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4月0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在現代社會企業中出現了員工流動性大,員工跳槽率高等現象,這也是高職畢業生就業面臨的相關問題,這對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以及企業長期的穩定是十分不利的,也給高職畢業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高職畢業生想要提升就業穩定率,就要正確認識到自己在社會扮演的角色,強化自己的“職業人”角色意識,做好角色準備,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這樣對于企業對于學生都是十分有利的,下面文章就主要介紹高職畢業生的社會角色樹立意識。
關鍵詞:社會角色意識,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
一對社會角色意識的認識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生活中要承擔很多社會角色。所謂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社會角色包含兩層意思。首先,任何一種角色都與一系列行為模式相關,一定的角色必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如病人既有配合醫療護理的義務,又有獲取健康教育、治療護理的權利。其次,角色是人們對處于一定社會位置的人的行為期待,如一提到教師,就會想到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等行為特征。應該說,人同時承擔著很多社會角色,在家里,是父母,是子女,是兄弟姐妹;在社會上,是朋友,是熟人;在工作上,是上司,是同事,是下屬。
了解了社會角色,我們再了解一下社會角色意識。王光星在《大學生如何確立社會角色意識研究》中指出:“社會角色意識是社會角色的扮演者或充當者,對自己的地位、作用、形象的理解和掌握的自覺性、準確性和傾向性的總體反映。”他認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具備文明意識、素質意識、責任意識、參與意識等角色意識;在就業市場中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法制意識、團隊協作意識、艱苦創業意識等角色意識;在進入職業社會前要樹立角色數量增加意識、角色扮演水平意識、職業角色適應意識和職業角色變化意識。王光星先生的這些觀點無疑對高職畢業生樹立社會角色意識有著較強的指導作用。
二高職畢業生在角色轉變上存在的問題
高職畢業生是第一次進入社會,更是第一次進入職場。面對陌生的職場,陌生的工作,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心里不踏實,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不知所措。高職畢業生初入職場在角色轉變上存在的問題常常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心理上的問題。依賴思想仍然存在,自立能力不強;自以為是,看不起眼前的工作,對未來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喜歡挑毛病,斤斤計較,在小問題上患得患失;自我反省意識較差,職業心理調節能力不強,對于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
第二,工作上的問題。創新能力不強,不能很快適應工作,進入工作角色;自制力不夠,責任心不強,有時上班閑聊,不能主動工作;錯誤地認為“會混”就行,不必踏實工作,“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不太適應新的工作時間和方式,工作所需專業技能不能熟練運用;不能正確評估和看待自己的工資待遇,甚至公私不分,貪圖小便宜;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善從團隊角度考慮問題。
第三,學習上的問題。以工作為由放棄或忽視學習,不注重學習工作單位所在行業的專業知識,不注重學習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不注重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學歷,不注重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注重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專業應用能力,不注重面向未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
第四,人際關系上的問題。習慣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單純的關系,不善處理與同事、領導間的關系;容易走極端,要么過于熱情,要么被動應付;常常抱怨上司看不到自己的成績;對于別人的批評,總是要找出理由解釋;容易被周圍人的錯誤觀念或不正常情緒所感染;有時不知不覺被人利用或陷入小圈子。
第五,環境適應上的問題。環境適應能力不強,有的不習慣氣候,有的不習慣當地的飲食,有的不習慣較強的工作節奏和較長的工作時間,有的不習慣單位嚴格的管理,有的不能吃苦耐勞,有的總是抱怨周圍的環境,認為自己不如意的主要原因都是外部環境所造成的。
三高職畢業生如何增強就業適應能力
高職畢業生初入職場不能很好地轉變角色,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那么,高職生到底該怎樣增強就業適應能力,盡快適應自己的社會角色,在就業單位站穩腳跟呢?讓我們首先來看看小李的成功做法。
小李,是湖南某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高職女生,畢業后她與同班的幾位女同學一起到深圳一家韓資電子公司應聘。韓資公司的待遇相當高,但是要求應聘者要先從清潔工做起。一幢8層高的大樓,幾個人要將其清掃干凈,需要起早貪黑地干上8~10個小時才能完成。其他幾位女生都忿忿不平地走了,只有小李留了下來。她一點也不嫌棄自己手中的這份工作,每天手不歇、腳不停地埋頭苦干,把整幢大樓打掃得清清爽爽。小李的勤懇態度得到了視察主管的高度贊揚和充分信任……10個月后,她成了這家韓國公司的第二財務總監。
小李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她能夠及時的轉變自己的角色,樹立起角色意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服從公司的安排,同時自己又非常吃苦耐勞,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總之一句話,她的就業適應能力特別強。小李能很快轉變自己的角色,調整自己的心態,甘于從最辛苦、最基礎、別人不屑一顧的工作做起,從內心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很快適應工作環境、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最后她成功了。
由此,我認為高職畢業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切實轉變社會角色,樹立角色意識,增強適應能力,主動適應就業崗位。高職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就從“學校人”變成了“職業人”,這就意味著高職學生不能再依靠父母的供給和資助,而應當以自己的本領為就業單位工作從而獲取勞動報酬,以自己的行為承擔社會責任從而確立自己的“社會人”形象。
總結: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讓高職畢業生樹立起“職業人”的角色意識。高職生首先要著力提高自身的自立能力,主動放棄依賴老師和父母的思想;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愛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只要是職業崗位要求做的,不管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都應該高高興興去做;要提升抗挫能力,敢于直面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工作中不可以情緒化;要按照崗位要求去和他人合作,善于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包括和你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因為這都是角色需要的。
推薦閱讀: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策略
這篇就業類核心期刊論文發表了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策略,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看到目前衡陽發展經濟所具備的優勢特征。論文首先對“新常態”的經濟發展認知進行了闡述,衡陽市地處中部,在地域位置和政策覆蓋上都有優勢,但是經濟的發展不僅要依靠政策,還需要人才的供給帶動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