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高職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受到系統的思政教育,但是學程短,課時少。進入實習期后面臨各種問題和困惑,再加上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各種思潮影響,高職實習學生易受影響。本文試圖探索如何利用網絡,進行網絡思政教育,希望能夠對實習學生進行持續而有效的思政教育以及對其發展有幫助。
關鍵詞:高職實習生;網絡思政教育
2019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思政教育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然而,高職高專學生的學制一般是三年,在校時間一般是兩年,最后一年或者最后一學期是實習期。
思想政治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論一個新的闡述視角
在校期間,學生思政教育是立體的,特別是課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效果比較好。但是,當學生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去實習,面臨職業、生活、學習的問題和困惑增多,就業地比較分散,再加上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學生的思想波動比較大。此時進行面對面的思政教育已不可能。如何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思政教育,特別是把其實習實踐和職業精神結合起來融入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思政教育體系的有效構建,是非常重要的。
一、網絡思政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在網絡思政教育中學生存在的問題
第一,網絡教育在教學實踐中,其功能性主要體現在對時間與空間的打破,利用重組稀缺資源,以及合理配置優化資源,對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供給能力提供增長,從而滿足學生實習期間對于自身能力提升的要求。但是網絡教育由于其遠程性、分散性、虛擬性,學生之間無法構建出共學生習的氛圍。教育的核心在于以人為本,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同時還要關注教育氛圍的營造。人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有一定的群體性,任何一種活動都應當體現人的群體性,學習同樣如此。
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利用這種教學活動與其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并且從他人處得到自身的反饋,從而進行自我行為的調整,這是一種社會性的體現。而在網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利用各種網絡交流軟件,學生可以和教師建立互動關系,并針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但是學生的這種交流屬于一種單向交流,無法和其他學生進行溝通。從目前網絡教育平臺的設計與應用可以看出,許多軟件設計與平臺往往局限于使用平臺上傳信息和問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往往局限于此,無法及時有效地進行對話與溝通,這一點與傳統線下教育有著顯著區別,也就是無法進行積極互動。
第二,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工作環境、面對的人、需要處理的問題跟學校都有很大不同。學生由主要處理學習問題變成了處理陌生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等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應對,一時間很容易陷入焦慮、迷茫的狀態。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其及時進行心理輔導,使這些心理狀態得到有效解決,學生就能很好地完成實習工作,從而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而一個心理健康、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正能量的學生,也是能夠做到德技并修、達到國家要求的、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二)在網絡思政教育中教師遇到的問題
在網絡思政教育實踐中,教師由于無法與學生面對面地展開交流,所以對教學活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教師教學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以及情感反饋,導致其無法意識到自身的教學是否合適,逐漸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陷入焦慮,無法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指導。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在這種背景下也無法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很難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另外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緊密的交流,所以教師與學校的管理者之間也很難及時就教學問題以及教學管理進行溝通與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感受到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很難將自身的關懷和溫暖導入學生身上,最終教師將成為僵硬和冰冷的教學機器,缺乏教學激情與熱情。這一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悖。
二、增強網絡思政教育的途徑和策略
(一)在網絡思政中模擬教學環境,增強主流文化的宣傳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中,為了滿足實習學生的思政教育訴求,網絡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網絡教育所具有的優勢,構建出能夠充分展現思政教育特色的教學空間,依托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的方針,跟隨時代發展繼續為實習學生傳播主流文化。當然這種教學要求意味著教師必須不斷對網絡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優化,模擬出相應的文化氛圍與環境。比如,在編排網絡課程的過程中,應當貼近生活,并滿足學生個人的心理特征和訴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內容設置上,增強主流文化的傳播力度,利用主流文化弘揚正能量[2]。
另外還要繼續增強對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管理,關注網上輿論的引導和分析,降低消極文化對于學生產生的影響,防止錯誤思潮和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等對學生的思維理念造成影響,并增強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正確的觀點與理論,提升整個網絡思政教育的效率。另外還要繼續增強和凸顯出思政教育本身的特色,打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網絡文化平臺,并拓展和優化思政教育的傳播渠道,利用網絡教育活動的方式,讓實習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從而培養出適合當前社會的新型人才,完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任務與要求。
(二)關注學生的自我需求,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實習學生走向社會,尋找的工作不同,面臨的環境和氛圍不同,各有各的困惑和問題。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視角出發,關注學生實習期成長的訴求,同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來看,應對學生需求進行分類,防止出現一刀切的現象,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學生思想加以引導,根據學生不同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活動、知識內容等,從而引導學生向著正能量的方向發展。
另外還要規范聊天教育平臺,讓師生之間的窗口對話更加溫情和人性化,不斷優化和豐富圖書館的建設,并增強對學生的培養,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與綜合素質。另外還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與發揮的空間,尊重學生個人的知識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與創新理念,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時間展開學習,可以利用一些較短的視頻進行教學,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與工作中抽取時間學習相關的知識點,讓思政教育與大眾媒體產生互補與結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與針對性。
(三)建立健全網絡思政課程體系,實現思政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網絡思政教育者應當積極拓展網絡思政教育資源,并且開發出不同形式與不同內容的思政教育課程,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資源,并提升教育效果。首先,要明確網絡思政教育核心,要根據實習生的特點開發多媒體課件,將教學內容、知識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現出來,利用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方式編排相應的教學視頻,從而為思政教育提供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選擇。遠程教育應當從心理學、生理學等多重角度出發,在設計上做到以人為本,充分吸引實習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且讓學生能夠增強對于思政教育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深化學生的學習與思考,讓學生從自身的思維理念出發,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其中。
在網絡思政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當具有網絡課程開發的能力,并且掌握相應的網絡教學技能,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及時調整與優化,從而統一實踐與理論,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具有生活化。當然還要在教學環境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研究思政教育的知識點,深化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的認識。豐富網絡思政教育的教學資源,將教學資源與先進科學的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立體化的教學結構,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確理念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正能量和積極的思想態度。
(四)善用實習系統App平臺開展思政教育
學生實習期間,學校要有針對實習生管理和指導的實習系統,如蘑菇釘、微信等。這些平臺不僅讓教育工作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狀況,也可以作為網絡思政教育的平臺,把相關政策、文件等及時傳遞給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實習心得、周記、日記等來反饋學生的思想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系統地開展思政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信息化技術的推動下,社會教育模式逐漸向著數據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網絡信息化的出現進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為思政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渠道和機遇,可以進一步增強教育事業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網絡教育應當從人們的生活實際情況出發,針對當前教育領域中思政教育的特點,跟隨時代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圍繞學生作為教學核心,幫助學生構建更加高效的教育模式,從而為思政教育的開放拓展全新局面,促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現代性,從而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余榮寶,陳新文.職業教育類型化的內涵與特征探析[J].教育與職業,2021(1):13-20.
[2]羅琦,陳桃珍.內涵式發展語境下職業教育評價的新思考[J].江蘇高教,2019(5):49-53.
作者:司慧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