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6月20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這篇經營管理者論文發表了高速噴墨印刷對經營模式的推動,隨著我國出版行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圖書品種異常豐富,“試錯式出版”的經營模式必然給圖書出版企業帶來很低的庫存周轉率和極高的庫存報廢率。論文結合自身的生產特點和經營狀況真正走出一條通過數字化印刷實現經營模式創新之路。
關鍵詞:經營管理者論文,數字印刷,出版經營,模式創新
近年來,我國出版行業迅猛發展,圖書品種總數逐年增長。根據開卷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整體動銷品種數量約175萬種,新書品種數量約21萬種。在圖書品種屢創新高的背后,是單品種平均效益的下滑以及帶來的整個產業鏈條沉重的庫存壓力。事實表明,出版行業原有的品種規模型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所謂的大品種、大生產、大庫存、大報廢的粗放式生產經營模式已無法支撐出版行業的良性發展。圖書的庫存是衡量一個出版企業產品供給是否過剩的重要標志之一。每當出版企業的庫存增長達到一個相對高點的時候,就意味著產銷率下降,圖書產品出現了明顯的過剩,企業經營進入下行周期。
1“新技術”和“新思路”開創“新模式”
出版企業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出版市場及逐年遞增的圖書庫存,有必要跳出原有思維定式,利用生產新技術,更多學習互聯網思維,從中借鑒可取之處,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在出版經營模式創新上積極探索。
1.1新技術
數字印刷是印刷技術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的產物,是一個全數字生產流程,它將印前、印刷和印后整合為一個整體,由計算機操作、控制和管理。數字印刷相對于傳統印刷而言更加靈活可控。隨著數字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印刷生產企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其適用領域逐漸滲透出版行業。而高速噴墨數字印刷技術的出現以及成熟應用,在其印刷質量水平滿足大多數單色圖書質量要求的前提下,使數字印刷在一定條件下突破了成本限制和產能限制,單品種圖書可以采用小批量的生產模式,也可以進行多品種、高效率的規模化生產。高速噴墨印刷設備較平張數字印刷機的耗材成本大大降低,同時生產效率又有大幅度提升;而和傳統印刷機比較,其不存在固定成本(印版),即在一定印數條件下高速噴墨數字印刷機的生產成本要遠遠低于傳統印刷機,同時還能夠實現可變數據印刷,具有傳統印刷無法比擬的生產靈活性。高速噴墨印刷設備的出現,填補了圖書生產環節超短版印刷和傳統印刷起印數量之間的產能空缺,同時也給出版企業解決行業頑疾—“圖書庫存”問題帶來了希望。
1.2新思路
針對出版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出版企業應著重從供給入手,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實現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落在提升出版企業的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上。此外筆者認為出版企業要想在行業大環境中繼續良性發展,還要側重于研究市場的特點、讀者的需求,采用適合自身圖書產品特點的精益化生產支撐體系,在合理控制圖書印制成本和確保印品質量的前提下,逐步走向“以需定產”,減少圖書庫存,降低圖書報廢率,來推動現代出版企業經營模式的創新。
1.3新模式
出版企業通過采用高速噴墨印刷生產方式來推動出版經營模式創新,主要的優勢在于出版企業具有充足的生產訂單,同時通過自身生產節奏的合理調整,可以達到生產節奏相對均衡,確保高速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高效能地運轉。筆者所在的單位人民郵電出版社從出版全局考慮,以數字印刷應用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互聯網+出版”生產經營新模式,積極加強數字印刷生產支撐系統建設,通過優化圖書出版流程,全面推廣數字印刷生產方式,采取購入高速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等措施,逐步推進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的轉變,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細化升級,從而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2推動“新模式”的實施措施
高速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如何使高速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高效能、低成本的運行,是人民郵電出版社非常關注的問題,因為這正是出版企業經營創新模式落地實施的關鍵。筆者通過出版社自身的探索和對國內多家高速噴墨印刷生產企業的調研以及對高速噴墨設備特點的充分研究,總結出以下4個方面。
2.1具備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的支撐
