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17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十四五”期間,數字價值將不斷得到釋放,數據共享和流通將更加規范、數據安全會進一步得到保障,核心技術競爭力逐步形成,大數據應用將快速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并推進示范區建設。
“十三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產業規模年均增速超過25%,2020年達到約8000億元,產業價值不斷提升; 大數據與各產業廣泛融合,工業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醫療大數據、農業大數據等日漸成熟,支撐各產業優化升級; 大數據企業快速成長,培育和發展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政府數據大量開放共享,有效提升政府服務能力,推動數字政府建設。 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數字價值將不斷得到釋放,數據共享和流通將更加規范、數據安全會進一步得到保障,核心技術競爭力逐步形成,大數據應用將快速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并推進示范區建設。
特征一:數字價值進一步得到釋放,數據從重要資源轉變為市場化配置的關鍵生產要素。 2020年4月,《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將數據列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第五種市場化配置的關鍵生產要素。 “十四五”時期,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將更加凸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將建立與人力資源服務市場、金融交易市場、技術轉移市場等一樣規范、活躍、有序的數據要素流通市場,實現數據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進一步推動數據價值從平臺商業價值向全社會的經濟價值演進。
特征二:數據共享和流通更加規范、數據安全將有效保障,數據治理從局部“人工治理、技術治理”轉變為全面“依法治理”。 當前,由于缺乏法律依據和成熟經驗,數據資源確定產權、交易流通、安全保護成為數據治理過程中面臨的重大難題,制約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和我國數字經濟發展。 2020年,數據治理進程明顯加快,《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草案)》《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征求意見稿)》《浙江省公共數據開放與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條例已處于制定和完善過程中,從數據確權、共享、流通、安全保障等方面為數據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據,規范了數據治理行為,積累了數據治理經驗,加快了我國數據治理進程。 “十四五”期間,我國數據治理將更加成熟和完善,地方政府、各行業及企業等都將在數據治理方面形成成熟的方案和制度,數據共享、流通、安全保障等數據治理能力將顯著提高。
特征三:核心技術競爭力逐步形成,從聚焦大數據應用轉變為發力大數據開源項目和技術間交叉融合。 目前,我國大數據技術在應用層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在數據采集、存儲、清洗、分析、可視化等方面擁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但在大數據基礎理論、核心算法、關鍵軟件層面較發達國家仍存在明顯差距。 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求大數據技術領域逐漸補齊短板,進一步強化長板,增強大數據產業的質量和安全。 自從2005年開源大數據項目Hadoop誕生開始,大數據技術持續演變迭代,出現了Storm、Spark等廣受應用的開源項目,并一直主導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創新模式,打造和掌握有影響力的、關鍵源代碼的開源社區成為我國大數據產業構建基礎能力的關鍵。 此外,大數據不再作為純粹獨立的技術,其與機器學習、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技術交叉融合態勢日趨增強,通過緊密相關的信息技術發展體現其價值。
特征四:大數據將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大數據融合應用重點從虛擬經濟轉變為實體經濟。 融合應用是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重點,“十四五”期間,我國產業持續優化升級,大數據與各產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融合深度不斷加強,各細分產業應用場景的拓展和深入挖掘仍是關注焦點,將推動各產業更深層次、更大范圍應用數據變革現有業務模式,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制造業領域,大數據將進一步引領制造業向個性化定制、柔性化和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方向演進; 在健康醫療領域,大數據在個人健康管理、養生養老、醫藥研發、公共衛生管理、醫療行業監督等方面全面應用; 在交通領域,依賴實時全面的交通數據助推無人駕駛、智能駕駛逐漸大范圍落地; 在農業領域,農產品生產監控、供需匹配、安全溯源、流通等方面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大數據; 在能源領域,大數據是能源系統智慧化升級的支撐,將助力優化和協調能源效能、智能預警和運維設備、新能源預測等。
特征五:數字底座將進一步得到夯實,互聯網企業逐漸從租賃數據中心轉變為自研自建數據中心。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高清視頻、VR/AR等新經濟創新加快,產生的數據量海量聚集以及數據的處理需求爆發式增長,這對數據的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要求不斷提高,亟須加速建立以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和存儲新型基礎設施,除電信運營商、傳統數據中心廠商、金融機構之外,新技術、新模式、新經濟等領域的企業明顯加大對大型大數據中心,特別是云化數據中心的投資和建設力度。 在新基建政策以及數字經濟和數字業務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數字經濟領域代表廠商開始從傳統租賃數據中心轉向大規模自建和自研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綠色的數據中心轉變。
特征六:政府服務能力將大幅提升,政府大數據應用從民生服務為重轉變為民生服務與社會治理并重。 城市大腦是支撐政府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充分凸顯了大數據在社會治理中帶來的治理成效,也讓公共管理部門認識到大數據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基礎性工具。 “十四五”期間,基于政府大數據的城市大腦將成為國家和各級政府完善民生服務水平和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要手段。
大數據論文范例:基于人才服務的大數據實現路徑
特征七:示范區建設將加速推進,從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引領發展轉變為重點區域創新和特色發展。 當前,我國各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和能力明顯存在差距,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吸引政策支持和集聚產業要素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引領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并逐漸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成熟方案和經驗。 隨著大數據示范區建設不斷推進,河北(雄安新區)、浙江、福建、廣東、重慶、四川等地獲批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未來這些地區將引領大數據產業的創新發展和特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