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1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 “重力勢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課本實驗效果不明顯,我用“鐵釘扎入泡沫”代替“小桌陷入沙子”,進行分組實驗,現象直觀清晰,教學效果顯著。然后用自制教具,演示重物從高處下落將杠桿另一端物體彈起,用不同方法驗證結論,設計新奇,具有創造性。
關鍵詞:重力勢能;質量;高度 ;深度
五四制魯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二節《勢能》,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實驗,課本中用重物撞擊沙坑中的小桌,觀察小桌陷入沙坑的深度來判斷重力勢能的大小,不足之處有以下三點:(1)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不明顯,難以觀測比較。(2)重物撞擊小桌的落點不易控制,小桌易傾斜。(3)沙子容易撒散,每次需要平整。針對教材實驗的不足我自制教具對實驗進行了改進,使實驗效果更明顯,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而且學生體驗了實驗的巧妙,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物理教學論文范例:試析初中物理智慧化課堂的應用
1實驗方案的改進
1.1實驗器材:泡沫板、帶帽鋼釘、長短塑料管(分別為32cm、16cm,外徑32mm內徑22mm)、金屬塊(實驗室用于測密度的銅塊和鋁塊)、圓筒刻度尺(外徑32mm,內徑28mm)
2精心制作器材:
(1)在圓筒外標注刻度成為“圓筒刻度尺”,自上而下,刻度值由小到大,可以直接測量鐵釘扎入泡沫板的深度。
(2)選用裝修常用5.5cm鋼釘,厚度1cm的雕刻專用PVC板材,做成帶帽的鋼釘。先把鋼釘釘在一層板材上,然后再粘上一層,把釘帽打磨成圓柱形,釘帽直徑與圓筒刻度尺的內徑相同,圓筒刻度尺的外徑與長塑料管的外徑相同而內徑稍大,可以保證金屬塊準確落在釘帽中央。
(3)圓筒刻度尺與帶帽鐵釘的長度相同,套住鐵釘可以使之與泡沫板垂直,并且釘帽恰好與圓筒上端齊平。
(4)長塑料管上端有卡槽設計,可以減少外力干擾,使金屬塊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
3實驗步驟
(1)用圓筒刻度尺套住鐵釘,使其與泡沫板垂直。此時釘尖朝下,釘帽恰好與圓筒上端齊平。把長塑料管豎直放置在圓筒刻度尺上,并且上下對齊。
(2)分別把質量不同的金屬塊放在同一塑料管口卡片上,撤掉卡片,使金屬塊自然下落撞擊鐵釘。拿開長塑料管,取下圓筒刻度尺,觀測鐵釘扎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判斷重力勢能的大小。
(3)分別把相同金屬塊放在不同高度的塑料管口卡片上,撤掉卡片,讓金屬塊自然下落撞擊鐵釘。觀察鐵釘扎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判斷重力勢能的大小。
2分組實驗改進優點
(1)用釘子扎泡沫板效果更顯著;金屬塊撞擊鐵釘后,能停留在釘帽上,實驗結果更直觀。對鐵釘進行改造,釘帽圓柱形設計,增加了實驗的穩定性。
(2)使用塑料管能準確控制落點、控制高度。使用圓筒刻度尺能直接測量鋼釘扎入泡沫的深度。
(3)用泡沫板代替沙子,制作成本低,易存放,實驗效果好。
3創新展示,殊途同歸
為了開拓學生思路,加深理解,我用精心設計的另一套教具演示探究,如圖4,得到了相同的實驗結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1演示實驗方法
用不同金屬塊,分別從相同高度的塑料管口自由下落,撞擊管口下方的兩個小杠桿,將放置在杠桿另一端的白色小塑料管彈起,通過小塑料管彈起的高度來判斷重力勢能的大小。
3.2在實驗中我問了兩個問題:
(1)這個實驗中哪個小塑料塊能彈起的高?能驗證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哪一個因素?
(2)為了驗證其他影響因素,你準備怎樣改進實驗器材?
根據分組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學生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并且立刻得到了驗證,體驗了成功的巨大喜悅。因為設計原理不同,教具制作新穎,實驗現象直觀,強烈刺激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為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和能量守恒的教學做好了鋪墊。讓學生改進實驗器材,把思考引向深入,著眼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
4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主的自然科學,物理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思維能力,以及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只有加強實驗教學才能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以最有效的方式迅速掌握科學基礎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和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在教學中要充分實現實驗的教學功能,就必須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實驗創新,實驗創新除了實驗本身的價值以外,教師在實驗創新活動中體現的創造思想和行為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產生的潛移默化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實驗創新的獨特教育功能!1】
本次改進的分組實驗教具看似簡單,其實設計很精巧,很費心思。材料的選擇、釘帽的設計、圓筒刻度尺的制作,都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我校老師集思廣益、反復改進的結果。演示實驗教具的設計,也是令人耳目一新。課后一名學困生感慨:老師這節課我完全學懂了,這節實驗比課本方法好。
教研需要個人努力,更需要團隊協作。只要有責任心,能發現教材實驗不足,想盡千方百計,總能做出改進,取得好的實驗效果。教研過程很辛苦,有時瞬態信息稍縱即逝,有時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但做教師最開心的,莫過于學生的進步與成功,這也是教學的最大魅力。
參考文獻【1】初中物理實驗參考(上).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9(5):35
作者:張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