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2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為研究新型水稻苗床調理劑“苗壯豐”對機插秧苗素質的調控效果,以7個優質水稻品種為材料,設置 噴施“苗壯豐”和噴施清水(對照)2個處理,進行露天水泥場塑盤育秧試驗。 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苗壯豐”處理的葉齡、單株綠葉數、苗高、最大完整葉長、最大完整葉寬、莖基寬、SPAD值、白根數、百株鮮質量、百株干質量等12個秧苗形態生理性狀指標顯著提高,秧苗素質顯著提升,但不同水稻品種之間效果不同。 該新型水稻苗床調理劑為培育機插水稻壯秧提供了新途徑。
關鍵詞:水稻; 苗床調理劑; 硬地硬盤育秧; 機插; 秧苗素質
機插秧苗素質對機插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影響較大。 生產上,由于播種量偏大、秧齡偏長、育秧介質營養受限、秧田環境不利和操作技術不到位等多種原因,導致機插稻苗弱、不齊、素質不高,影響機插質量和大田統一管理[1]。 在適宜播期播量和壯秧秧齡調整幅度有限,育秧介質種類選擇不多,毯苗育秧的密生條件難以有效改變,以及其他客觀因素限制等情況下,農戶往往通過施用苗床調理劑來改善秧苗個體和群體的生長條件,以提升秧苗素質,增加秧齡彈性,為育后移栽和栽后田間管理爭取主動。
目前市面上的水稻苗床調理劑多為固態產品[2-4],在生產實踐中往往存在諸多不足,包括施用不便、費工費力(用前需與底土拌充分、拌均勻,但往往難以充分拌勻、有效施勻)、施后淋雨易流失等,造成秧苗素質不一,出苗整齊度差,機插漏栽率和漂秧率高。 為此,筆者選擇了一種新型水稻苗床調理劑——“苗壯豐”開展壯秧效果試驗,以為廣大農戶提高育秧水平、實現增產增收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參試水稻品種7個,分別為秀水114、秀水123、秀水134、鎮稻18、南粳52、寧粳8號、武運粳31。供試水稻苗床調理劑“苗壯豐”為液態劑型,含N、P2O5、K2O 總養分≥210(140-45-25) g/L,有機質含量≥30 g/L,pH值≤6,微量元素≥5.5 g/L(其中Zn≥2.0),以及有機營養成分和鎂、鐵、錳、硼等中微量元素,用以營造適合幼苗生長的生態環境,滿足幼苗生長對營養元素的生理需要。 此外,還添加了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根系活力、提高光合效率、控制養分流失等成份,以保證壯苗效果更佳[5]。選擇江蘇淮安柴米河基質廠生產的“柴米河”牌水稻育秧基質作為本試驗供試育秧介質。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7年水稻育秧正季在鎮江丹陽市云陽鎮現代產業園區內開展。 5月25日于連棟大棚內用“云馬牌”機械流水線播種機播種,播量統一設置為干谷110 g/盤(硬盤,規格為57.5 cm×27.5 cm×2.5 cm,平底,均勻分布直徑為2 mm的圓形透水孔288個),疊盤暗化催芽(25張播種秧盤堆成1疊,每疊間距1~2 cm,每疊最上部放置1張同樣鋪基質并澆水但不播種的秧盤作為保護盤。
所有秧盤疊放好后,整體用不透光的農膜遮蓋嚴實。 選定其中3個點每天揭膜查看1次出芽情況)。 暗化催芽80%左右、芽長0.5~1.0 cm(立針期)即可鋪盤。 5月27日16∶00后將秧盤移至戶外露天平整的水泥場中按試驗設計鋪盤,鋪盤完畢窨透水,然后對需苗床調理劑處理的秧盤均勻噴施“苗壯豐”(每張秧盤用“苗壯豐”5 g對水50 g,均勻噴施),噴后蓋無紡布。 其他秧田管理措施統一按硬地硬盤育秧標準和要求進行,由專人負責統一管理和農事記載。試驗設置噴施“苗壯豐”和噴施清水2個處理,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各重復3張秧盤,移栽前于中間1張秧盤取樣調查秧苗12個相關性狀。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 取樣
