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8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過去的幾十年,中國通過支持偏離自身比較優勢產業的發展使本國出口技術復雜度得到了快速提升,但這種發展同時伴隨著政府的市場干預和較低的資源利用效率。我們以政府干預為切入點,利用STIRPAT模型并結合GMM-System估計方法研究發現:在排除市場扭曲干擾時,出口技術“適應性”偏離比較優勢的趕超有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降低碳排放強度;考慮市場扭曲時,出口技術趕超的減排效應發生重要改變,具體地,市場扭曲使得出口技術較低程度的趕超不利于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和資源要素富集地區的減排,只有當這種趕超在較大距離上偏離比較優勢時則會扭轉消極影響,但目前并未實現;市場扭曲抑制了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和資源匱乏地區的資源、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技術趕超對資源利用效率的積極效應。
關鍵詞:出口技術;趕超;扭曲;資源利用效率
0引言
快速而又粗放增長的經濟體面臨一項重大挑戰:如何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與節能減排雙重目標?這一問題涉及綠色、可持續發展,不論從何種角度去回答,最終都歸結于技術。技術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早在1956年就被Solow等人在經典的增長模型中涉及,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必定依賴于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Magat[1]在關于污染控制與技術革新動態模型的研究中指出,創新是解決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這一矛盾的重要因素。
貿易論文范例: 區域數字貿易規則對ICT產品貿易流量的影響研究
隨著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市場的不斷開放,國內出口部門通過模仿和學習國際范圍內高生產率企業的技術和經營模式,近年來各經濟體出口技術得到快速提升,甚至出現趕超現象。以我國出口為例,中國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181.2億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2793.88億美元,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附加值等內涵有了巨大提升。
Hausmann[2],Rodrik和Schott[4]通過構建出口品技術水平指數(ExportSophisticationIndex)指出,中國出口品技術復雜度遠遠大于自身經濟發展水平,且與高水平的發達國家技術復雜度相似。楊汝岱和姚洋[5]將發展中國家這種超越自身比較優勢出口高技術復雜度商品的行為稱為“趕超”。伴隨著出口技術復雜度快速趕超帶來的經濟飛速發展,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消耗量、碳排放水平卻遠遠高于挪威、瑞典和法國等發達國家。
RicardoHausmann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衡量產品蘊含技術復雜程度的概念:復雜度(degreeofsophistication),并將技術復雜度這一概念運用到出口商品范圍內,指出一國出口技術復雜度越高,意味著其出口技術水平越高,同時反映了該國在國際分工模式中所處的地位高低。因此,出口技術復雜度為分析國際貿易、出口分工格局以及國家出口市場競爭力提供了一種技術視角的全新方法。
在出口技術復雜度研究初期,多數成果集中于衡量指標的構建,新近研究開始關注出口技術復雜度與能源利用效率之間的關系,其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升級必將帶來能源效率的提升和節能減排效應的觀點忽略了不同類型技術進步對資源利用效率具有異質性影響[7-8]。雖然資源效率的變化與技術進步有很大的相關性,但是資源效率的提高并不意味著技術進步,因為技術進步、要素替代和各產業之間的結構改變都將引起能源效率的改變。
特別的,技術進步一方面促進了既定投入下的經濟增長,提高了每單位資源的產出,另一方面,當技術進步的變化具有偏向性時,能源和資本、勞動力之間出現替代,因此資源、能源的投入和使用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910]。如果資源投入的增長率大于偏向性技術進步引起的經濟增長,將導致資源利用效率的下降,最終引起節能減排效應的惡化。最后,由于資源的反彈效應,即技術改變所引起的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會使資源消費的價格下降,從而會引起資源消費總量的增加,使得技術進步可能引起資源利用效率的降低[11]。
可見,一國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會對資源利用效率產生影響,具體作用機制應為“出口技術復雜度趕超→生產率提高→要素配置更新→資源利用效率改變”。由以上理論分析發現,出口技術復雜度演進對節能減排的影響與出口技術復雜度演進的技術偏向有關:如果出口技術復雜度演進是資源偏向型的,將降低資源利用效率,惡化技術演進的節能減排效果,如果出口技術復雜度是資本、勞動或其他非資源偏向性的演進,則會帶來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節能減排的效果。
同時,由于資源反彈效應和技術創新收入效應的存在,國家的市場扭曲程度將直接通過影響要素價格對資源利用效率產生影響。KeLi和BoqiangLin[12]指出要消除技術進步對資源、能源效率的負向影響,主要是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這就要求政府對于能源開采、使用價格的干預,而不能全部依賴于市場。此時,政府干預所帶來的“良性扭曲”能夠促進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降低污染排放。
