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30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在新農村建設中,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是重要的一部分,農村飲水問題對于當地人民的健康和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在解決農村飲水中,在進行地下水開采井點之前,需要做好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從而為開采定點提供參考數據。本文主要對工作區位于太行山北段,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區找水水文地質調查情況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文地質;基巖山區;找水;問題
工作區位于太行山北段,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區,屬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和淶水縣。工作區地貌主要為中山、低山小區,旱莊分布主要集中在山間溝谷地帶,如太平村一帶、棋尙地—道溝—山南、盤坡—劉家峪—聯合村一帶、紅旗山—中鋪—二道河一帶、上莊—小峰口南側一帶等地。旱莊在當地的地形地貌、巖石巖性和構造影響下,因地下水埋藏條件差,開采困難等因素而缺水。
1地形
工作區地處太行山北段東麓,溝谷縱橫四周環山,區內峰巒起伏,碎石遍布,溝壑縱橫,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工作區整體地勢北高,南低,海拔高度260-1530m,相對高差1270m,山體坡度40°-80°,溝低坡降4.0‰-13.2‰,其中最高峰位于淶水縣九龍鎮北峪塔村,海拔最低點位于淶水縣三坡鎮下莊村。
2地層巖性
本區新太古代、中-新元古代以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均有出露。
3地質構造
工作區地處燕山山脈西段與太行山北段的銜接部位。根據《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構造單元劃分,該區處于一級構造單元的中朝準地臺上的燕山臺褶帶二級單元的結合部,處于燕山臺褶帶西南端和山西斷隆東北緣。多次構造運動造成本區地質構造相當復雜,其展布方向以NE及NNE向為主,NW向次之,成為控制各級構造單元的分界線,并控制了新生界底板形態及沉積厚度。以縱貫中部的北北東向上黃旗-烏龍溝斷裂帶為界,西側屬大河南-王安鎮抬斜斷塊、東北屬京西凹褶束、東南屬馬頭穹褶束。
4地下水類型
4.1松散巖類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本區的山間溝谷中,面積約為30km2。山間溝谷、支溝地帶的第四系沉積物一般較薄,沉積物厚度一般約10—40m,局部大于50m,含水層巖性以砂、礫石、卵石為主,為基巖山區的主要富水地段,相比于主溝,支溝富水性明顯變差。
4.2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
4.2.1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
主要分布于中部灰巖中和南部白云巖中,富山口—蓬頭村以東,交界口—森水村以南一帶,面積約為50km2。該含水巖組一般分布在斷層破碎帶、裂隙發育帶和巖溶溶蝕發育的地帶,富水性較好。
4.2.2長城系、薊縣系碳酸巖裂隙溶洞水
長城系、薊縣系碳酸巖裂隙溶洞水為本區重要的地下水類型,主要分布于拒馬河沿岸和,灰鞍—南家臺一帶,以裸露型為主。該區多位于山前徑流補給排泄區,受地表水徑流補給和山前地下水匯流補給,巖溶裂隙發育,是區內良好的含水層,水量較豐富。
4.3巖漿巖類變質巖類裂隙水
主要賦存于本區的西部和北部,含水巖組巖性多為變質巖和巖漿巖。儲水空間為風化裂隙、構造裂隙和成巖裂隙,主要以風化裂隙為主,構造裂隙次之。風化網狀裂隙發育的深度與地貌關系密切,構造裂隙主要與斷層發育長度和影響范圍有關。該類型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受地形及匯水面積大小的控制,具有山高水高的特點,地下水位埋深0~30米,泉水出露較多但一般流量較小。在地表水徑流補給區、山前地下水的匯流區表現為條帶狀或點狀富水性相對較好區。
4.4碎屑巖類裂隙水
巖石組合為非可溶巖類,以條帶形式在本區存在,補給范圍小,降水入滲條件差,在區域巖石組合中多作為含水巖組地下水徑流隔水巖層。主要分布于工作區的中部紫石口—森水村一帶,圖幅北部太平村一帶和西部大安嶺一帶。
5地下水動態特征
區內可將地下水動態劃分為三種基本成因類型:降水—入滲型、側向補給—降水型、沿岸型。降水—入滲型:此類型地下水動態特征為地下水水位主要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受降雨影響明顯;側向補給—降水型:此類型主要動態特點是隨降水的增加,水位升高,在雨季過后,由于側向補給作用下,水位持續回升,達到最高值后又轉入緩慢下降。沿岸型:主要分布在地表水體的沿岸或河谷中,此類型主要動態特征是地表水與地下水有直接的水力聯系。
6地下水資源評價
本區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碳酸鹽巖孔洞裂隙水、巖漿巖裂隙水、變質巖裂隙水和碎屑巖裂隙水,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7016.537×104m3。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間溝谷及拒馬河兩岸,天然資源2287.16×104m3,天然資源模72.36×104m3/a·km2,屬于天然資源量極豐富區,是工作區中主要的供水含水層。
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孔洞裂隙水分布在圖幅中部。西馬各莊-交界口以東,天然資源量1838.85×104m3,天然資源模數084.97×104m3/a·km2,屬于天然資源極豐富區,具一定的供水意義。西馬各莊-交界口以西,天然資源量166.55×104m3,天然資源模數10.73×104m3/a·km2,屬于天然資源貧乏區,部分地段具分散生活用水意義。
薊縣、長城系碳酸鹽巖孔洞裂隙水分布在圖幅南部,分布面積大,天然資源量1782.89×104m3,天然資源模數15.49×104m3/a·km2,屬于天然資源貧乏區,部分地段具分散生活用水意義。巖漿巖裂隙水分布于圖幅北部,分布面積廣,天然資源量677.57×104m3,天然資源模數7.16×104m3/a·km2,屬于天然資源極貧乏區,僅局部地段具分散生活用水意義。
變質巖裂隙水分布于圖幅西南,天然資源量180.46×104m3,天然資源模數4.99×104m3/a·km2,屬于天然資源極貧乏區,具分散生活用水意義。碎屑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圖幅中部,分布面積較小,天然資源量83.06×104m3,天然資源模數3.44×104m3/a·km2,屬于天然資源極貧乏區,不具有供水意義。
7總結
在基巖山區找水工作中,水文地質調查分析是非常重要一部分。在調查分析中必須對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和水文等條件認真搞好勘察,科學分析勘察結果,判斷出地下水富集地帶,圈定地下水富集區域,為水文物探設計提供依據,減少工作量,提高成井率,早日解決山區群眾飲水難題。
參考文獻:
[1]白玉華.工程水文地質學[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12.
[2]現代水文地質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
地質方向投稿知識:地質勘探員發表論文
地質勘探員在評定職稱時可以發表的論文方向有:地質調查、國內外其他地區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城市地質、物化遙地質、境外地質、油氣地質、生態地質、旅游地質、實驗測試、地質信息、各類地質項目進展及動態等內容,具體需要結合大家的實際工作,論文內容與專業越相符,投稿的成功率就越高,如果沒有思路的可以聯系該站的在線老師,他們也會給您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