移栽前于每個取樣秧盤中,選擇距離秧盤兩寬邊、兩長邊分別5 cm的中間秧塊內“三點法”切塊取樣,自來水清洗后隨機選擇其中完整的、有代表性的10株秧苗進行10個性狀的測定,另外2個性狀“百株鮮質量、百株干質量”的測定選擇100株完整的、有代表性的秧苗進行。 12個性狀中包括11個一級性狀(葉齡、單株綠葉數、苗高、最大完整葉長、最大完整葉寬、莖基寬、SPAD1、SPAD2、單株白根數、百株鮮質量、百株干質量)和1個二級性狀(SPAD1+SPAD2,簡稱“SPAD1+2”,下同)。
1.3.2 秧苗素質
葉齡、單株綠葉數、苗高、最大完整葉長、最大完整葉寬、單株白根數、百株鮮質量按常規方法測定。莖基寬測定:先測定10株秧苗總莖基寬,再取平均值作為單株莖基寬。
SPAD1、SPAD2測定:用SPAD儀(杭州晨諾環?萍加邢薰旧a的SY-S02植物葉綠素測定儀)測定每張葉的葉基部1/3、葉中部、葉尖部1/3處的SPAD值,取平均數計為該葉的SPAD值。 “SPAD1+2”值為該單株的SPAD1和SPAD2的算術平均值。干物質量測定:用烘箱烘干至恒質量稱重。 其中,烘干分兩步:105℃,30 min(殺青); 75℃,恒溫烘4 h。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用Excel和DPS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苗壯豐”對不同品種秧苗素質的影響
除SPAD1外的11個性狀在品種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 12個性狀在處理間的差異都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噴施“苗壯豐”對秧苗的這些性狀有顯著影響; 其中苗高、最大完整葉長、最大完整葉寬、莖基寬、SPAD2、白根數、百株鮮質量等7個性狀在品種和處理間互作上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說明噴施“苗壯豐”對這7個性狀的影響因品種而異。
與對照相比,噴施“苗壯豐”處理的葉齡、單株綠葉數、最大完整葉寬、莖基寬、SPAD1、SPAD2、SPAD1+2、白根數、百株鮮質量、百株干質量極顯著增加,增幅在5.35%~44.74%之間,增幅最大的性狀為最大完整葉寬; 而苗高和最大完整葉長極顯著降低,減幅分別達28.56%、13.24%。 可見,噴施“苗壯豐”能極顯著提升秧苗素質。
從7個參試水稻品種整體來看,施“苗壯豐”的效果主要表現為有效促進了秧苗的發育進程,秧苗適度矮壯,增加了秧齡彈性,提高了秧苗葉綠素含量、白根數量和秧苗干物質積累量。
2.2 “苗壯豐”對秧苗性狀的影響
葉齡、苗高、最大完整葉寬、SPAD1+2等4個性狀值在7個水稻品種內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 單株綠葉數、莖基寬、SPAD1等3個性狀值在6個品種內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 SPAD2、百株干質量在5個品種內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 百株鮮質量在4個品種內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 最大完整葉長在3個品種內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白根數在2個品種內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在7個品種內處理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的性狀值,噴施“苗壯豐”與噴施清水相比,也幾乎表現一致的增加(如單株綠葉數、莖基寬、SPAD1、SPAD2、百株干質量、百株鮮質量、白根數等)或減少(如最大完整葉長)的趨勢。
就品種而言,噴施“苗壯豐”后秀水114的12個性狀都有明顯的改觀; 秀水134和鎮稻18也有10個性狀得到明顯改觀; 秀水123、寧粳8號有9個性狀得到明顯改觀; 南粳52和武運粳31得到顯著改良的性狀相對較少,但仍分別達7個和8個。
