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2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互聯網+教育”是當前教育界重點關注的領域,在中小學教育中產生了深刻的變革,特別是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來說,有助于三通兩平臺的建設與實踐。本文結合著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具體情況,從“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來談一談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如何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探索相應的可行教學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信息技術教學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技術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表明建設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來服務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是大勢所趨。它符合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通過多樣的技術手段,實現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擴大化,有助于實現三通兩平臺教育實踐的建設和推進。其以為師生提供充足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基礎,指引著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同“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前景深度融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可以通過這類平臺獲取和應用便捷的教育資源,將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處理問題的能力、信息素養的培育為教學目標,不斷促進學科教學的智能化、科學化。
一、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充足教學資源
顯而易見的是,要想實現教育資源服務平臺與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育的高度融合,首先就要保證硬件設施的最優化。因此各地各學校需要專門培養信息化、技術化的人才,能夠在智能教育的平臺上確保教學手段的準確性和實操性,以減輕教師的教學成本和學生的學習壓力為目標導向,充分實現互聯網公共教育服務平臺融入課堂、融入師生。此外,還要將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普及化、大眾化,以確保各個教學地區都能夠有效推進智能教學的發展,提供全方位、寬領域的課堂教學互動空間。
當前,結合天津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設置,初中信息教學也積極與其進行接軌,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過程性評價和學業評價需要通過該平臺進行。比如在教學《探秘電子表格》時,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認識、編輯、統計和繪制數據圖表,需要學生在電腦上進行實踐操作。除了要借助教育信息資源平臺讓學生提交作業之外,教師還要通過平臺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比如典型的電子表格操作案例、視頻,讓學生認識到Excel軟件的神奇之處,開闊學生的信息技術認知世界。
資源的拓寬也擴大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空間,比如,在學習《描繪星際之旅》單元,帶領學生搜索圖片素材、借助圖片處理工具photoshop等來進行圖片合成,實現移花接木的效果,這給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提供了許多樂趣。“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實現了“互聯網+教育”的融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平臺也進一步擴大,資源的豐富性有助于實現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化管理。
二、依托互聯網背景實現初中信息技術個性教學
互聯網背景下教育資源服務平臺應用于教學領域的一個變革性意義就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證個性化教學的需要。幾十人的教學課堂,學生的水平、興趣點和吸收成果參差不齊,教師很難保證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通過平臺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因人而異地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案,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是一種模式的“滿堂灌”,而是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交互,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這種“私人定制”的智能教學手段也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初中生處于成長關鍵期,互聯網的多元化背景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個性,這同樣是核心素養培育的關鍵環節。例如不少初中生都喜歡動畫,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動畫演繹月相》這節內容來給學生們講解如何進行簡單的動畫制作,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借助相關的軟件進行自主創作,有助于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優勢。再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看電視電影,教師同樣可以啟發其好奇心,來引導他們認識信息技術在電影制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教育云平臺上的案例資源給學生們以啟迪。
在喜歡影視的同學中,學生的關注點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對于配音感興趣,有的是喜歡剪輯視頻等等,教師在基礎教學之后可以結合云平臺的資源給學生們展示不同方面的視頻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想學的部分。最后在提交作業和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不必過于統一規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興趣提交不同類型的作品。關注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的個性發展,也有助于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與學生共同建立友好互動關系。信息技術的教學大部分都要通過電腦上的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來進行,滿足了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需求,但是這樣容易造成師生交流機會較少。因此教師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需要深入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借助教育云平臺來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個性化學習空間,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三、立足于教學現狀改進資源服務平臺應用策略
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便捷了教學過程,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尚存在不少問題,應當結合“互聯網+教育”的技術背景來突破這些難題。
比如學生利用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不僅是要完成作業,而且可以在線閱讀相關的學習書籍、觀看學科教學視頻等等,但是學生使用電腦的機會畢竟有限,而平臺資源索引系統不夠完善,學生下次使用電腦很容易會忘記自己上次使用的資源是從哪里找到的。為此教師需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通過更新平臺建設,完善資源索引系統,保護學生的個人信息空間,使得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學習記錄,包括瀏覽記錄、提交作業標記以及使用資源頻率等等;二是要給學生講解使用平臺的具體方法,通過流程圖的方式發給學生,讓他們根據指示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種學習資源。
此外還有教學評價的問題,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內每周使用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的機會有限,如何能夠在完成信息技術作業后盡快看到教師的評價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可以開設互評、組評的環節,例如在學生提交作業后,學生本人還需要評價另外五個人的作業,通過設置選項和打分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選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在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上進行小組評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交作業,互相指出問題,最后教師再集中時間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來認識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有助于深化教學方式,促進“互聯網+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初中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信息技術論文范例: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自考供給側改革探析
結語
綜前所述,面對“互聯網+教育”的浪潮和“三通兩平臺”建設的推進,不論是技術研究人員、教育研究者,還是教學主體與教學對象,都應該審慎地審視課堂教學現狀,既不盲目變革,也不墨守成規;ヂ摼W技術會改變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模式和內容,但不會改變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教師應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與責任意識。針對現階段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育中關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方面的問題,應該從技術、應用個體等方面綜合考慮,吸取以往教學中的有益成果,深入淺出地將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引入教學和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去,才能真正從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師、學生和“互聯網+教育”的大趨勢協調共進,促成新時期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化。
參考文獻
[1]趙海福,劉武.初中信息技術校本資源庫的共建、共享與應用初步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 (24):69-71
[2]倪曉豐.依托"互聯網+"模式構建區域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J].遼寧教育.2018, (24):35-38
[3]何卓峰.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建設[J].現代信息科技.2019, 3(13):126-128
作者: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