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08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施工單位沒有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導致生態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現階段,我國的水資源等污染嚴重,導致人們的生活工作環境的整體質量大大下降。基于此,本文針對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進行探討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個地區大興水利,水利工程的建設在提高農業生產、發電和防洪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水利工程工期普遍漫長,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在施工過程中難以避免存在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對空氣、土壤、水資源以及當地居民的影響。在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今天,生態環境的保護顯得日益重要,多方面平衡水利工程順利施工和生態環境保護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社會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水利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概述
第一,現階段我國在大力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實現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必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施工單位必須嚴格落實每一項環境保護規章制度。第二,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過程中一旦破壞生態環境,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環境。因此,施工單位必須將保護環境作為施工建設的前提條件,做好環境保護的各項措施。第三,水利工程的施工內容比較復雜,施工建設的周期一般比較長。因此,施工單位必須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避免長時間積累對環境造成傷害[1]。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必須建立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
2水利工程應用的整體原則
2.1堅持好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必須堅持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從而保證發揮水利工程建設的最大作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必須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要嚴格遵守生態規律,尊重大自然。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可以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要做到水利工程與自然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從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與進步。施工單位既要考慮到水利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也要綜合考慮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社會效益,不斷發揮水利工程建設的整體價值。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過程中,管理人員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降低施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斷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等,實現對環境的綜合保護[2]。
2.2堅持好共生互補的原則
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發展也應該遵循共生互補的原則。施工單位以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結合當前水利工程施工建設與生態環境的總體情況,采用科學規范的方式,促進二者協調統一發展,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施工單位應該從施工原材料、施工技術、施工管理方面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各種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節約施工成本。針對可以循環使用的材料,管理人員必須督促施工人員做好原材料的回收與利用。此外,施工過程中會有大量垃圾產生,管理人員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并根據政府對建筑垃圾的具體要求進行處理,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3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3.1配置符合環保標準的設備
配置符合環保標準的設備進行施工,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先決條件。施工過程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可以降低水利工程施工隊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和當地政府統籌規劃,加大相應資金的投入,這對于施工單位人力物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施工過程中實時監督,確保各方面工作的環保性,不應只為追求利益而以犧牲環境保護為代價,環保設備的實施在現代水利工程施工中已然占據重要部分,因此,全面落實施工過程中環保設備的科學配置相當重要[3]。
3.2加強水利施工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生態環境的保護需要始終貫穿整個水利施工過程,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水利施工過程中提高施工人員環保意識,真正從源頭重視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能一味追求工程進度或效益放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避免因施工造成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做好污水的排放,建筑垃圾、廢棄物的處理,同時注意控制噪音,降低噪音對生活環境的影響。同時按照國家規定的環境監測標準進行施工,對監測數據定期梳理分析,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水利施工完成后,對周圍生態環境重新評估,一旦發現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因素立即停止,并采取措施及時改進。對于水利工程項目施工與生態環境保護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3.3建立有效的環保監管體系
水利施工過程對當地環境的破壞,除了設備環保標準的提高和施工人員環保意識的加強,還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環保監管體系,嚴格按照我國的環境監測標準,來進行動態的水利生態工程監管。首先,在項目施工前,要對即將實施的水利工程項目嚴格把關,層層篩選,不疏漏任何問題,以優質的項目為前提,后期環境監測的工作才能持續高效,才能穩定地進行下去。
與此同時,明確責任到人,對于管理層和基層施工人員都要明確各自環保職責,本著“誰污染,誰治理;誰損壞,誰補償”的原則,明確“破壞”與“補償”的主體。同時配備相應的環境監測設備,進行實時追蹤與監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全面提高水利施工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于實在無法避免的生態破壞,應在工程施工前預留出生態補償準備金,以降低因施工帶來的生態破壞[4]。
3.4施工完成后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每一次的大興土木都避免不了涉及一部分當地居民安置問題。關于移民安置工作應在施工前對當地居民進行摸排走訪,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讓居民真正從心底認可水利工程的興建,不能強拆強占。當地居民本著“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離開了原有的家園,這一點應當給予充分肯定和贊揚,另一方面,需要妥善安置后期生產生活問題,對損失的財物進行合理評估,對其進行補償,對于水利工程后期帶來的水電效益,當地居民和政府應當長期享有,同時選取民眾代表參與水利工程建設,有一定的管理權,讓水利工程真正服務于民,有益于民[5]。
3.5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會或多或少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為了降低影響,施工單位可以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生態環境一旦遭受破壞,很難恢復到初始狀態,因此施工單位必須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通過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抵抗能力,避免生態環境遭受不可逆轉的破壞。此外,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可以緩解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
水利工程評職知識:哪里發水利工程高級工程師能用的論文
結束語
水利工程的施工勢必對施工區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改變了當地水文、泥沙,實現了防洪防災,水力發電,同時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施工工期普遍漫長,將對當地氣候、土壤、水生物以及動植物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對附近地區自然面貌自然景觀甚至區域氣候都會造成一定影響,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結構。所以水利工程的施工應當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規劃設計時必須對這些影響進行全方位充分評估,確保將影響降到最低,施工過程中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同時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建華.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J].江西農業,2019(04):45.
[2]湯鵬.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對策[J].居舍,2018(25):17.
[3]李沁璇.水利工程建設對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8):265.
[4]張克建.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居舍,2018(20):243.
[5]周峰.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J].農家參謀,2018(13):183.
作者: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