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2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基于SCI/SSCI/A&HCI數據庫2008-2017年收錄的Article、Review論文和引文數據,深入分析了四川大學的國際論文合作情況,發現:1.全球論文的國際合作在加強的同時,中國大陸和四川大學的國際合作并沒有大的發展,發展的速度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四川大學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合作論文數與論文的影響力之間顯著的負相關,主要是高水平科研合作的參與方,而不是牽頭方;3.國際合作論文數量和占比對聲譽等的影響方式不一樣;4.影響大學排名的因素主要是科研產出及高端研究數量、科研質量、國際合作數量三大因子;5.但綜合考慮教學、科研和國際化時,對大學排名的影響主要是兩大因素: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培養能力和研究產出,國際化水平最終體現在教學水平上,內涵式發展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國際合作論文;世界大學排名;一流大學建設;教學回歸;內涵式發展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特點研討
多樣化的國際合作實訓基地是提升廣西職業院校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下面文章首先探索了當前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國際合作實訓基地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得出各高職院校應積極進行國際合作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實地調研及分析為職業院校國際合作實訓基地提供指導意見。
關鍵詞:供應商數量高職院校,國際合作, 實訓基地
國際化是大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國際化指標在主流的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中占有一定權重。一般而言,科研國際合作是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的重要途徑[1-4],而國際合作論文已經成為科研國際合作的重要載體。已有研究[5-10]表明國際合作對科研論文的質量提高存在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并能有效促進知識創新(有的研究[11-12]表明中國高質量研究成果對國外依存度高)。
根據經驗來看,國際合作論文的分類標準化影響力(CNCI)一般為其他論文的2到5倍。僅以四川大學的情況來看,科研論文合作成效明顯,21.37%的國際合作論文貢獻了30.3%的引用次數。加強論文的國際合作發表就成為有效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13-15]。對眾多“雙一流”建設高校來講,為了成為世界一流,都在想方設法地提升各自的國際聲譽(國際影響力)。而近年中國高校的國際合作論文數量和國際合作率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16-17]。國際合作論文作為國際化的重要方面,值得對此進行深入分析。筆者將從科研合作論文的角度,基于WebofScience(以下簡稱WoS)數據庫SCI/SSCI/A&HCI索引中收錄的2008—2017年①Article、Review兩類論文數據,來分析四川大學科研論文的國際合作及其他相關情況。
一、四川大學的科研論文國際合作情況
WoS數據庫SCI/SSCI/A&HCI索引2008—2017年共收錄四川大學研究(Article)和綜述(Review)類論文41288②篇,總引用402109次,篇均引用9.74次,分類標準化影響力(CNCI)③為0.92(我國大陸論文分類標準化影響力為0.93),H指數為144。其中高被引論文有339篇,占全校論文的0.82%(我國大陸高被引論文占比為1.02%);熱點論文17篇,占全校論文的0.04%(與我國大陸熱點論文占比持平)。2008—2017年,四川大學國際④合作論文8827篇,占全校論文的21.37%⑤,呈逐年上升趨勢。但總體上略低于世界和大陸平均水平。四川大學的國際合作論文的分類標準化影響力為1.57,為全部論文的分類標準化影響力的1.7倍,高于大陸國際合作論文分類標準化影響力(1.54)。
國際論文中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分別為占國際合作論文的2.11%、0.15%,遠高于大陸國際論文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1.02%、0.04%的占比。國際合作論文主要分布在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四川大學國際合作論文數超過200篇的學科有:臨床醫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數學、口腔醫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環境科學與技術、生物醫藥工程。和余新麗[17]的研究結果———2003—2012年985高校合作論文熱點學科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環境科學與技術、地球物理學———基本吻合。
二、對科研論文合作數據的分析
(一)國際合作論文的發展情況
從科研論文國際合作占比逐年變化情況來看,在1980—2015年的30多年間,四川大學的國際合作論文占比相較于世界平均水平由10%左右的優勢,越到近年越小,目前已低于世界均值水平。中國大陸均值和世界均值關系大體一致。與全球平均水平及世界一流大學對照看,哈佛、牛津、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國際論文占比在上升,且發展速度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球論文的國際合作在加強的同時,四川大學的國際合作發展的速度落后于世界平均發展速度。但從論文的分類標準化影響來看。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我校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到合作研究,論文的影響逐漸在增強,從之前的0.5逐漸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⑥,近年已超過1的世界平均水平。
(二)論文影響力與論文數