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用以支撐生產體系實現圖書訂單處理智能化、生產流程自動化、生產管理透明化,滿足營銷模式創新帶來的碎片化圖書訂單、多批次小訂數圖書訂單的需求。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將通過對訂單業務的統一管理,進行材料管理、成本核算和對接印刷企業等工作,處理我社出版物生產用途的電子文件在排版公司、出版社和印刷企業之間的傳遞管理,有效地解決出版社與印刷企業之間多次不間斷的往返取送校樣、確認生產文件準確性等諸多問題,使高速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快速地生產所有的超短版圖書,并且使出版社能自始至終監控整個生產和供應鏈過程。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大大提高印制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員配置,提高綜合效率,及時滿足我社出版物的生產需求。
2.2對生產文件進行標準化的處理
生產文件的標準化為高速噴墨印刷的順暢進行提供了基礎保障,出版物數字化生產的載體不再是傳統的軟片而變為抽象的電子文件,技術的革新縮短了出版物生產工序,但也對出版物生產文件的正確性以及完整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出版社數字印刷用的生產文件統一要求為PDF格式文件,做好文件字體嵌入或將文字轉為曲線,文件的圖片分辨率要不低于300dpi,色彩模式為CMYK模式。生產文件標準化,不僅減少了出版社內部編輯環節和印制環節的繁瑣溝通,同時生產文件在出版社和印刷企業之間傳遞管理的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2.3保持生產飽滿,充分釋放設備產能
高速噴墨數字印刷設備精密,設備運行前都需要經過嚴密的自檢啟動過程,一般用時比較長,需要2小時左右,所以設備頻繁啟停將嚴重影響生產效率;而高速噴墨數字印刷設備采用非接觸式生產,印刷設備通過噴頭將墨水高速噴射到承印物上,這種非接觸式生產能最大程度減少設備磨損,所以高速噴墨數字印刷設備適用長時間開機運轉,如果出版社能提供均勻且穩定的生產訂單,這樣高速噴墨數字印刷設備的產能也能充分釋放。
2.4根據設備特點整體設計圖書工藝
數字印刷較傳統印刷還存在一些工藝局限,而這可以在圖書前期策劃中避免。(1)白頁問題。白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編輯在策劃圖書面數時,考慮的是傳統印刷印張數,但數字卷筒印刷分切方式和傳統印刷折頁方式不同,傳統整印張的面數用在數字印刷中不一定整印張,所以有產生白頁的可能。目前沒有設備能夠清理多余的白頁,只能靠數字印裝企業手工撕白頁,此工序費時費力,這點使數字印刷的生產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建議保留白頁。為避免多余白頁影響圖書美觀,可以統一設計圖書推薦目錄、出版社宣傳頁、反侵權盜版聲明以及出版社防偽LOGO等內容。
(2)開本多樣化局限。高速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工干預,生產線將極具成本效益。但生產線又是全流程、多設備協同生產,在生產不同規格的圖書時需要各個環節設備調整尺寸,因此一旦圖書訂單開本形式多樣,造成用紙規格多樣,將大大增加各環節設備調試時間,從而降低生產線生產效率。為保障生產線的高效生產,需要規劃數字印刷圖書的開本尺寸,一條高速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盡可能集中安排常規開本來生產,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圖書的生產效率。
(3)專色局限。由于數字印刷設備無法印刷專色,對于有專色的封面只能用近似顏色模擬印刷。另外數字印刷成像原理和傳統印刷有本質區別,所以兩種方式生產會出現色差。
(4)復雜工藝制約效率。相比復雜工藝的圖書,平裝圖書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復雜工藝圖書整體工序多,不但生產成本較高,而且部分工藝還需要手工操作,大大降低生產效率。高速數字印刷生產線主要依靠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來提高生產效率,所以一旦圖書工藝復雜、需要手工處理,數字印刷生產效率的優勢將不復存在。此外復雜工藝都設有開機費,若工藝較多,圖書的數字印刷成本也將大幅增加。
3結語
考慮到現階段高速噴墨印刷的生產成本問題,對于圖書出版企業來說,筆者認為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數字印刷方式和傳統印刷方式將兩者并存、相互補充。所以為了更快地實現圖書生產向以銷定產的方向轉變并且更好地推動圖書出版企業出版經營模式的創新,在圖書策劃的初期就需要對產品未來的市場有相對準確的預測,對圖書類型也要有明確的定位,充分考慮在圖書的生命周期中,確保采用數字印刷方式和傳統印刷方式相互轉換的順暢,圍繞數字印刷生產的優勢特點來設計。
參考文獻
[1]滕泰.供給側的覺醒:從財富原點再出發[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2]賈康,蘇京春.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劉筱霞,陳勇常.數字印刷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4]陳黎歐.高速噴墨印刷邁向新時代[J].印刷技術,2016(8):16.
[5]吳念芝,江玲玲.走出圖書高庫存“怪圈”的舉措[J].出版發行研究,2014(11):51-53.
作者:蔣慧 方航
推薦閱讀:《經營與管理》自1983年創刊以來是國內經濟管理類期刊中創刊歷史較長、且仍然保持著創新活力與市場地位的雜志之一。《經營與管理》在宏觀上,從大處著眼,注重對影響企業發展,與企業緊密相關的重大經濟趨勢的介紹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