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2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提 要】社會時代的進步、語言表達需求的多樣等因素推動著詞語形態及語義的變化。名詞“線”進入“第+數詞+X”的序數語法表達式,成為序量詞,“一線”隱匿“第”仍可表示次第義。數量短語“一線”凝固成名詞和區別詞,其作區別詞時,表示“第一等的”,常與固定對象搭配,近來出現形容詞化的傾向。本文梳理“一線”的發展演變歷程,以期為序數語法表達式的詞匯化發展演變路徑提供實例參考。
【關鍵詞】一線;次第義;詞義虛化;區別詞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新詞語、新用法、新構造的快速傳播,由“第一線”演變而來的“一線”經歷了序數語法表達結果、區別詞階段,現出現了形容詞傾向。對“一線”的梳理研究,將使“一線”的詞義和用法得到明確,也能為理清漢語實詞發展提供個案參考。
(一)區別詞、量詞的定名分類
區別詞的定名分類、語法特征等問題的探討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陸儉明(1994)、呂叔湘(1980)、齊滬揚(1990)等都做了相關論述。量詞是現代漢語重要的語法特點之一,但現代漢語中一些量詞的定名分類問題始終存在一定的爭議,如表示等級編號單位的“等、級、號”等詞。目前,“線”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僅義項為量詞:用于抽象事物,數詞限用“一”,與文章討論的具有序量義的“一線”不一致,但是“線”作為表次第安排的義項被收錄于 劉子平(2013)和郭先珍(2002)量詞的用法詞典。文章認為根據王霞(2017)“序量詞”定義,表次第義的“一線”與“第+數詞+線”結構的“第一線”發展變化有關。
(二)“第一線”與“一線”
“第一線”起初用于軍事政治領域,其中“線”指“邊緣交界的地方”,使用的是其“界線”義,如例(7)其中“第一”則是為表明它們在整體規劃布局中的相對位置,它們都隱含同序列比較義,且在同序列當中具有定位性。
(1)“第一線乃中華舊壤,土應我屬,民應我護,并非格外多爭,即萬不得已,第二、三線亦當力辯堅持,方不致棄所固有”(張之洞《張文襄公奏議72卷·卷十八奏議十八》)
1840年至1949年,我國民族獨立解放斗爭運動高漲,表示戰爭或防御最前線的“第一線”相對于同序列的“第二線”“第三線”用例明顯更多,“戰爭”及相關概念延用至其他相似情形。
(2)在后勤工作上有了第一線的供應,還要有第二線的準備。(《人民日報》1946)
據BCC語料庫歷時檢索顯示,“第一線”在1960年出現峰值與國家強調“生產第一線”有關,“第一線”與“生產”“農業”“工業”的使用,使之可直接作名詞,表直接從事某項工作的崗位。
(3)英雄楊連第又挺身站在第一線 ,爭先承擔任務。(《人民日報》1951)
“第+數+線”結構在序列中不斷被使用,“線”依靠結構由最初的“界線”義虛化、擴大,成為具有序列次第義的量詞,“數+線”直接使用也可以,如“生產第一線”和“生產一線”都表示直接參與生產的地方或崗位。“一線”已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指“直接從事生產、教學、科研等活動的地方或崗位”,成為名詞。
(三)“一線”的語義語法特征
表示“工作次第安排”的名詞“一線”在“一線生產”“一線工人”“一線職工”等搭配中主要起修飾作用,筆者認為此類“一線”是名詞作修飾性成分,主要是為其后的名詞進行屬性上的標記,如:
(4)紅九礦黨委還注意了地面管理和井下管理、一線生產和二線生產的統籌兼顧,全面安排。(1972,人民日報)
然而,作為名詞的“一線”在不斷使用過程中意義范圍開始擴大,不僅指直接從事體力勞動,還可以指廣義上的工作崗位或直接參與實踐的工作。“數詞+線”結構仍有序列義。
(5)煤工人打眼、攉煤、裝車,同一線工人勞動在一起,汗水流在一起,一線工人深受鼓舞和教育。(1975,人民日報)
