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6月10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土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石,無論是農業發展、區域規劃還是生態融合,要實現鄉村振興,都離不開充足的土地保障。結果指出,2011—2017年關于土地工程的理論研究較少,直至土地工程學科建立,該行業出現了大幅度的升溫,文獻報道量最高增幅可達4871.43%。排名靠前的研究主題主要以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治理為主,多局限于政策法規方面。國家在鄉村振興層面以人文社科類的基金支撐較多,地區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占比較小。研究層次方面主要以社科類的基礎研究和行業指導為主,缺乏對工程實踐與鄉村振興的融合探討,且基礎教育需要大幅度普及。可見,分析土地工程助推鄉村振興的行業發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基金分布;研究層次;研究主題;工程實踐;鄉村振興
引言
在當前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鄉村土地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影響并制約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1]。土地作為鄉村生產、生活、生態最基本的要素,在資源化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現階段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土地問題主要是伴隨著農地的非農化過程而產生和引致的,主要表現為土地面積的有限性、資源供給的稀缺性以及土地特有功能的不可替代性[2]。
而土地工程是運用工程和科技手段解決土地問題,把未利用土地變為可利用土地或把已利用土地進行高效利用,能動協調人地關系和諧發展的過程[3]。土地工程的作用主要從最初改善農業生產為主逐漸轉向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就業、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等方面[4,5]。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6]。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是發展農村產業,只有農村產業發展,才能實現鄉村振興;只有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進一 步推進農村產業穩步健康發展[7]。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土地工程科技創新在推動退化土地整治、耕地質量提升、廢棄土地利用與以凈土為核心的生態修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土地整治工程的成果化、技術化應用,推進鄉村振興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高質量發展[4,8]。本文基于CNKI數據庫典型關鍵詞分析檢索,從不同角度梳理總結了土地工程在促進鄉村振興發展中的作用,并對土地工程行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建設性意見和策略。
1研究方法
以CNKI數據庫作為文獻檢索平臺,檢索類型為期刊,在主頁選擇高級檢索,在高級檢索中以“土地工程”和“鄉村振興”作為檢索關鍵詞,詞條為“或者”,檢索時段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共計10a;期刊來源選取“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9—2020年度)”,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和CSCD”,支持基金選擇“不限”進行精確檢索,一共檢索到3131條文獻記錄,全部為中文文獻。利用網頁數據計量可視化分析對檢索文獻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
2.1年發文量
從土地工程助推鄉村振興領域近10a的發文量可以看出,自2018年以來,土地工程和鄉村振興的協同發展研究熱度急劇升溫,發文量大幅度上升,說明國內相關從業者開始了對土地工程和鄉村振興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以及相結合探究。
2015年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與長安大學共建全國首個土地工程學院,共設土地資源與土地信息、土地整治工程、土地利用與保護3個二級學科,且在2017年土地整治工程專業首次列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錄,隨后幾年,全國共有15家高校增設土地整治工程專業,突出了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與長安大學共建全國首個土地工程學院的引領作用和社會輻射度。2011—2017年,關于土地工程與鄉村振興的發文量在22篇,2018年較2017年發文量增幅高達4871.43%,2019年發文量持續增加,較2018年增加了76.01%,2020年發文量基本維持在1200篇左右。
2.2主題分布
從近年的研究主題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排名前10位的熱點主題依次為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治理、精準扶貧、城鄉融合發展、城鄉融合、鄉村旅游、脫貧攻堅、產業興旺和新型城鎮化,發文量占比分別為65.32%、17.14%、3.47%、2.45%、2.38%、2.29%、2.13%、1.93%、1.65%和1.25%。
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主題主要以國家戰略和政策為主導,開展以政策解讀、技術匯總、融合發展等方面的觀點研究,繼而研究熱點以發展城鄉產業為主要抓手、以技術開發為主要核心、以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目標,這些都需要以“潔凈”的土地為建設基礎。而目前來看,以土地工程為基礎的實踐應用和鄉村振興融合的趨勢還在起步期,土地工程如何更好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還需長遠謀劃。
2.3基金分布
基金來源數據表明,排名前10位的課題來源首先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支撐文獻有799篇;其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文獻數有351篇,較國家社科基金降低了56.07%;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支撐的文獻數有177篇,排至第3位。
可見,涉及土地工程和鄉村振興領域的研究主要以人文社科類的基金支撐較多,主要開展的是體系建設、新概念闡述以及政策解讀等方面的論述,而基于土地工程實踐來指導鄉村振興的實例和自然科學的揭示較少。中央高校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江蘇高等學校哲學社科基金、山東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和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支撐文獻依次降次,分別為73、50、36、32、28、22、21篇,國家級基金共計1486項,地區基金課題有103項,可見在地區科學基金方面應加大對土地工程和鄉村振興領域的支撐。
2.4研究層次
研究層次結果表明,社科類研究占據了土地工程和鄉村振興行業前3位;基礎研究居第1位,文獻數達2053篇;其次為行業指導,文獻數為250篇;再次是政策研究,文獻數為243篇。前10位的研究層次中,社科類研究共有2579篇文獻,自然類研究共有128篇文獻,高等教育占據59篇文獻,基礎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僅有13篇文獻。
從數據可以看出,對土地工程與鄉村振興的耦合研究中自然科學類研究遠小于社科類研究。從教育層次來看,涉及土地工程與鄉村振興高等教育的參考文獻數有59篇,基礎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方向僅有13篇文獻,可以得出關于土地工程實踐助推鄉村振興方面目前在中高等教育包括職業教育方面還很緊缺。
土地論文投稿刊物:中國土地科學(月刊)創刊于1987年,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土地學會和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土地科學領域惟一全國性學術期刊,也是中國土地學會會刊。
3結論
自2017年土地整治工程專業首次列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錄以來,關于土地工程實踐與鄉村振興方面的研究大幅度提升。從2018年以來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的高峰期,但研究主題多分布在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治理方面,新時期土地工程的身影逐漸步入工程實踐,以土地工程為基礎助推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還處于增長期。
從基金層面來講,涉及土地工程和鄉村振興領域的研究主要以人文社科類的基金支撐較多,地區科學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從國家層面倡導土地工程納入初中等和職業教育,土地工程如何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還需長遠謀劃。
參考文獻:
[1]陳志剛,曲福田,韓立,等.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土地問題:特征、誘因與解決路徑[J].經濟體制改革,2010(05):93-98.
[2]葉艷妹,吳次芳.土地科學的基礎理論、學科結構及其技術支持體系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2(04):4-9.
[3]HanJC,ZhangY.Landpolicyandlandengineering[J].LandUsePolicy,2014,40:64-68.
[4]李玉恒,王永生,閻佳玉,等.土地工程與鄉村可持續發展典型案例分析與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9,21(02):40-47.
[5]PaakarnisG,MalieneV.Towardssustainableruraldevelopment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Applyinglandconsolidation[J].LandUsePolicy,2009,27(02):545-549.
[6]廖春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內涵發展研究———以廣西左江治旱馱英灌區土地整治工程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6(02):127-132.
[7]張家海,鄧正春,陳志兵,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產業發展[J].作物研究,2019,33(07):28-29.
作者: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