張曉晶等在關于政府干預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中強調了“良性扭曲”存在的可能,多種扭曲的存在、市場協調失敗等使得政府的適當干預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經濟發展[13]。那么,“良性扭曲”的存在,進一步說明出口技術復雜度適度偏離比較優勢的演進對資源、能源效率產生影響,這一趕超戰略必須結合政府干預市場的程度也即扭曲大小來判斷其帶來的節能減排效應。
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演進:測量與趨勢分析要確定出口技術復雜度對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帶來的減排效果的影響,就必須對出口復雜度作準確地測量。我們主要感興趣的出口技術復雜度測度的數據來自OECD基于HS碼的中國各地區二十二類出口商品貿易數據,并將不能很好反應出口技術復雜度演進的藝術收藏品、雜志類制品和特殊交易、未分類產品這幾種類型剔除,在HS碼中具體包括第十四、第二十一、第十九、二十和第二十二類,對其余十七種類型產品按照要素稟賦進行分類。
各地區能源資源類數據來自《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科技技術類數據來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其他常規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參考黃先海對OECD產品數據的技術分類標準,我們將第一至五類劃分為資源密集型產品,第八、九、十一和十二類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其余的八類為資本密集型產品。
Michaely[14]將一特定商品的技術復雜度(TechnologicalSophisticationIndex,TSI)定義為這種商品所出口國家的加權平均人均GDP,并以該種商品出口額占全世界該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作為權重,但這一定義會忽略出口小國的影響比重,因此Hausmann等對此方法進行了改進,以該商品在一國出口中的比較優勢在世界上的相對大小衡量。將國內每一出口品的TSI按照貿易額加權,就得到國家出口品技術含量指數。
通過這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到結論——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和自然資源稟賦的不同使得我們的結論和總體樣本不同: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和自然資源富集地區,出口技術復雜度較大幅度偏離比較優勢的演進有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而經濟達到較高發展階段后,“適度趕超”則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過高的偏離比較優勢的出口技術復雜度演進則會導致負面效應。
自然資源匱乏地區出口技術復雜度偏離比較優勢的演進對不同要素密集型產業碳排放強度影響更為復雜。主要研究結論本文利用GMM-System方法,研究了出口技術復雜度的趕超式演進與資源利用效率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出口技術復雜度偏離比較優勢的趕超式演進并不能系統地帶來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具體地,我們發現:(1)在排除市場扭曲的干擾后,出口技術復雜度趕超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但存在行業異質性:自然資源匱乏和經濟發展較高區域,資源和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技術復雜度較低程度的趕超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跨越式的趕超會降低資源利用效率,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和自然資源富集地區結果則相反。(2)資本密集型行業在不受市場扭曲干擾時,較高程度的趕超能提高資本密集行業資源利用效率,并且這一作用結果不受經濟發展階段的影響。(3)政府干預帶來的市場扭曲會降低趕超的積極效應,并且這種趕超式發展戰略與區域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和自然資源稟賦相適應時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說明“適應性”趕超更有效。
本文的理論分析和經驗證據表明,中國普遍存在政府干預下的市場扭曲,這種扭曲和出口技術復雜度趕超的并存降低了出口技術復雜度演進對資源利用效率的積極影響。從長遠利益來看,為了促進資源利用效率較高的知識密集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經濟發展處于較低階段實施出口技術趕超戰略的同時,政府應給予市場一定的指導和調節,糾正市場自身缺陷,當經濟發展進入較高階段時,政府應減少市場干預,并且采取“適度趕超”策略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AGATWA.Pollutioncontrolandtechnologicaladvance:Adynamicmodelofthefirm[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1978:025.
[2]HAUSMANNR,HWANGJ,RODRIKD.Whatouxportatters[J].EconomicGrowth,2005,12:0125.
[3]RODRIKD.What’ssospecialaboutChina’sexports[J].China&WorldEconomy200614(5):19
[4]SCHOTT.TherelativesophisticationofChineseexports[J].EconomicPolicy,200853(1):49.
[5]楊汝岱姚洋有限趕超與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08,(8):3043.YANGRudai,YAOYang.Limitedcatchingupandeconomicgrowth[J].EconomicResearch,2008,(8):3043.
作者:楊燁1,謝建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