與此同時,“一線”作修飾成分,由之前表示直接參與實踐、深入基層之義,陸續出現了幾例表示最優秀、最流行之義的用法,但是這一時期語料庫中沒有出現典型的形容詞用法,筆者認為這是“一線”開始由名詞向區別詞游移,將其后修飾的名詞進行等級分類,如:
(6)被“無線”電視臺羅致旗下,從藝20幾年,一直以一線小生走紅。(1993,人民日報)
在這一階段,“數詞+線”序列結構作修飾成分僅“一線”較多,“二線”“三線”作修飾成分相對較少,但是當“一線”“二線”“三線”與“城市”“地區”搭配后,根據BCC語料庫歷時檢索結果顯示,“數詞+線”的序列結構的使用從2007年開始逐年增多。
(7)第三波是美國、中東等地的資金,由傳統的專注于一線城市,正向二、三線城市擴展。(2007,人民日報)
“一線”“二線”“三線”等與“城市”組合是對其發展水平進行等級劃分,這一劃分在廣泛使用中形成的大眾認知。“一線”“二線”“三線”等由“數詞+線”序數表達式構成的短語本就可以直接修飾名詞的,表示組織、事物的次序或編號。但在其與常修飾名詞的組合中,“一線”“二線”“三線”等是從某一事物在同類事物中的特殊地位出發對事物進行分類。隨著“數詞+線”序數表達式用于劃分城市的表達被逐漸接受,該結構還被用來修飾其他可劃分等級層次的名詞,如“品牌”“明星”“演員”等。由于“一線”在“數詞+形容詞”序數語法表達式中特征明顯,“一線”逐漸詞匯化,出現區別詞特征。“一線”修飾“城市”“演員”“品牌”等,把能被“一線”修飾的成員與同一類別中的其他成員區別開來,具有分類作用;“一線”的語法功能也體現了區別詞的特點,即只能位于名詞前充當定語,一般不做主語、謂語、賓語,不受“不”的修飾、不受程度副詞的修飾。
然而隨著“一線”逐漸脫離由“數詞+線”構成的序列單獨修飾名詞的用法越發廣泛和常見,“一線”的區別詞特征逐漸模糊,出現了形容詞化的傾向,最明顯的表現是在一些新聞和口語表達中出現了“很一線”和“一線不一線”的用法,如:
(8)民眾可能這些牌子對國內觀眾來說不是很熟悉,但在巴黎算得上很一線的品牌了。(人民網 2014)
“數詞+量詞”所形成的數量結構在與名詞搭配使用過程中,“一線”出現了區別詞的語法語義特征。隨著“一線+n.”結構廣泛使用,“一線”出現形容詞的典型用法,即“很一線”“一線不一線”,但這些用法目前在口語和反映社會發展變化的新聞消息中出現頻率較高,尚不穩定。
漢語論文范例:《漢語大詞典》書證訛誤約舉
(五)小結
文章從“線”作為量詞的用法出發,對量詞“線”的發展演變進行了梳理,著重對序數語法表達式“(第+)數詞+線”中“一線”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了梳理,從“第一線”到“一線”,“線”也在這一序數表達式所形成的序列中具有了次第義,逐漸成為典型的序量詞,實現了“第一線”中“第”的隱匿。本文認為常直接修飾名詞“城市”“品牌”“歌手”“明星”等的區別詞“一線”是由表序數義的“數詞+量詞”結構演變而來,“一線”現階段出現了形容詞化的傾向。
[參考文獻]
郭 銳 《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商務印書館,2018
郭先珍 《現代漢語量詞用法詞典》,語文出版社,2002
劉慶偉 《現代漢語區別詞研究述評》,《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第1期
陸儉明 《關于詞的兼類問題》,《中國語文》,1994第1期
劉子平 《漢語量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呂叔湘 《試論非謂形容詞》,《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三十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方志出版社,1980
馬慶株 《數詞、量詞的語義成分和數量結構的語法功能》,《中國語文》,1990第3期
作者: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