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24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內容摘要:目前,我國零售業態處在快速演變的過程中,其仍然面臨著實體零售業發展緩慢、網絡零售業缺乏體驗等問題。而在此過程中,流通效率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刻影響著零售業態的演變進程。基于業態演變視角,本文對零售業流通效率進行了對比分析,旨在為促進我國零售業的健康發展奠定理論基礎,并得到以下研究結論:業態演變是否能夠迎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零售效率的高低。目前,實體與網絡兩種零售模式保持著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關系,而非對立、矛盾的關系。流通效率因子各指標在近些年來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且增長趨勢較為平緩。隨著電子商務流通因子的引入,批發零售業的增加值和新流通效率之間呈現出顯著的相關性,電子商務對于提升流通效率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
關鍵詞:線上線下;業態演變;流通效率;網絡零售業;實體零售業
2020年9月,由商務部流通促進中心撰寫的《中國線下零售小店數字化轉型報告》正式發布。這是國家部委首次針對線下零售小店發布的專題報告,同時也說明零售業態發生的顯著變化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隨著電子商務在國內的快速興起,全新的商業模式日益成熟,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網購平臺也應勢而起,取得了輝煌的經營業績,這不僅改變了國內零售市場格局,也深刻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一方面,網絡零售業取得的重要發展成果使得大量實體零售企業開啟了觸網之路;另一方面,許多消費者前往實體零售商店僅僅是為了體驗商品,并不打算直接進行消費,而是轉向網絡端進行購買并等待物流配送,這一全新模式代替了傳統的消費方式。在上游供應鏈與網絡零售企業均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實體零售企業要尋求經營效益的突破便只能在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流通環節投入更多精力,因此流通效率對于零售業的演變而言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本文針對當前網絡、實體零售業的發展狀況,從零售業業態演變視角出發,對流通效率進行了比較分析,旨在引導零售業態的科學演變與零售企業的健康發展。
零售業態演變機理
(一)新業態出現機理
1.消費需求多元化對新業態影響機理。
流通環節離不開零售業,零售業具有鮮明的經營特點,能夠通過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交流的方式銷售商品,在銷售過程中能夠更加準確直觀地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并針對消費者需求進行改變,從而實現零售業態的創新。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人們對于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種情況下零售業想要繼續占據有利的市場地位就必須積極進行企業內部革新。消費者主權理論明確指出消費者的主導作用,如今消費者對于消費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生存需求,而是更多地關注產品質量。
為了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零售業在業態演變過程中要保證信息的公開性,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和服務態度。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零售業的變革和發展,零售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需要改變經營策略,加大對消費者鐘愛品牌的推銷力度。除此之外,房租和人工等費用的支出會導致實體零售企業的產品價格高于一些網絡平臺,此時經營者可以從產品質量上入手,對商品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從而吸引更加關注產品質量的消費者。
購物體驗、服務喜好、價格喜好以及質量喜好等都直接反映了消費者的消費傾向,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零售業態開始進入變革時期,并且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等因素之間有著緊密的相互作用關系,這些因素的改變也會造成消費者消費需求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社會經濟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零售業態和消費者需求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消費者一旦產生了某種需求,相繼就會產生對應的業態,消費者在這方面的需求越多,就會推動這些業態成為主要業態形式,主業態的存在也會受到其他新興業態的沖擊,但是在客戶的需求依然存在的情況下,這種業態便不會消失。
2.西方零售業態演進理論對新業態影響機理。
西方零售業態演進理論認為新舊兩種業態存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新業態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彌補服務和價格之間的真空地帶,新舊兩種業態可以互相彌補不足,他們所面對的消費者對象不同,因此兩者之間在本質上并不存在相互競爭的關系。零售業態的存在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樣,都在經歷一個從出生到衰敗的生命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他們可能會經歷成長、創新、成熟和衰敗等生命過程,但是每一個階段都會收獲不同的體驗。當業態演進的過程處于創新時期,這種新的業態還不能占據市場的主要地位,此時舊業態還是市場經營的主體,但是市場的主要業態還是會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改變而不斷發生變化。
