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2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目前傳統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的填鴨式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和接受知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差強人意,而且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割裂的不能有機融合。針對以上弊端,以“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設計為例,提出了翻轉課堂+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教師“講為主”轉變為“導為輔”,學生“學為輔”轉變為“學為主”,突出學中做、做中學的課程教學組織方案。
關鍵詞:翻轉課堂;理實一體化;課程設計;理論教學;實踐教學
1緒論
“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是高等職業教育一條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強調了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學中做,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促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課堂教學一直是教育教學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教學實施載體,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一般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灌”為主,學生被動地“裝”為主要形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
“計算機網絡基礎”這門課程是很多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后續諸多專業課程的先導課程,打好“計算機網絡基礎”顯得尤為重要,可是大部分課程教學仍然采用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自然是差強人意的。翻轉課堂和理實一體化是兩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們都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革傳統課堂,將教師的“灌”為主轉變為“導”為輔,學生的“裝”為輔轉變為“學”為主,突出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2課程信息簡介
2.1課程基本信息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是通信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
2.2課程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網絡協議和體系結構,理解網絡協議的作用與意義,掌握交 換機、路由器等組網設備的工作原理,并會部署、配置與調試組網設備,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組建與運維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與今后從事計算機網絡相關崗位打下基礎。
3學情分析
在課程設計前,需要做詳細的學情分析,只有充分地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最大程度實現因材施教。從調查數據情況來看基本可以從知識基礎、能力基礎和學習態度三個方面進行總結:知識基礎:學生具備一定的中學數學、中學計算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機操作基礎。能力基礎:學生對信息的收集和篩選有一定能力,但對于抽象思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一定困難,他們更善于模仿以及實踐動手操作。學習態度:絕大多數學生對校園里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與同學進行團隊合作也充滿了熱情,在課程學習中,他們也更有意愿去嘗試和探索未知領域。根據學情分析調查,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客觀的數據支撐,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篩選和安排。
4翻轉課堂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4.1翻轉課堂模式內涵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俗稱填鴨式教學,教師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傳授知識以“灌輸”為主,學生學習知識只能被動的“裝填”,知識的學習消化只能在課后進行,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翻轉課堂是一種目前較為主流的教學模式,它基于網 絡信息技術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包括課件、課程標準、練習題庫和視頻資源等)開展教學。所謂翻轉,即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重新定義教學過程和師生角色,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是擔任引導的角色[1]。
在足夠的條件下,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教與學在空間和時間上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擴展,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主人翁的地位,而教師將變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輔助者。課前和課后是學生學習記憶型、非重難點知識和知識強化、技能訓練的最佳時間,課堂上才是解決教學重難點、學生疑問和職業技能指導的重要載體。
4.2理實一體化模式內涵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通常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放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一般是先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理論教學,再到實驗室或者實訓室進行實踐教學,或者先實踐教學后理論教學。前面的先理論后實踐的形式較為普遍,而后面的先實踐后理論的形式相對較少,不管哪種形式都已將理論和實踐割裂開來,都無法體現高等職業教育做中學,學中做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所謂理實一體化是指在同一空間和時間同步進行的教學,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順序,而是理中有實,實中有理[2]。通過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環節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既能突出實踐操作技能又能把握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學生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使培養的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具備較強的職業操作技能。
5教學資源
翻轉課堂+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解決傳統教學模式難題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要實施上述兩種教學模式并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還得需要配備一定的教學資源作為支撐。例如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豐富的各類教學資源(包括課件、課程標準、練習題庫和視頻資源等)、學情分析、虛擬仿真軟件和還原度更高更逼真的3D實訓仿真平臺。高職院校在與行業、企業建立更廣泛、更深入的校企合作時,往往發現日常的教學工作很難兼顧到既要保證教學秩序又要安排到企業一線進行“工學結合”,因此虛擬仿真軟件和3D實訓仿真平臺就能發揮關鍵作用。
虛擬仿真軟件借助對多媒體(音頻、視頻、圖像)技術、虛擬仿真技術、傳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構建了一種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教學環境,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開展實驗,實現真實環境不具備或難以完成的教學功能,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涉及高危或極端的環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綜合訓練等情況時,提供可靠、安全和經濟的實驗項目。
這類虛擬仿真軟件大部分可以安裝在普通計算機上,因此日常教學工作甚至到行業企業一線進行“工學結合”都可以在學校普通計算機機房完成,此外在普通機房上課還可以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而且采購這類軟件相對于建設實體環境的成本也更低,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更便捷的操作性。
6教學策略與教學實施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和各類教學資源,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因材施教”的原則,采用翻轉課堂+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實際工作任務為主線,課前在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布置記憶型、非重難點知識的預習任務,學生充分運用各類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完成預習任務,預習情況數據能精準的反映在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上,教師及時批改、點評預習作業,并有的放矢進行教學設計;將教學重難點、學生易錯題、知識答疑和實踐操作技能指導等教學內容放到課中進行教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學習,教師組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游戲活動和點評總結等各類教學活動;課后在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布置知識強化和實踐操作技能訓練作業以達到鞏固和提升的教學目標,最后教師批改和點評學生作業并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著學生為主體的主人翁地位,教師充當設計者、組織者和輔助者。考慮到學習理論知識的枯燥性和畏難情緒,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適時采用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角色扮演法和游戲法等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計算機方向評職知識:計算機網絡基礎論文好發表嗎
7教學反思與總結
按照翻轉課堂+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進行設計,貫徹了高等職業教育“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學理念,將教師的“灌”為主轉變為“導”為輔,學生的“裝”為輔轉變為“學”為主,突出做中學、學中做,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該教學模式的運用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和教學資源,學習和適應各類虛擬仿真軟件等教學工具,同時也要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因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師資培訓,所在學校對教師工作量的認定應更加多元化。
參考文獻:
[1]廖葉紅.基于翻轉課堂和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設計[J].科教論壇,2019(12):72.
[2]禹祿君.探究理實一體化教學新模式[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63-66.
[3]吳娟娟.《變電運行》理實一體化課程設計[J].科教論壇,2020(9):51-52.
[4]謝文明.校企合作機制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1(17):34-36.
[5]蘭欣.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探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9):34-36.
作者:張海生馬冰周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