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3月23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 要:納入重點監管的汽車制造行業,需定期開展土壤隱患排查及自行監測,就土壤隱患排查重點內容,自行監測布點原則、數量及監測指標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汽車制造行業;土壤隱患排查;自行監測
1汽車制造企業概況
汽車整車制造主要生產工藝為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主要原輔料包括鋼板毛坯、外協沖壓件及外協零部件,輔助材料主要是涂裝車間使用的各類涂料、前處理脫脂劑、表調劑、磷化劑、清洗劑、密封膠、灌蠟,總裝車間的油液品、返修補涂料等。
2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隱患排查工作程序包括確定排查范圍、開展現場排查、落實隱患整改、檔案建立與應用等。確定排查范圍及現場排查是隱患排查工作的難點。
2.1確定排查范圍
通過資料收集與人員訪談,確定排查范圍。資料涉及基本信息,生產信息,環境管理信息,重點場所、設施、設備管理情況,包括總平面圖,雨污管網圖;生產工藝流程,化學品管理相關資料;環評報告,竣工環保驗收報告,清潔生產報告,排污許可證,應急預案等,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固廢產生、貯存、利用和處理情況等;重點場所、設施、設備定期維護、操作手冊、人員培訓、警示牌、操作規程等情況。在資料收集分析的基礎上,與生產車間主要負責人及環保管理人員進行訪談,補充了解企業生產、環境管理等相關信息。汽車制造企業排查范圍為生產車間(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公輔工程(油液品庫、危化品庫、充電間等)、環保工程(危廢倉庫、綜合污水站、一般工業固廢區)。
2.2現場排查
隱患排查主要關注3個方面:①排查重點場所、重點設施設備本身和管理上是否存在缺陷;②排查在發生滲漏、流失、揚散的情況下,是否具有防止污染物進入土壤的設施;③排查是否有能有效、及時發現并處理泄漏、滲漏或者土壤污染的設施或者措施。隱患排查涉及儲罐和水坑(滲坑)、液體轉運、廢棄物儲存、污水處理系統、車間存儲、物流運輸等環節。
(1)儲罐和水坑(滲坑)。儲罐、化學品存儲區有大量的產品或原料液體,發生跑、冒、滴、漏或其他形式的突發環境事件時,極易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特別是受到地面沉降和容器損壞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污染。排查重點為進料口、出料口、法蘭、排盡口、基槽等防滲措施,以及應急收集裝置配置情況。
(2)液體轉運。液體轉運排查重點為加油管、溢流收集裝置、基槽、閥門、法蘭、齒輪、泵軸等。關注內容為平臺地面防滲、防散溢設計;進出料口、管道連接處、閥門、法蘭處溢流收集設施;易燃易爆、可燃氣體檢測儀,儀表連鎖,緊急快關閥門設施設備配備及運維;管道防滲設計、防腐/陰極保護設計、有泄漏檢測的雙層管道等。
(3)廢棄物儲存。廢棄物露天存放或無防滲防漏處置,易造成土壤水體污染。覆蓋物、圍擋、包裝材質、收集點、堆放點等是廢棄物儲存的排查重點。重點檢查內容:廢物是否存在露天存放;廢物暫存區域是否滿足防雨、防風、防滲,地面是否存在開裂;存放大量液態廢物的倉庫是否設置防滲溝和應急池。
(4)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管線和污水處理區)是廠內廢水污染物的主要匯集區,尤其是水處理系統中的收集池和污水管線等,作為水處理系統中的第一個接納單元,具有潛在污染的可能性較大。污水管道和各槽體發生破損,污染物質(重金屬、有機物等)廢水溢流進入土壤;污泥存在露天隨意堆放,易造成土壤水體污染。
污水處理區產生的污泥定期清理外運,污泥中含有鋅、鎳、磷酸鹽等特征污染因子,在堆放或轉移過程中若防滲防護不當,有滲入土壤風險。排查重點在于管道材料、連接口、覆蓋物、圍擋等。重點關注地上及地下管道材料、連接口是否有防滲措施;站內是否設有溢流收集設施;對廢水污泥是否有防滲、收集和處置措施;污水站地面、水池防滲漏等情況。