零售業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零售業態會不斷地尋求更高的發展層次,為了適應消費者的整體需求,一個普通零售企業的發展狀態往往是從雜貨店起步,再歷經超市、專業店等經營形式,最終發展到大型的購物中心。新業態會隨著消費者需求而不斷萌芽,舊的業態也會一直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在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時,主要業態形式也會隨之改變,從而增加市場中零售業態類型種類,最終滿足消費者的各種消費需求,提高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的滿足感,為其提供更好購物體驗。
(二)新舊業態融合發展機理
1.正反合演化機理。
根據正反合演化機理的哲學解釋,否定和肯定是相互包含的,事物總是在矛盾中尋求平衡的關系,在自我認知和辯證否定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已經進入了內涵式發展階段,零售業態的變化大多是在舊業態的基礎上衍生出新的業態形式,這種新興的業態形式極具時代特色,是舊業態革新與升級后的產物。在20世紀90年代,連鎖店形式開始浮出水面并逐漸取代了傳統零售店。隨后在21世紀初,我國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升,在這個時期我國成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之一,外貿經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隨后產生了很多連鎖店和超市。
除此之外,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國內市場帶來了重創,但此時國內的信息技術水平已經基本成熟,很多商家開始采用線上零售的經營模式,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改變,也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極大沖擊。這種線上零售方式,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在整個經濟發展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也吸引了大批研究人員對零售業態在未來的發展進行深入研究。
如今實體店的零售經營現狀不容樂觀,線上零售的銷售額逐年攀升,結合正反合演化機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可以認為未來的市場發展狀況不是實體店的零售消亡以及最終線上零售占據整個市場,而是兩者相互融合發展、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發展。實體店零售具有直接與消費者交流、方便為消費者提供高水平服務、產品質量有保障等優勢,雖然其商品價格會略高于線上渠道,但是對于注重商品質量的消費者來說,仍具有一定吸引力。放眼未來零售業發展,其形式很有可能是實體經營店作為體驗店,線上作為零售店。這樣既解決了商品價格高昂的問題,也為消費者帶來了絕佳的購物體驗。
2.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機理。
生產和消費原本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但是由于流通過程的存在,三者之間成為了互通的關系。企業經營者要想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就應當從縮減中間環節成本消耗著手,提高企業的流通效率,為企業生產經營增加利潤創收。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以及商流等都是影響流通的關鍵性因素。實體店在經營過程中往往容易積攢顧客,并且商品運輸體系和銷售體系都比較完善,但是實體店在經營的過程中會產生店面租金、員工薪資、水電費、物業管理費等資金支出,導致資金不足、信息流通不暢等問題。
采用線上零售的方式則完全克服了這些缺點,與時俱進的經營模式使得線上零售能夠在收到客戶的真實訂單后再通知廠家發貨,避免了貨物滯留倉庫和資金不足情況的發生,大大提高了資金流動的效率。線上零售也存在缺點,例如供應鏈尚不成熟、網站等渠道建設資金不足、無法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在經營的過程中,線上和線下的經營者都會對現有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改善經營,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從而擾亂市場經營順序,大大降低流通效率。
基于消費者角度來說,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一般會比較關注商品的品牌、質量和價格這幾個方面的信息,較高的流通效率將有助于提高產品的質量并為消費者提供合理的銷售價格。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零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消費者對產品進行不合理的討價還價;在選擇支付方式時,可以選擇第三方支付,這樣在后期產生交易糾紛時,能夠便捷有效地為交易提供合法憑證,減少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矛盾。
基于政府角度來看,要想推動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就要盡快實現經濟的轉型,將粗放型經濟轉變為集約型經濟。政府部門應當履行自身的職責,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導企業的大規模發展,在傳統企業經營模式中注入信息化因素,提高企業的流通效率,打造積極健康的市場經濟發展氛圍。
業態演變視角下我國流通效率比較分析
