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3月2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 金辣 1 號是以 Y08-15 和 C07-3 為父母本配制的高辣度辣椒一代雜種, 中晚熟, 全生育期 180 d 左右; 果實短羊角形, 青果為綠色, 成熟果為紅色, VC 含量 825. 5 mg·kg- 1, 辣椒素含量 1. 60%; 中抗病毒病、疫病、 炭疽病; 單果重 5. 54 g, 產量 24. 00 t·hm- 2 左右; 于 2020 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適宜在浙江春季露地或大棚栽培。
關鍵詞: 高辣度辣椒; 金辣 1 號; 一代雜種; 選育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辣椒 ( 含甜椒) 生產國與消費國, 播種面積占世界辣椒總播種面積的 35%,產量占世界辣椒產量的 46%[ 1]。 “十三五” 以來辣椒的栽培面積穩中有升, 目前年播種面積超過 200萬 hm2, 占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的 8% ~ 10%, 產值和效益穩居各類蔬菜之首[ 2-3]; 但我國高辣度辣椒占辣椒的比例不到 5%, 真正適合辣椒深加工的高辣度辣椒種質資源更少。 目前, 全國種植的高辣度辣椒主要以常規種為主, 如海南黃燈籠、 云南涮涮辣等, 雜交種相對較少[ 4-6]。 浙江省辣椒主栽品種以杭椒系列和白辣椒衢椒 1 號為主, 品種相對單一。
為進一步豐富辣椒品種類型, 促進浙江辣椒產業健康發展,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于 2010 年開始成立項目組, 開展適于浙江本地栽培的豐產、 高辣、 抗病辣椒新品種的選育與開發。 經多年多點自交篩選、 配組與品種比較試驗, 育成高辣度辣椒新品種金辣 1 號, 該品種于 2020 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具有辣度高、 豐產性好、 抗病性強等特點, 適宜在浙江春季露地或大棚栽培。
1 選育過程
1. 1 親本來源母本 C07-3 是 2007 年從重慶石柱引進的單生朝天椒, 經多代提純選育而成的高代優良自交系,屬大 果 朝 天 椒 類 型。 中 熟, 株 高 72. 6 cm, 株 幅73. 8 cm, 果 實 小 羊 角 形, 果 長 5. 9 cm, 果 肩 寬1. 2 cm, 果肉厚 1. 3 mm, 單果重 4. 81 g, 青果為綠色, 老 熟 果 深 紅 色, 辣 味 強, 中 抗 疫 病、 炭疽病。父本 Y08-15 是 2008 年從印度德里地區引進的魔鬼椒, 經多代定向單株選擇而成的高代優良自交系, 屬哈瓦拉辣椒類型。 中晚熟, 株高 93. 6 cm,株幅 91. 9 cm, 果實小燈籠形, 果長 4. 6 cm, 果寬3. 0 cm, 果肉厚 1. 6 mm, 單果重 11. 8 g, 青果為綠色, 成熟果為深紅色, 辣味極強, 耐熱性好。
1. 2 選育經過根據育種目標, 經過多年對自選材料的辣度、豐產性、 抗病性等進行定向選擇和自交選育, 得到自交系 C07-3 和 Y08-15。 2014 年春配制雜交組合,進行組合比較試驗, 其中 C07-3×Y08-15 組合表現突出, 2015、 2016 年春 進 行 品 種 比 較 試 驗, 2017年進行生產試驗, 2020 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定名為金辣 1 號。
2 選育結果
2. 1 產量2015—2016 年在金華婺城、 蘭溪、 永康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 結果表明, 2015 年金辣 1 號產量 23. 57 t·hm- 2, 比對照天宇 3 號增產 9. 0%,達極顯著水平; 2016 年產量 24. 75 t·hm- 2, 比對照增產 8. 4%, 達極顯著水平。2017 在金華婺城、 金華蘭溪、 金華磐安進行生產試驗, 結果表明, 金辣 1 號產量達 24. 25 t·hm- 2, 比對照天宇 3 號增產 8. 8%, 達極顯著水平。
2. 2 植物學和果實性狀