(5)車間存儲。車間內的存儲包括各種原料和廢料,例如化學廢物、燃料、清潔劑、液壓油、潤滑油等。如果存儲區域和設施沒有防護,容易造成土壤污染。排查重點在于收集點和堆放點。重點關注內容為防滲措施,人員管理及應急物資等情況。
(6)物流運輸。液態化學品通過管道或車輛運輸。管道發生破裂、損壞,或盛裝液體的容器發生傾翻、破損,造成泄漏物污染土壤和水體。重點檢查地下或提升管道防滲或雙重設計;管道是否具有防滲、防腐、陰極保護等設計;是否使用密閉容器(圓桶、集裝箱等);運輸車輛貨倉是否經過密閉防滲處置;運輸路線是否提前規劃等。
3土壤及地下水監測
3.1布點原則
在前期對重點區域及污染隱患排查的基礎上,采用分區與判斷布點相結合的方式,在場地內疑似污染最重的區域布設取樣點位,布點原則如下:(1)符合國家場地調查和場地環境監測的相關技術導則要求。(2)監測點/監測井應布設在重點設施周邊并盡量接近重點設施;地下水監測井應布設在污染物遷移途徑的下游方向。(3)監測點/監測井的布設應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且不造成安全隱患與二次污染。
3.2布點數量
汽車制造企業重點區域、重點場所包括沖壓車間地坑區域、涂裝車間廢水處理站區域、涂裝車間調漆間區域、廠區污水站區域、油液品庫區域、危廢暫存區域、化學品倉庫區域。每個重點區域或設施周邊應不少于2個土壤采樣點且需根據待監測區域大小等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采樣點數量;每個存在地下水污染隱患的重點設施周邊或區域應布設至少1個地下水監測井。應在企業外部區域或企業內遠離各重點設施處布設至少1個土壤及地下水對照點。
3.3土壤監測
背景監測點:至少設立1個土壤背景監測點,點位應設立在企業外部區域或遠離企業各重點區域和設施處布設,采樣深度0~0.5m、0.5~1.5m、1.5~3.0m。重點區域點位布設:沖壓車間地坑、涂裝車間污水站、涂裝車間清洗鈍化車間、涂裝車間調漆間、油 液品庫儲存、危險廢物暫存間、危化品倉庫等周邊至少布設2個土壤監測點,采樣深度0~0.5m、0.5~1.5m、1.5~3.0m。
土壤監測指標的選擇主要參照《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0—2018)附錄B中分析項目,并根據各采樣點所在區域的潛在污染類型進行判斷,確定本次調查土壤監測因子包括pH、基礎45項、鋅、總石油烴(C10~C40)、氟化物(僅限于部分樣本的特定檢測指標),首次監測全部完成后,后續每年的例行監測指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4地下水監測
背景監測點:至少設立1個地下水水井背景監測點,點位應設在企業地下水上游區域。重點區域點位布設:主要在沖壓車間地坑、涂裝車間污水站、涂裝車間調漆間、油液品庫儲存、總裝車間油品加注區、危廢倉庫、危化品倉庫等周邊區域地下水下游至少布設1個地下水水井監測點。 地下水監測項目包括《地下水質量標準》(HJ/T164—2014)基本項目(37項)和特征污染物,首次監測全部完成后,后續每年的例行監測指標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5結論
汽車制造行業生產工藝復雜,涉及化學品種類較多,存在較大土壤污染風險,需加強生產過程的精細化管理,避免發生生產物料、廢水及廢料的跑冒滴漏現象,防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固廢等污染物通過滲透、淋濾等途徑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對土壤污染排查發現的隱患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及時采取管理、技術、工程措施消除或降低隱患。
參考文獻
[1]覃少斌.探析整車制造企業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及改善方法[J].時代汽車,2020(6):10-11.
[2]王輝.牛增良.國內市場汽車企業供應商質量管理共性問題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2):221-222.
[3]郝樹新.林錦州.張帥.基于IATF16949標準的汽車質量管理系統方案研究[J].新型工業化,2019(12):82-86.
作者:何繼華,謝小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