(一)我國流通效率評價指標體系規模性指標。在本研究中,選取批發零售業工作人員和零售業集中度作為規模性指標。其中零售業集中度指標就是超出限額的零售額和社會零售總額之間的比值,是當前社會的產業自由競爭情況和流通業規模的重要衡量指標。周轉率指標。在本研究中,選取批發零售業流動資產周轉率和庫存率作為周轉率指標。一般來說,流通渠道的順暢程度和流通渠道效率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流動渠道越順暢,流通效率就越高。效益性指標。
在本研究中,選取總資產報酬率、人均銷售額以及物流效率作為效益性指標。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比值大小是影響流通效率的關鍵因素,較大的市場規模往往會對應較高的流通效率和流通效益。技術性指標。在本研究中,選取互聯網普及率和RδD經費作為技術性指標。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流通效率的提高,相關技術的發展水平也成為流通效益的重要衡量指標。
(二)傳統流通效率的主成分分析
因子模型的適應性分析。本文在對選取的指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采用了SPSS19軟件。在衡量所選取數據的適應性時,選取了Bartlett和KOM球形度檢驗的方法。KOM檢驗的系數值以0.7為界,如果系數值大于0.7,則說明各變量之間相關性顯著。Bartlett一般用來判定相關系數是否適合選用因子分析。對本次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發現,KOM和Bartlett的值分別為0.723和172.435,KOM值大于0.1且顯著概率值為0.001,遠小于0.5,因此能夠進行下一步的分析。提取主成分。提取的成分時要想滿足主成分條件,就要首先滿足特征值大于1,累計方差貢獻率超過75%,累計方差貢獻率的數值和1越接近,公因子所反映的原始信息就越多。在本研究中,從變量中選取一個特征值大于1且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0%的作為主成分因子,經過分析發現所選取的變量作為因子時都能夠反映較多的原始信息。
本文對流通效率因子的研究結果表明,各指標在近些年來均呈現出增加的趨勢,且增加趨勢較為平緩,流通花費在GDP總量中占比較高,要想趕超發達國家,依然需要繼續努力,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國內技術革新。我國傳統流通效率一直處在增加狀態,隨著電子商務流通因子的引入,批發零售業的增加值和新流通效率之間呈現出顯著的相關性,電子商務對于提升流通效率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
網絡零售業的發展對于增加零售業銷售額的作用是有限的,零售業經營者要想進一步提高營業額,必須要采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政策建議樹立起正確的理念,明晰網絡零售業態和線下零售業態之間的關系,為其劃分主次,尋求兩者的相互融合、共同發展,而不是隨意地取代某一成分,爭取為網絡和實體零售業態提供充足的市場生存空間。加強對流通業發展的重視,平等看待每一項發展政策,避免對政策產生歧視心理。
“重視生產,忽略流通”已經成為了國人經營的慣性思維,但是流通業是聯系消費和生產之間的重要橋梁,有助于實現產業的功能和價值。企業經營者在管理過程中要平等看待政府發布的政策,對流通業給予高度重視,推動產業升級。加大力度整合流通資源,建立集消費和休閑于一體的消費體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生存需求,會更多地追求高品質產品,提高使用過程的舒適度,而線上購物往往還難以給予消費者良好的體驗感,此時便體現了實體零售業的重要性。不管是電商還是實體店,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優勢都非常必要。
一方面,網絡零售業要拓寬線上銷售渠道,提高銷售人員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另一方面,經營人員要加強經營管理和資源整合,提高產品的流動性,減少商品的庫存量。向傳統產業宣傳電商優勢,鼓勵其進行經營轉型。企業要想尋求長久的發展,就要不斷提高人才質量以及企業內部的技術水平,鼓勵員工們充分學習現代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克服時空限制以及信息獲取的滯后性,加快資金流動,提高銷售量。
經濟論文投稿刊物:《商業經濟研究》創刊于1982年,是原國家商業部創辦的國家一級商業經濟類學術期刊,是我國商貿流通領域的重要學術陣地。期刊創辦30余年,為傳播商業前沿理論、促進流通創新發展、推動商貿流通變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行業內和學界具有重要影響力。
不斷完善企業的經營策略,減少不必要的審核過程,提高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適當減少對企業的稅收,提高企業的流通效率。目前,傳統的實體零售店正面臨著高昂的員工薪資、店面租金和水電費等開銷,給商品的正常流通帶來了極大阻礙,嚴重削弱了傳統零售店的市場競爭力,導致流通效率低下。這種情況下,國家要發布相關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資金流動性。
參考文獻:
1.黎傳熙,祁明德.異質性零售交易模式與流通效率的相關性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23)
2.呂建興,葉祥松.中國農產品流通效率及其演變特征——基于流通環節的視角[J].世界農業,2019(6)
3.孫偉仁,徐珉鈺,張平.渠道勢力、流通效率與農產品價格波動——基于中國2008~2016年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2019(4)
4.王歡.零售業發展規模的空間格局演變及區域差異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1)
5.吳蘭.基于零售業態演變的我國進口跨境電子商務業態分類[J].商業經濟研究,2017(20)
6.張瓊.移動互聯網+視域下零售業態演變路徑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2)
作者:楊守勇1博士生武勇2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