從四川大學與各國家或地區科研論文國際合作的情況(見圖4)來看,四川大學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論文數前25)的合作論文數和分類標準化影響力之間大體表現出分類標準化影響力呈現出隨著合作論文數增多而降低的趨勢。在用對數模型擬合所有國家或地區與四川大學合作發表論文數與CNCI之間的關系后,發現這種相關關系確實存在(相關系數R為0.555,R2為0.308)。當排除合作論文數較少的影響后,這種趨勢越加明顯(相關系數R分別為0.762、0.833,R2為0.581、0.694)。
這主要是因為四川大學是高水平科研合作的參與方,而不是牽頭方。與以色列、奧地利、挪威、丹麥、印度、西班牙等國的合作主要是某影響力更大的研究在全球動員了更多的機構,涉及到了我校,而這種大范圍的動員本身也增加了其研究的影響力。四川大學與這些國家的合作更多的屬于間接合作。四川大學與各機構的合作論文數與影響力之間的這種趨勢并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與各國際機構合作論文的分類標準化影響力并不會出現隨著合作論文數增多而降低的趨勢。
(三)國際研究合作中的語言影響
WoS數據庫SCI/SSCI/A&HCI索引2008—2017年收錄的四川大學研究(Article)和綜述(Review)類論文主要以英語為主,約占97%,其余漢語論文約占3%)。從四川大學發表的英語和漢語論文情況來看,英語文獻在CNCI、引用貢獻率、熱點論文占比、高被引論文占比等各方面的表現都好于漢語文獻。值得反思的是這種情況是英語本身的影響力大于中文,是中文期刊的水平低,還是世界學術語言本身帶來的影響呢?從WoS收錄的論文來看,英語在全球學術語言中無疑占有絕對優勢,占比超過96%。
且從全球較為通用的語言發表的學術論文情況來看,同比例引用靠前的英語論文在引用情況和高被引論文占比上也遙遙領先,其中CNCI達到了16.09,高被引論文占比超過了88%,其他語種引用靠前的同比例論文的CNCI還不到1,高被引論文更少。因此,四川大學英語論文表現較好源于英文學術語言在國際上的影響遠大于其他語言,是世界學術語言體系本身的影響(可以參見程宗明的討論[18-19])。
(四)國際論文合作與聲譽和排名
在高校發展和“雙一流”建設中,一般都認為國際合作多了國際聲譽自然就高了,事實是否如此呢?國際合作論文是怎樣影響大學和學科的聲譽以及排名的,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大?為此,綜合運用回歸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統計方法(相關領域的研究方法請參見浦墨等[20]、任全娥[21]的研究),對國際合作論文對大學和學科的聲譽和排名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此探討國際合作論文指標分別與大學聲譽及排名、學科聲譽及排名關系。目前全球大學四大排名中僅有QS世界大學排名、USNews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有與國際合作論文相關的詳細數據。這里專門選取了QS世界大學排名(2016—2018年)、USNews全球最佳大學排名(2017—2018年)及學科排名(2017—2018年)數據為例來進行分析。
1.國際合作論文與研究聲譽
通過對2017—2018年度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的數據⑦的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國際合作論文數和全球研究聲譽、地區研究聲譽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而國際合作論文比例對全球研究聲譽沒有影響,僅對地區研究聲譽有顯著影響⑧。全球研究人員可能不太重視高校的國際合作論文比例,而對高校相對熟悉的地區專家則重視這一指標。
三、對一流大學建設的啟示
(一)采取跨越式的發展路徑發展國際合作研究從前面的數據來看,中國大陸的國際論文合作比例相較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優勢到近年已逐漸縮小,主要是由于之前有合作研究的論文才能發表到WoS等數據庫收錄的期刊上,而目前更多非國際合作的論文也發表在WoS等數據庫收錄的期刊上,反映了大陸高校的國際合作程度已逐漸趨近于世界平均水平。對于中國高校而言,大陸高校要想加快國際合作研究的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采取跨越式的發展路徑,才能實現在國際合作研究的快速發展。
(二)提升科研的國際合作水平,提高大學排名位次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提升國際合作水平,提高世界大學排名的位次,進而提升大學的質量和水平:
1.應大力支持學校的研究人員參與、牽頭和主導國際高水平合作研究。目前高水平的研究更多的以國際合作的方式完成,研究的水平越高,需要在世界范圍內動用的知識、能力也越多。參與世界范圍內的高水平研究,不僅可以了解世界的學術發展動向,而且可以快速走向學術前沿。從國內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研究是提高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還應積極更新學校的學科知識體系,支持學校的研究人員從事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牽頭和主導國際合作項目。這種牽頭與主導在建設科技強國的背景下,需要上升到國家層面,而不僅僅是各個高校自己的事情。要不斷提升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做到真正有能力進行前沿研究,從而破解“和某一地區的合作擴大后,合作的水平就會降低”的現象。
2.應鼓勵校內人員多發表英文論文。這種主張雖然和國內研究發表英文期刊不利于推動國內研究和應用水平的提升[28-29],不利于科研投入效益的最大化[30-31]這一觀點相背。但國內期刊資源極為有限,且組稿、審稿過程中過多關注論文本身之外的諸多因素[32-34],極為不利于學術成果的正常擴散。國家層面應該以此構建良好的學術環境,創建健康的研究生態,各高校要積極參與其中。但僅從擴大學校研究的國際影響,和提高學校、學科的國際聲譽來看,鼓勵英文論文的發表既有利于國際交流,又有助于更快捷地與國內外同行信息交換,提升和保持研究的前沿性,因此顯得急切而必要。
3.應鼓勵多發表國際合作論文。鑒于國際合作論文數目前對學校和學科聲譽的重要影響,而目前大陸高校普遍處于國際合作論文數量還較為有限的階段,擴大合作論文數量會較大提升學校和學科的研究水平和聲譽,鼓勵學者多發表國際合作論文成果,擴大國際合作研究的數量,是現階段較為有效的發展策略。
4.提升論文質量,做大做強高端論文,并針對性地選擇宣傳方式。在提高國際合作論文數量的同時,又需要提升論文的質量,并擴大高端論文的數量。鑒于前面的數據揭示的高端論文對聲譽和排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數量上,因此學校可以通過此特點,選擇有較大影響力的媒體在世界范圍內宣傳學校的高端研究及亮點,以點帶面提升學校、學科的聲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