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1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建筑構造在國家建筑行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所以學好建筑構造需要充分認識到建筑構造課程在建筑行業中的位置。若僅僅是單純停留在簡單的理論教學之上,顯然學生很難能夠對建筑學的知識真正掌握。建筑構造課程屬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求教師能夠充分結合施工場地、圖紙等,堅持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通過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探討,期望為建筑構造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建筑構造;線上教學;線下案例;模式
基于“建筑構造”課程的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是當前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其不僅僅滿足了建筑構造課程存在著較強知識交叉性的特征,同時也是一種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以及實踐操作方式。目前來看,我國在工程教育領域中,關于建筑構造課程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而借助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可以實現對建筑構造課程體系的深化改革,進而有效的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尤其是作為教育從業者,更加需要深入研究這一模式,通過對教學和培養方式的改進和完善,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多專業化個性化人才。
一、關于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的認識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開始吸引更多人們的關注,這種模式可以更好的適應現代建筑學專業教學的需要。目前來看這一模式在整體上更多還停留在簡單的結合層面,主要集中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資源等,并沒有真正建立在本質上,無法滿足建筑學專業各門課程相互交融的綜合性特點。
本文認為基于建筑構造課程的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需要對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然后形成一種核心思想,并將這一思想作為重要的教學理論,從而對各項教學活動進行指導。這種教學理論不僅僅融合了現代科學的整體性、系統性、動態性,也結合了現代科學的關聯性、探究性等。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有機結合了在線教學和傳統面授教學,得到了數字技術的全力支持,從而高效的完成了教學活動和目標。顯然相比于傳統的面對面教學、簡單的在線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著自身的巨大優勢。
近年來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資源的建設,構建完善的資源庫,從而更為便利的開始各項教育工作。這一模式在我國教學領域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整體而言,研究和分析這一模式不僅僅有著很強的理論價值,也有著較大的實踐應用價值。
二、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應用意義
1.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應用直接關系著當前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有助于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學生本身存在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單純的將學生束縛在簡單的課堂框架當中,不僅僅會使得他們的思維受到限制,也會使得他們的創新思想無法獲得足夠的論證和實踐。因此通過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的相結合,可以很好的豐富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可以獲得更為全面、高效的教學方式,以此有效的對學生產生刺激,提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線上、線下、實訓實踐課程得到增加下,學生擴散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空間也會不斷擴大,進而在這一模式下對掌握的理論知識深入驗證,進而使得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鍛煉和提升。
2.有助于國家建筑事業的成長與發展
在當前我國建筑學教學當中,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通過這一模式,為我國建筑學教學帶來了更多高效的教學方式,更多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可以為我國建筑行業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化個性化的人才。尤其是目前我國面臨著建筑業人才短缺的情況,通過這一模式很好的彌補了我國建筑行業人才不足的問題,給建筑行業儲備了豐富的人力資源。所以,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應用有助于國家建筑事業的成長與發展,為我國建筑行業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
三、當前建筑構造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沒有與時俱進
邁入新世紀以來,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包括了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等,這些都使得建筑技術研究開始集中于節能建筑、綠色建筑以及可持續發展等。而建筑構造設計是其中的重點部分。這些年建筑領域涌現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使得建筑技術迎來了巨大的變化;谠撉闆r下,陸續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型建筑構造標準和要求。
僅僅以國家規范而言,先后頒布和實施了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建筑鋼結構防火技術規范等等。然而從建筑構造課程教材內容看,顯然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內容編寫、出版時間方面存在著較大的耗費,無法緊貼社會需求。傳統建筑構造課程過于落后和陳舊的教材內容,導致學科之間知識交叉性比較低,難以適應新時代現實發展。
2.實踐性教學不夠重視
從建筑構造課程內容來看,往往和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是時下教學過程中,顯然教師講授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的內容,主要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際的工程情況存在著相脫離的情況。也就是說建筑構造教學過程中,缺乏實踐性的教學環節。這樣因為實踐教學環節滯后于理論教學,所以導致實踐性教學多屬于形式主義。另外,基于客觀角度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和工地具體情況相結合,這樣在和施工單位、施工地點進行聯系時,由于安全因素、經濟因素等,導致開展實踐教學難度比較大?傊,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建筑學生在學校課堂當中通常無法充分的接觸到實際工程。學校實踐性教學嚴重不足。
