、豪俠等一大批經典的男性形象,唐傳奇中書生、豪俠類型多樣化是基于復雜的社會狀況,也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歷史的合力”造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明清小說的社會批判性產生了影響。比如說在《西游記》中,吳承恩對于道教的批判,就是基于當時皇帝沉溺于煉丹成仙,不理國政。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吳敬梓深刻地揭露了儒林的種種丑惡現象,這種揭露也是基于當時社會上的種種亂象。
總而言之,唐傳奇中塑造地一系列男性形象,對于后來文學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產生了深遠地影響,是文學史上閃閃發光的明珠。對唐傳奇中男性形象的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學上的意義。同時唐傳奇中男性身上所具有的俠義精神、善良勇敢等優秀品德對于今天的人們也有可學習之處。
參考文獻:
[1]洪邁.唐人說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21.
[2]程毅中.唐代小說史話[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3]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3:4012.
[4]汪辟疆.唐人小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吳志達.唐人傳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87.
相關閱讀:比較好發文學類核心期刊有哪些
文學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都熱衷于閱讀一些文學作品,當然一些對文學有研究的人員也會發表一些文學論文。文學專業的博士生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若干文章,但是每個核心期刊的征稿要求都不相同,所以很多作者在投稿的時候都想找一些好發的文學核心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