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2月0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玉米秸稈還田是當前常用的小麥種植技術,這種保護性耕作技術對于提升小麥的產量也非常重要。玉米秸稈還田技術還可以提高土壤性能,提升培肥地力。因此做好秸稈粉碎、整地、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能夠使小麥生長有更好的土壤環境,從而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對于環境保護也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玉米秸稈還田,小麥種植,氮素
洛寧縣地處豫西山區,氣候宜人,具備了優越的農作物生長條件,玉米、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近年來持續高產,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趨于系統化,玉米秸稈還田技術作為主要環節,為洛寧縣小麥高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洛寧縣秸稈利用率高達92.4%,其中76.5%耕地使用了秸稈還田技術。以秸稈還田技術配合保護性耕作技術,使洛寧縣小麥產量在各種干旱條件下仍然取得了連年增加。
一、玉米秸稈還田對于小麥種植的重要作用
1、提高土壤理化性質
玉米秸稈營養含量豐富,包含了氮、磷、鉀、鈣、鎂等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還能夠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大量有機質,1250 kg的玉米秸稈就能夠為土壤提供大約4000 kg土孕肥提供的有機質。玉米秸稈還有效增加了土壤孔隙度,秸稈還田后會發生微生物作用,進而產生腐植酸,土壤中所含的鈣、鎂與腐植酸結合后會形成腐植酸鈣及腐植酸鎂,從而為土壤大團粒結構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2、提高土壤蓄水保墑性能
洛寧縣有“七山二塬一分川”之稱,境內有洛河流過,但大部分耕作田海拔相對洛河高差較大,加之地下水位也在較深,旱塬區較多,河流無法有效利用,灌溉條件較差,農作物生長大多依靠自然降雨,因此,對于土壤底墑和透水性要求較高。玉米秸稈還田的一大功能即在于對于土壤保墑性能的提高。秸稈覆蓋土層,有效降低了地表風速,結合殘茬固土,有利于保護土壤,降低農田揚塵現象,結合免耕法還能夠使土壤透水性增強,增強保墑性能,提高降雨利用率。
3、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
玉米秸稈本身能夠含有大量有機質,能夠為微生物生長提供能源,有效增加微生物數量及活性,提高土壤細菌及真菌含量,能夠促進土壤微生物從細菌型向真菌型的轉變。微生物活性的增加,也使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的纖維分解、硝化作用都有顯著的提高。
二、提高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在小麥種植中的應用效果
1、玉米秸稈還田在小麥種植應用中關鍵技術
玉米秸稈還田后,再使用播種機播種時,會使粉碎的秸稈阻塞機械,或者發生種子撒下后壓實不足的問題,影響到最終的發芽率,因此,要使秸稈還田技術發揮更大作用,必須處理好秸稈粉碎、深翻、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等技術環節。
(1)秸稈粉碎
粉碎后的秸稈不能過長或成堆,秸稈旋耕粉碎2遍,全部粉碎成長度為5-10 cm左右的秸稈,不能過長也不能過度粉碎,將粉碎后的秸稈均勻覆蓋在田間,每畝撒施1-2 kg玉米秸稈腐熟劑,并深翻土壤28 cm以上,使玉米秸稈全部進入土層,既能夠增加接觸土壤的面積,更好地吸收水分,加快腐爛速度;又能更快分解用于增肥地力,避免粉碎不足產生隔離層。
(2)精細整地
將秸稈用深耕深松機或者旋耕機對耕作層進行深耕深松,深度要超過25 cm,確保玉米秸稈能夠全部進入土層,促進秸稈的腐爛。旋耕兩遍后,確保土碎地平,使土壤保持上虛下實的狀態,之后進行鎮壓,避免土壤漏風跑墑。在旋耕粉碎秸稈時,就要將底肥施足,每畝施3-5 m3有機肥。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議施用總含量為45%、配方為NP:P:K為25:16:6的配方肥40 kg。
(3)提高播種技術
全部采用機播,播種時用包衣包裹種子,播深在3-5 cm,播種結束后再鎮壓一遍,根據土壤墑情,加強對水分的管理。由于秸稈還田對小麥出苗有一定影響,建議適當增加播量,每畝播種9-10 kg,播期10月5日至15日為宜。
(4)查苗補種
出苗后,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移稠補稀,或者使用同一品種種子,先浸種催芽,再補種,確保出苗整齊、均勻、強壯。觀察墑性,保持足墑。玉米秸稈微生物分解及小麥發芽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根據墑情,及時進行灌水,并劃鋤破板結。
(5)及時補充氮肥
氮含量的充足對于玉米秸稈還田技術的使用有重要作用,微生物分解秸稈以及小麥的生長都需要充足的氮素,要及時施補氮肥,杜絕秸稈微生物和麥苗爭氮問題的發生。每畝增施8-10 kg尿素。
(6)加強對田間碳氮比的觀察
玉米秸稈還田后微生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氮素比,及時施碳銨和過磷酸鈣,保持小麥肥料的充足,并為微生物分解秸稈提供充足的養分。
2、重視病蟲害防治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對于病蟲害防治有較大的影響,一方面,秸稈本身就帶有較多的原菌及蟲卵,還田后會帶進入土壤,影響下一茬的作物蟲害率。此外,秸稈還田技術使用不當,掩埋過淺,會提高蟲卵成活率,使小麥根系不能很好的向下生長,麥苗生長也不受影響。玉米秸稈學田對于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增加有著很大的提高作用,但在土壤氮含量不足的情況下,微生物就會與小麥爭奪土壤中的氮素,不僅降低了秸稈分解速度,還使麥苗因缺乏氮素而出現生長不良的現象,造成病害現象,進而因抗逆能力的下降,影響蟲害抵抗能力。因此,使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必須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做好“一噴三防”,重點防治小麥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胞囊線蟲病、紅蜘蛛、麥蚜、粘蟲、麥葉蜂等病蟲害。
農業從業人員評職,您還可以閱讀《三農問題的可以投稿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