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檢查井屬于地下管網系統的關鍵節點,其質量好壞對城市的穩定運行、人民生活及環境健康有重要的影響。相比于傳統的現場砌筑檢查井施工技術,模塊裝配式混凝土檢查井施工工藝具有高效高質量、易于快速拼裝、綠色環保的優點。基于此,該文提出了一種模塊裝配式混凝土檢查井快速施工技術,強調模塊吊裝和防水施工環節,該工藝可有效減小施工成本、提高安裝效率,且井體成型質量和密實性好,可達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效果,以保證管網系統的穩定正常運作。
關鍵詞:預制檢查井;模塊裝配式施工;混凝土;節能減排
0引言
近年來,我國城市頻遇暴雨等極端天氣,大量降雨給城市既有排水系統帶來了很大挑戰,甚至引發城市內澇、道路積水等次生災害。因此,具有優良排水能力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日益受到重視,地下管網系統的建設規模增大、質量也不斷提升。檢查井是地下管網運維檢修的垂直通道,其施工質量的好壞是決定地下管網系統能否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1-3]。傳統的現場砌筑檢查井方式工藝較為落后且機械化程度低,井體強度低、耐久性差,施工工期長且易造成對道路交通安全的不良影響。
與現場砌筑工藝相比,預制混凝土檢查井以其產品生產精度高、現場安裝速度快的優點,受到工程界重視[4-6]。整體預制檢查井自重大、吊裝不便,采用該工藝時為施工帶來了諸多困難。本文結合裝配式混凝土構件吊裝技術,將檢查井拆分為上井室、下井室和調節圈等模塊,于工廠進行模塊制作,運至檢查井施工地點進行拼接成型,通過涂抹防水砂漿及JS涂料作為接縫防水措施,據此研發出一種模塊化裝配式混凝土檢查井快速施工工法[7-8]。該工法具有模塊制作效率高、現場安裝高效且成型質量好、井體整體性高等特點。
1工藝原理及特點
1.1工藝原理
將檢查井劃分為調節圈、上下井室等模塊,下井室預留洞口用于連接排水管材;上井室承接井室頂板作為檢查井的中間連接部件;調節圈可實現各模塊標高微調,減少地基沉降帶來的影響。在實際施工時,基于工程實際情況,確定各模塊具體尺寸并在工廠進行預制,于現場開展裝配式吊裝,并采取防水措施,確保預制模塊間的縫隙密實,保證檢查井的密閉性能。
1.2工藝特點
根據常規貨車起吊能力,將檢查井劃分為上部井室和下部井室,分別進行預制,避免了整體預制對運輸、儲存和現場吊裝帶來的困難。使用貨車自帶吊車即可將檢查井直接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安裝,不需要大型運輸、吊裝機械,更有利于實現現場簡易快速安裝,縮短工期,施工成本也得以有效降低。采取基本的勞動力配置,結合裝配式混凝土豎向構件的定位、垂直度控制方法,即能完成檢查井的現場裝配施工,施工效率高,質量可靠,節能環保,可大大降低勞動力成本。預制檢查井通過企口連接的形式拼裝后形成整體,避免磚砌檢查井因砂漿收縮等原因產生沉降,井體采用加筋混凝土制作,剛度高、接縫少,能避免斷裂,減少滲漏,可提高管井生命周期,為城市給排水管網體系的正常運作提供堅實保障。
下部井室采用“內低外高”式做法,既有利于井內的集水不易向外滲漏,又有利于井外周邊的水向井內流,達到集水的良好效果。預制檢查井模塊不易滲漏、斷裂,使用壽命較長,安裝后具有較好的整體性,在回填和日常使用過程中抗變形能力強、耐腐蝕性更好,可有效避免因不均勻沉降帶來的馬路陷阱。相比于其他方式,預制混凝土檢查井能夠大幅減少因檢查井質量問題造成的相關人力和物力的經濟損失,減少因檢查井質量問題引發的交通擁堵和事故,降低后續維護成本。
2工藝基本流程
2.1施工準備
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提前確定檢查井詳細施工參數,如井號、井槽與井口高程、管線中心點標高等。基于上述參數進行深化設計,確定檢查井類型、細化模塊尺寸、編號、材料等,為后續構件的生產制作提供技術指導。
2.2檢查井預制模塊生產
(1)依據模具圖紙,拼裝帶底座整體下井室、上井室、井室頂板、調節圈、井支座和井蓋等各部分模具。在模具接縫處密實粘貼寬40~50mm、厚度為2~3mm的橡膠條以防漏漿,同時模具內表面均勻涂刷脫模劑。(2)按照設計圖紙綁扎鋼筋,并放入預制鋼模板內,做好預制澆筑前的各項準備。(3)澆筑帶底座整體下井室時,為保證底座與下井室井壁一次性成型,宜將模具倒立后,底座底面朝上放置,根據下井座模塊高度進行分次澆筑,控制澆筑高度小于30cm,整體澆筑完畢后,及時抹平底座面。
(4)將構件放置于養護車間,進行自然養護。(5)預制模塊運往至現場前應進行模塊外觀等質量檢查,并進行下列尺寸誤差檢驗:①模塊表面平整度≤5mm;②井室尺寸誤差≤10mm;③踏步的垂直距離、水平距離、外露長度≤5mm;④預留洞口尺寸、中心線位置≤5mm;⑤井室的垂直度≤6mm。(6)現場堆放將預制檢查井構件直接運輸吊放至安裝位置,提高現場施工場地利用率,減少大面積堆場和二次吊運。
2.3土方開挖
