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8月3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一、畜牧養殖中環境污染現狀
(一)糞便污染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最直接的污染便是動物糞便污染,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畜牧養殖糞便COD排放量高達27×109噸,遠超工業及生活產生固體垃圾總量,一般情況下,針對于畜牧養殖糞便處理是直接進行還田處理,但當下由于畜牧養殖過程產生的糞便量逐年增加,農田已經難以對其進行全面的“消化處理”,因此大量的糞便堆積對環境造成了極大地污染,一方面糞便本身散發的氣味引起的空氣污染對周圍人們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糞便會因下雨或其他原因隨著雨水進入湖泊或其他水域,使得水體污染也日益加重,導致水中藻類瘋長,形成水體污染。
(二)大氣污染
在實際的畜牧養殖過程中會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動物排便,其糞便會產生一定硫化氫及氨氣等有害氣體,這同時也是動物糞便產生濃重臭氣的罪魁禍首,若動物糞便散發的臭氣長期得不到有效處理,就會進一步生成甲硫醚、二甲二硫醚甲基硫醇等低脂肪酸,并進一步加重臭味的惡化,人們要是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輕則會使得人精神不振,重則還會導致免疫力或記憶力下降。另一種對大氣造成污染的污染源-則是因為動物會打嗝放屁,據2016年11月29日聯合國農業及糧食組織公布的一份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及選擇》中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來自于畜牧業,實際上一頭牛每天因消化原因產生的打嗝、放屁會排除200L甲烷,每頭牛在一年之中排除的二氧化碳含量與一輛行駛7萬里的汽車排放量相等,由此可見,畜牧養殖對大氣造成的污染值得人們深思。
(三)水體污染
畜牧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污染廢水,其污染廢水一方面是來自動物自身尿液,另一方面則是在對動物場所進行噴水清掃時產生的污水,若這些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得不到有效的凈化處理,就會流入到周圍水體環境中去,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在對水體污染檢測中,其中對溶入水中糞便量檢測是水體污染檢測重要的指標之一。牲畜糞便水污染主要特點之一便是對水體造成的污染濃度高,并很難采取相應措施對這一污染進行有效的治理,只能依靠水體自行進行“消化”,會使得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破壞水中的生態平衡,導致大量水藻滋生,影響水中魚類正常生長,甚至會導致魚類的死亡。
二、針對畜牧養殖中環境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
基于畜牧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現狀來看,文章主要從開展畜牧養殖的角度針對環境污染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具體如下:
(一)從畜牧養殖源頭治理污染
首先對畜牧養殖前就做好相應的優化布局,并對畜牧養殖廠址進行合理的規劃,事先對養殖場地進行相應考察,事先就做好更科學的布局與規劃,例如廠址選擇應遠離城市水源地與人口密集地,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牲畜養殖規模做好合理的選擇,要將土壤及水體納污能力等因素考慮在內,并提前制定好對動物糞便的處理計劃于方法,嚴禁隨意堆積動物糞便,從而在畜牧養殖源頭上做好對環境污染的預防措施。
(二)養殖過程中做好對環境污染的治理
針對于動物消化及糞便產生的氣體污染,需要養殖者從動物飼料配比方面入手,降低動物飼料的激素及重金屬含量,并有效提升動物的飼料轉化率,從而實現動物糞便含氮量、含磷量及重金屬含量的降低,不僅能夠減輕動物對大氣的污染,還能夠減輕動物糞便對水體的污染,此外,除了加強對動物飼料的合理管控之外,還可以對糞水流失加以治理,有效降低畜牧養殖為環境帶來的各種污染。
(三)采取有效方法,對動物糞便加以有效利用
通過上述敘述可知,畜牧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除了動物自身因素(如消化產生的氣體污染)外,其主要污染源便是動物的糞便,其對水體、大氣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基于此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對動物糞便加以治理,使之污染源得到有效消除。主要方法有動物糞便肥料化方法,即可以采取腐熟堆肥法或生物處理法對動物糞便加以處理,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微生物的發酵,從而殺死動物糞便中的寄生蟲卵與病原菌,并通過好氧微生物對糞便中各種有機物實現快速分解,從而可以在較短時間對動物糞便加以處理,這種方法比直接將動物糞便埋在土壤中效率更高。還可以采用動物糞便能源化處理,即將動物糞便集中放置在沼氣池中進行發酵處理,從而有效實現了動物糞便轉化為沼氣能源,這種對動物糞便能源化處理不僅有效避免了動物糞便隨意堆積現象,還使得動物糞便中的能源得到合理的轉化與利用。
此外,由于動物糞便中仍含有大量未經消化便的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及其其他營養物質,因此可以對動物糞便重新進行相應的加工處理,使之變成一些畜禽飼料的原料從而實現資源的再利用,通過上述對動物糞便加以處理從而有效實現了動物糞便資源的合理回收與利用,從而從根源上有效降低了因畜牧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更多畜牧類職稱論文可以關注:畜牧師職稱論文,有畜牧類期刊、論文范文以及常見畜牧論文發表問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