2015—2016 年試驗結果表明, 金辣 1號平均 株 高 94. 9 cm, 比 對 照 增 加 16. 5%; 株 幅92. 2 cm, 比對照增加 64. 81%; 果長 8. 1 cm, 比對照 增 加 48. 72%; 果 寬 1. 4 cm, 比 對 照 增 加49. 2%; 單果重 5. 54 g, 比對照增加 24. 8%; 平均Vc 含量 825. 5 mg· kg- 1, 比對照增加 17. 3%。 各項指標均與對照達極顯著差異。
2. 3 抗病性2017 年 3—9 月在田間對金辣 1 號進行抗病性調查, 結果 表明, 金辣 1 號、 天宇 3 號均對辣椒黃瓜花葉病毒 ( CMV) 、 疫病、 炭疽病表現為中抗, 且金辣 1 號的抗性強于對照; 金辣 1 號對辣椒煙草花葉病毒 ( TMV) 表 現 為 中 抗, 天 宇 3號則表現為感。
2. 4 特征特性金辣 1 號植株生長勢強, 中晚熟, 株高 92 ~98 cm, 株幅 92 cm×92 cm, 第一花節位 15 ~ 17 節;果實短羊角形, 果長約 7. 5 ~ 9. 0 cm, 果寬 1. 3 ~1. 5 cm, 果 肉 厚 0. 12 ~ 0. 13 cm, 單 果 重 4. 5 ~6. 5 g, 2 個心室為主, 果頂尖; 青果為綠 色, 成熟果為紅色, 辣味極強。 VC 含量 825. 5 mg·kg- 1,辣椒素含量 1. 60%, 可作為提取辣椒素的專用辣椒品種, 適宜 深 加 工。 中 抗 病 毒 病、 疫 病、 炭 疽病, 該品種耐熱性、 耐旱性強, 耐澇性一般; 產量24. 00 t·hm- 2 左右; 適宜在浙江春季露地或大棚栽培。
3 栽培要點
3. 1 適時播種浙江地區根據不同的育苗設施條件和栽培方式, 應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和定植期。 春季大棚栽培一般在上一年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播種; 春季露地栽培一般在 2 月上旬至 3 月中旬播種, 采用穴盤或營養缽育苗。3. 2 合理密植大棚栽培一般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定植, 露地栽培一般在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定植, 種植密度3. 30 萬株·hm- 2 左右, 定植前充分煉苗, 前期注意防止秧苗徒長。
3. 3 整地施肥定植前施足基肥, 施三元復合肥 ( N、 P2O5 、K2O 含量均為 15%) 450 ~ 600 kg· hm- 2, 腐熟有機肥 15 ~ 22. 5 t · hm- 2。 果 實 采 收 期 間 每 隔 7 ~15 d, 根據植株長勢, 用滴灌追 施 硫 酸 鉀 復 合 肥(N、 P2O5 、 K2O 含 量 分 別 為 15%、 10%、 30%)45 ~ 75 kg · hm- 2 或 腐 殖 酸 水 溶 肥 ( 腐 殖 酸 ≥3. 0%, N+P2O5+K2O≥20%) 30 ~ 45 kg·hm- 2; 必要時葉面噴施 0. 2% ~ 0. 3%磷酸二氫鉀。
3. 4 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病毒病、 炭疽病、 疫病、 蚜蟲和煙粉虱等。 優先采用農業防治、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技術, 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 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3. 5 適時采收根據市場行情和果實商品成熟度分批及時采收, 或根據加工需要分批采收。
參考文獻:
[ 1 ] 張亞如, 李映志. 辣椒高產栽培種植 [ J] . 耕作與栽培,2019, 39 ( 5) : 54-55, 58.
[ 2 ] 王立浩, 張 寶 璽, 張 正 海, 等. 辣 椒 遺 傳 育 種 研 究 進 展[ J] . 園藝學報, 2020, 47 ( 9) : 1727-1740.
[ 3 ] 楊中周. 我國辣椒品種選育進展與展望 [ J] . 中國瓜菜,2017, 30 ( 5) : 1-6.
[ 4 ] 曹春信, 劉新華. 辣椒雄性不育系金椒 3A 的選育 [ J] .浙江農業科學, 2017, 58 ( 4) : 593-594.
作者:曹春信, 劉新華1, 王東飛1, 鄢繼瓊2, 張偉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