3.建筑構造課程內容與建筑設計課程不匹配
一直以來國內在建筑學專業教育過程中,通常處于高校教學核心位置的是建筑設計課程,強調建筑空間、建筑造型上的表達。這樣的教育使得重藝輕技的現象較為嚴重。事實上,從實際教學來看,建筑構造、建筑設計兩個課程是不容分割的。如果兩者一旦分離,必然會使得整個教育講解表現出割裂的情況。在這樣的割裂情況下,使得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效果嚴重下降。而且,因為課程存在著不同的任課教師,在教學時難以形成統一的觀點,這樣使得教學脫節問題更為嚴峻,建筑構造課程內容、建筑設計課程不匹配的情況需要充分引起重視。
4.教學方法和手段比較落后
從時下建筑構造教學情況分析,多媒體PPT教學占據了主要位置,盡管使用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學方式,不過很多教學還是停留在純理論性的層面,多屬于簡單的理論文字、圖片展示,并不能夠有效的結合建筑構造的知識點和案例,這樣的教學情況無法很好的講解教學內容。
很多學生均反映,在該背景下想要學好建筑構造課程顯然有著較大的難度。而且在沒有線上線下結合的情況下,教學方式和手段都屬于單向進行知識灌輸,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既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也不能夠確保所學理論知識可以匹配實踐情況。不管是傳統的線下面對面教授,還是簡單的線上案例教學,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難以讓學生可以將建筑構造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四、建筑構造課程的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應用對策
1.推動建設立體化教材
作為一門有著較強知識交叉性的課程,建筑構造課程在應用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時,應當注重將與建筑構造課程相關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使其能夠彼此之間擁有邏輯性、條理性,推動建設立體化教材,這樣有助于建筑構造課程可以充分融合其他各種課程,如建筑材料課程、建筑設計課程、建筑施工課程、建筑力學課程、建筑制圖課程等。
站在線上線下多角度對教學計劃、實踐項目進行調整,確保建筑構造課程能夠和相關課程教學內容準確匹配,進而為學生提供融合型較強的教材。另外,需要充分對互聯網信息加以利用,借助線上途徑,對教學資源廣泛的收集整理,可以相關慕課內容、微課內容、建筑施工案例視頻、工程信息等;趯ㄖ䴓嬙煺n程的有效整合,并且充分和相關課程融合,進而真正構建起一個完善的線上線下教育立體化教學資源庫。在立體化教材平臺當中,可以高效的利用和開發教學資源,從而更好的服務建筑構造課程的開展。
2.重視開展實踐性教學
傳統建筑學專業教學時,更多采取的教學方式是線下理論教授,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使得建筑設計構思、建筑建造實際出現相脫離的情況。很容易導致建筑學學生對構造課程的忽視,使得建筑設計僅僅簡單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在這種情況下,必然無法保證學生可以做好全面對問題進行思考,在實踐性方面學生能力嚴重不足。事實上,建筑構造課程是無法脫離實踐教學環節的。
實踐性教學對于建筑構造課程而言意義重大。開展實踐性教學需要做好線下理論教授、線上案例教學的結合,保證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之間可以做到有效交叉和互融。尤其是需要注重從身邊做起,充分考慮已建成項目、在建項目、棄用項目等各種實踐情況,融會貫通的應用“建筑構造”課程的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最終為建筑構造課程的有效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匹配建筑構造課程與建筑設計課程
長期以來建筑設計課程始終處于建筑學教育中的核心位置。隨著建筑構造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展,這種重藝輕技的情況將會得到改善。建筑構造與建筑設計兩大課程不容分割,應當做到相互匹配、有效融合。為此在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應用過程中,需要充分綜合性分析兩大課程。
在建筑構造課程當中,應當針對具體建筑項目、實際工程,融合建筑設計的相關知識,使得各項課程都能夠服務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尤其是在任課教師安排方面,基于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下,教師需要掌握各個課程的相關知識,熟知建筑構造課程、建筑設計課程的特點,有效匹配兩大課程,進而一同致力于為國家培養專業化個性化的高素質人才。
4.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與手段
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下,需要注重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可以更好的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的特征。從互聯網各種教學平臺出發,推動線上線下教育教學開展。在多元化教學方式和手段下,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自主進行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夠上升到新的臺階。與此同時,還要構建一個綜合性實踐考核體系,這一體系既可以有效發揮學生積極性,又可以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客觀評價。
在該條件下,傳統線下面對面講授、簡單的線上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將會得到更好的解決。通過互聯網強大的信息傳遞功能,為教學資源的豐富提供便利,使得教學資源庫能夠實現與時俱進。而且在強大的教學資源庫下,還可以對建筑構造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的制定和優化提供思路,為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提供便利。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教育與職業》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主管,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國內刊號CN:11-1004/G4;國際刊號ISSN:1004-3985,郵發代號82-139。在目前中國近萬種期刊中創辦較早、刊史較長,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覆蓋全國各省市及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
五、結語
通過應用建筑構造課程的線上教學與線下案例教學相結合模式,一方面使得課程教學內容得到豐富,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中互動學習以及課后反饋學習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師生互動交流得到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肯定,課堂氛圍也更為活躍。與此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也達到了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蔣瑛,方菁.高職“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求知導刊,2018(3):123-124.
[2]王娜.高職“建筑結構與識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27):122-123.
[3]許方偉. 高職建筑構造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模式探究[J]. 建材與裝飾, 2016(17):189.
作者:呂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