(1)開挖前,測量放線人員應掌握各檢查井標高及坐標,針對各檢查井進行正確放線。(2)土方開挖時,應井坑與管溝溝槽同時施工,根據設計圖紙,控制好管道底部與井坑底部標高,且應保證管線中軸線部不偏離井座中心。(3)井坑開挖坡度應同管溝溝槽一致,且不得超挖,避免擾動基土。若遇雨季,或開挖地段地下水位較高時,開挖時應同時注意排水,以降低水位。(4)土方開挖后立即開展地基承載試驗,確認地基承載力高于100kPa方可進行后續施工。(5)開挖至離設計標高200~300mm處時,應停止機械開挖,人工清槽,挖至設計標高。
2.4地基處理與墊層施工
(1)地基處理地基處理前應進行壓實度、平整度、最優含水率、基面標高等指標的檢查,處理后應保證素土基槽壓實度不小于0.94,防止后期不均勻沉降。(2)墊層施工開挖地基經現場監理驗收合格后即可施工墊層。灑水濕潤基槽后,利用高周轉次數的定型鋼模支模,并澆筑墊層混凝土,保證墊層平整度。
2.5模塊吊裝拼裝
(1)墊層強度合格后,用全站儀測出管道中心的平面位置,并用墨線彈出。(2)現場使用貨運吊車進行裝配式混凝土檢查井預制模塊的吊裝施工。吊裝下部井室整體模塊時,應注意保持井壁垂直、底座水平放置于井坑內,同時確認預留接口落地位置是否與給排水管材預安裝定位相契合,確認無誤后將下部井室放置于墊層表面。吊裝上部井室與下部井室時,接觸面采用1:2防水砂漿處理封縫。(3)吊裝施工時,應配置4~6名作業人員,其中1~2人負責槽邊掛鉤,2~4人負責調整槽內方向。
2.6管道與檢查井銜接
(1)管道接入前,截面下部120°范圍內應均勻涂抹防水砂漿。井室預留洞口內用清水濕潤洞壁及管壁。(2)管道接入下井室模塊時,應保證管口模塊外邊緣平齊井室內壁,套管對齊管道圓心插入,確保無偏心位移、外圈縫隙均勻。(3)管道順利接入井室預留洞口后,填滿防水砂漿,直至管道兩側和上部;進行插搗,以保證飽滿,抹出三角狀收縫,寬度50~60mm,最后擠壓管道至砂漿溢出,確保擠壓密實。(4)封堵接縫時采用1:2防水砂漿(強度≥5MPa)嵌縫,厚度控制在10~15mm,嵌縫后表面反復涂刷2~3道JS復合防水涂料。
2.7閉水試驗及溝槽、井室回填
(1)在管道、檢查井安裝驗收合格后進行閉水試驗,向井內進行三次注水,觀察3天的滲漏情況,若有滲漏,采取措施及時處理。(2)應在接縫防水砂漿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70%時,進行檢查井回填施工,與管道溝槽回填同步進行。施工時應以井室為中心,對稱回填、均勻夯實。(3)回填時,管底基礎至管頂以上500mm標高范圍內,須人工回填并保證壓實度。后續可采用機械回填,保證每層回填高度控制在200mm內。
3結論
(1)將預制檢查井拆分為上下井室、調節圈等若干模塊,預留洞口,便于管道的快速接入、上下井室調節圈實現標高的調整,保證整體功能齊全,具有良好的可調整性和適應性。(2)現場墊層施工后即可開始拼接施工,僅需數次吊裝,井體即可成型,高效便捷,克服了傳統整體檢查井對機械要求高、吊裝不便的缺點,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3)模塊采用“內低外高”式做法,利于井內集水不滲漏、井周水內流。接縫采用兩道防水,接縫封堵密實,防水效果良好。該工藝發揮了裝配式構件施工效率高、質量易控制的優點,系統化、規范化了裝配式混凝土檢查井的全過程施工(包括模塊制作、進場安裝、吊裝就位以及接縫封堵等)。施工簡易、綜合成本低、施工質量高,且符合“四節一環保”綠色發展理念,對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推動行業進步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侯緒冉,孔亮,張愛中,等.裝配式預制鋼筋混凝土檢查井在工程中應用探討[J].安徽建筑,2017(4):116-118.
[2]魏麗,胡世金.淺談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檢查井及其施工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7(7):215-216.
[3]余洪方,劉遠祥.國內外預制混凝土檢查井調查與分析[J].混凝土世界,2015(10):14-17.
[4]余濤,趙于鵬.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檢查井優化設計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0(3):33-34.
[5]董慧,韋勇.淺談混凝土模塊式檢查井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1):150-151.
[6]張帆.市政排水檢查井的應用研究探討[J].福建建設科技,2015(5):81-82.
[7]莫佳杰,陳勇,麻堅,等.新型裝配式預制混凝土圓形電力工作井的設計與制作[J].混凝土,2020(3):132-137.
[8]陳奕.道路檢查井的適用性分類[J].城市問題,2013(4):31-36.
作者:段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