綜上可知,7個水稻品種內12個性狀形成的84個處理組合(噴施“苗壯豐”和噴施清水處理組合)中,65個處理組合內差異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占比77.4%(且大部分為極顯著水平差異組合),說明與對照相比,不同品種內噴施“苗壯豐”處理后秧苗素質總體上得到顯著或極顯著提升。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一是“苗壯豐”的壯秧效果顯著。 從本試驗所有參試水稻品種整體表現看,“苗壯豐”的壯秧效果總體上是顯著的,且在具體的水稻品種內,其壯秧效果總體上也是顯著的。 “苗壯豐”處理能有效增加秧苗干物質積累,控制秧苗適度矮壯,提高秧齡彈性,帶來更好的秧苗素質,有助于緩解本地農戶尤其是規模經營大戶在夏收夏種時期集中移栽的壓力,以爭取生產的主動性。 同時秧苗素質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機插效率和質量,保證單位面積基本苗數量和栽后早活早發,早爭光溫資源,為后續大田管理、群體構建、產量和品質形成打下基礎。
二是“苗壯豐”的壯秧效果在不同品種的不同性狀間的表現有差異,其與水稻品種間可能存在一定的互作關系,后續應對特定的品種開展進一步研究,根據生產實際需要,為具體品種合理使用苗壯豐、優化秧苗素質提供指導。
3.2 討論
“苗壯豐”采用新型液態劑型,施用方式、方法和施用時期靈活,操作便捷,省工節本,安全穩定,壯秧效果佳[5],可為生產應用提供更好的思路和途徑,為廣大農戶培育壯秧提供更新、更實用、便捷的選擇參考。 需注意的是:(1)如有條件,育秧盡量先采用暗化處理,以保證出芽整齊。 (2)戶外噴施“苗壯豐”盡量避免大風天氣噴施,以防止溶液霧滴被風吹,造成噴施不均勻,影響效果。 (3)“立針”期鋪盤后,噴前窨足水,噴時做到盤面無積水,噴后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流失,其他使用注意事項可參考相關文獻[5]。 (4)根據生產中水稻育秧的經驗和教訓,要選擇完全腐熟,不含有毒有害物質,不影響秧苗發根和地上部分性狀表現的育秧基質或不帶除草劑的營養土作為育秧介質,以最大限度減少秧苗根部微環境的干擾。
本試驗為一年的初步研究結果,受客觀條件限制,未能對秧苗根系發根力、栽插質量、栽后發棵情況等作進一步全程跟蹤調查,未能更系統、全面地考察“苗壯豐”的育秧效果以及對產量與品質形成的影響。 但鑒于苗壯豐在本試驗中的較好的壯秧表現,以及該產品在多地多點試驗示范中所取得的應用成效[5-7],值得對該產品作進一步的系統深入研究,以便為大面積應用提供參考和指導。
農業論文投稿刊物:《河北農業科學》雜志發揮的作用立足于農業,為廣大農業戰線的干部、技術人員以及技術型農民提供有效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對河北省農業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雜志適合人群:適合于農業科研工作者、農業院校師生、農業生產技術干部及農業技術型農民閱讀。
參考文獻
[1] 于林惠,丁艷鋒,薛艷鳳,等. 水稻機插秧田間育秧秧苗素質影響因素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2006,22(3):73-78.
[2] 杜小鳳,王偉中,文廷剛,等. 不同水稻苗床調理劑對機插秧秧苗素質的影響[J]. 江西農業學報,2012,24(10):46-49.
[3] 文廷剛,杜小鳳,錢新民. 不同水稻苗床調理劑和基質對機插秧秧苗素質的影響[J]. 江西農業學報,2015,27(2):16-19.
[4] 武金果. “水稻苗床調理劑”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試驗初報[J]. 河南農業,2015(2):17-18.
[5] 陳厚存,張洪程,魏海燕,等. 水稻新型苗床調理劑——苗壯豐的開發與應用[J]. 中國稻米,2019,25(3):33-36.
[6] 華榮,王德成,嚴郁江,等. “苗壯豐”對機插秧苗素質和大田生長發育的影響[J]. 農業科技通訊,2019(7):79-81.
[7] 彭偉,張慶,閔思桂. 噴施苗壯豐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分析[J]. 北方水稻,2018,48(6):29-32.
作者:殷躍軍1 吳小美2 鐘志仁1 王銀3 王南波4 倪新華5 孫亞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