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2月2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在新的發展階段,落實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保障農產品安全,打造優質農產品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結合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全過程,剖析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發展和安全監管現狀,提出通過追溯、監管、預警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以強化農產品安全監管,促進吉林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安全監管;追溯管理;電子商務平臺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內在價值,包括在生產、貯存、流通和使用過程中形成、殘存的營養、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級、規格、品質等特性要求,也有對人和環境的危害等級水平的要求。吉林省是農產品大省,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巨大,由于農產品的安全監管過程愈加復雜,為確保電商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在生產、貯存、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嵌入到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全過程,逐步構建和完善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發展概況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生產環節方面生產環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加強農產品源頭治理。近年來,吉林省針對農藥使用過量、高毒高殘留農藥等行為嚴把質量源頭關。通過擬定相關技術標準,進行標準化監測,并通過監測結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庫,進行生產記錄,建立完善的電商平臺投入品監測監管檔案,并實現統一管理,加強電子商務農產品的源頭把控。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加工環節方面
農產品加工產業作為吉林省第三大支柱產業,長期以來存在著加工增值不夠、加工業產業效率和營銷水平較低、企業空間分布較散、加工程度不高等問題。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相繼出臺了促進農產品加工加快發展的政策意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財政獎補支持力度,落實稅費減免、用地、用電、人才等優惠政策。2021年,吉林省啟動建設了國家級人參、水稻、黑木耳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8個產業強鎮和3個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中央扶持資金總額達到10億元以上,同時啟動創建6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和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園區化、集群化、全產業鏈發展。
圍繞推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著力實施重大項目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園區創建、創新轉型升級、原料基地建設、品牌打造、農產品流通降本增效等七大行動,集中資源力量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優做強。進入新階段、開啟新征程對農業農村來說是全面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物流環節方面
2020年,吉林省畜牧業養殖業產值達到1547.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2%。2021年上半年,吉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52.92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但是,吉林省地處東北,物流成本較高,主要以常溫物流和自然物流形式為主,一定程度拉低了吉林省農產品的整體優勢。從全省范圍看,農產品物流比較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沒有形成大規模有效流通;網絡的信息覆蓋率偏低,信息化平臺未能在農產品流通市場發揮作用,沒有實現電子商務信息化物流環境;物流技術與物流服務的融合與應用需要進一步提高。
(四)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銷售環節方面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吉林省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數量也在逐步增加。吉林省農產品進行網上展銷,共組織了60多個名特優農產品供求信息,參加網點展銷洽談會,100余萬噸農產品交易成功,交易額達10億元。吉林省的農產品電商已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保障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質量安全是實現農產品電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表示要貫徹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優化農產品供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國辦發〔2015〕59號)等法律法規及文件也作出相應規定,要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覆蓋面廣的農產品檢測中心,切實保障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
在許多電商農產品發達的省份,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擴大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面;二是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三是大力發展“三品一標”電子商務;四是積極培育農產品電商品牌;五是健全電商農產品品牌服務體系;六是加強政策支持和宣傳引導[1]。
近年來,吉林省不斷強化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努力提升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通過政策引導、建設基地、搭建平臺、引入項目、培育網紅、直播帶貨、拓寬渠道、創新模式等積極促進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全方位地對電商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管。
目前,吉林省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創建綠色、優質、標準化生產基地,強化農業綠色生產;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專項監測,重點對產地土壤和灌溉水中重金屬進行監測,加強產地環境治理;不斷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加強追溯和誠信管理,推進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平臺應用,加強日常維護,建立追溯管理試點補貼機制,將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平臺管理[2]。
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監測、執法監管及制度建設等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現有的監管手段難以滿足農產品快速發展的監管需求。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尚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完善,沒有建立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統一的監管體系,檢測設備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影響監管面;技術力量薄弱,檢驗監測效果不明顯。
(二)現有預警機制相對滯后農產品安全預警是對農產品安全運行狀況進行監測、識別與預控,判別農產品安全風險發生的領域與實踐,采取必要的制度、組織、手段和監管保證農產品的供給安全。目前僅依靠消費者投訴或是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才被動管控,監管機制相對滯后。
(三)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缺乏有效銜接為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和各省區市及地方都建有農產品追溯平臺。國家追溯平臺的覆蓋面廣、信息量大,但是需要與各省區市、地方農產品追溯平臺對接,否則難以實現對各地區農產品安全的全面監管。目前,各級監管平臺執行自己平臺設定的追溯標準,沒有完全實現與上級平臺的數據對接,數據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導致各級平臺執行的安全指標沒有統一的標準。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吉林省農產品安全監管措施
(一)加強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積極引導電子商務環境下各地區農產品信息化建設,加強農產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督查和指導力度,完善監管長效機制。
1.建立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全省范圍內建設智慧鄉村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數據服務平臺將衛星遙感、食品監控、氣象監測、無人機航拍、地面傳感五大數據融合應用,建立統一監管監測標準,通過智能檢測手段對農產品監管,保證電商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
2.建立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是圍繞“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管理理念,將網絡技術、條碼識別技術、區塊鏈技術、物聯網采集技術、防偽標簽技術等綜合應用到溯源系統,包括區塊鏈物聯網采集平臺、農業溯源運營管理平臺和消費者掃碼溯源終端的小程序或APP端,具有生產企業、生產地、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環境、生產流程、質量監測)管理、監測數據管理、條形碼標簽設計和打印等質量安全溯源功能,可以將采集數據上傳鏈接區塊鏈并提高監測結果的利用,做到一物一碼,加強監測結果分析,做到早發現、早預防,防范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發生,對監測不合格的產品追溯源頭,并依法查處[3]。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建立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監督、管理、支持和決策的依據,為企業建立包含生產、物流、銷售的可信流通體系,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信息鏈查詢信息。
3.建立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推廣體系。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增強服務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推廣隊伍。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推廣電商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管理,提升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營造良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輿論氛圍。
(二)通過農產品安全預警機制進行全程監控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安全預警機制,結合已有的信息化數據平臺,通過全過程化的實時跟蹤監控,構建全過程全方位電商平臺農產品安全預警機制,實現農產品從源頭到銷售等多環節的信息共享和供應鏈聯動預警機制,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動態監管。對于處于警戒狀態的數據節點,通過系統效應響應,應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將損失控制在最低點,有效實現全程監控。
(三)實現各級追溯平臺的數據對接,建立統一的安全指標標準建立電商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統一的檢測標準,通過對農產品基地的集中化管理,加強監督和監管的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和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內容,包括追溯、監管、監測、執法四大系統,為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監測機構、執法機構以及廣大農產品生產者、社會公眾提供信息化服務。生產過程信息需要在省級及地區追溯平臺操作,由地方監管部門進行本地有效監管,逐級完成地區、省級追溯平臺與國家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有效對接和融合,實現數據聯通和共享。
四、結語
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促進電子商務農產品快速發展是當務之急。保障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安全,建立農產品安全監管模式,是一項長期的保證民生健康的基礎性工作。同時,又是以農業部門為主、全民參與的安全行動,需要齊抓共管、合理推動,保障吉林省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切實從源頭上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更好地促進吉林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有力推動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湖北省農業廳.關于加強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培育電商品牌的通知[R].2015.
[2]劉芷豪,李秀娟.基于“互聯網+”吉林省農產品供應鏈質量監管體系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8):84-85.
[3]許世衛.農業大數據與農產品檢測預警[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4,16(5):14-20.
作者: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