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3月20日 分類:課題申報 次數:
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是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脫離。教育總是在有意無意之間被等同于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則被簡化為唯書本至上的課堂教學。這不僅從根本上否定了現實生活具有的教育作用,亦使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現實的社會生活。這是一篇關于一條龍初中英語教學銜接技術研究課題報告,小編進行了相關整理,以便于您學習和參考。
》》》課題的階段性報告怎么寫《《《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和背景
一條龍課改探究,將知識技能的銜接作為我們研究的子課題,從而更好的促進小學和初中英語的銜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通過英語知識技能的銜接的英語課題研究,其目的就是要使教育走向現實生活,尋求教育形式與環境的互補性,重視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學習英語。
英語教育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潮流,已經成為通向世界的必備工具,《英語》學科教學受到空前的重視,各種課題實驗,也如雨后春筍,生機無限。又恰逢課程改革,教學上的許多問題都成了焦點,沒有語言實踐環境;缺少評價體系……其研究、探索更成了熱點。
我們參加了“英語知識技能的銜接一條龍”的英語課題研究――讓英語教學從生活中學,又運用于生活,提高教學質量。此課題研究也并非空中樓閣,而是我校經過五輪研究的總課題派生而成的,雖然不很成熟,但我們已經起步。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 本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原則。知識與技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傳達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教英語語言知識,又要教給學生必要的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既學習語言知識,又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
(2)培養情感與學習態度相結合原則。在英語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幫助學生發現英語與其個人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興趣。此外,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行動的方式,形成英語語言的自我意識。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特別應該注重英語語言環境的形成,如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場景,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將學生帶人生活的情境中,在鮮活的情景中進行教學活動。
“一條龍有關中小學英語知識技能的銜接”倡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在英語中學習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在發展中樹人”更是學校多年的辦學理念。我們深知,英語教學單靠教師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選擇話題;創設生活情景,激起表達情緒。生活有多豐富,教學就有多豐富,生活是英語教學的“源頭活水”。
明確英語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達到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而是能將所學到的知道,運用于實際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學會生存技能,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到現代社會之中。
英語是世界通用的一種重要的語言工具。語言內容和生活中的情景是緊密結合的,要努力做到使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為生活而運用。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 本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法
(1)引進西方教學方法,探求生活實踐。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學者大衛曾通過大量的教改實踐提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允許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有充分鍛煉和聽說的機會,學會交際的本領。在課堂交際中不斷認識新伙伴,學生的緊張感會逐漸消失,學生由懼說一想說一敢說的進步過程,說明學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并在交際過程中學到了新知識。
得此啟迪,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我們也引進西方的這種課堂新模式和學習體制靈活的教育方法,進行教改實踐。例如在學習I like…,I don’t like…來表達對各種食品喜好的句型時,讓學生學會禮貌地用Would you like…?詢問別人對食物的需要,并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喜好,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西方人的三餐之食。我從語言功能出發,就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計劃地補充了大量的西方食品,如hamburger(漢堡包)、hot dog(熱狗)、pizza(比薩)等西餐名稱,以及中餐中常見的豆漿、油條、大餅等日常用詞,為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我還經常變換座位形式,讓學生在新鮮的環境中接觸更多的同學,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自然地表達交流。由于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形式(交際形式)的真實性,在教學中對學生產生了極好的感受效應。
(2)加強交際操練,突破語言難關。操練是語言教學的主要鞏固和反饋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語言難點。譬如:在教pencil、ruler、bag、book等學習用品時,開展學生在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單詞接龍游戲,傳話游戲等。結合I have a…句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展示自己的學習用品,設計抽獎游戲,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興致盎然地學習語言。在較少的時間內,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是完全可行的。
(3)創設良好環境,力求學以致用。在美國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及其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師生往往注重創造十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邊喝咖啡,邊坐在書桌上講課,學生也可以隨時提問。取其精華,我們要求學生善于利用語言、表情、動作、體態,并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創設出豐富多彩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情景化的教學氛圍中,感知一模擬一鞏固一反復,最后達到學會交際的目標。
四、主要研究成果
1 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掌握基礎英語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態度。在校內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所有學生告別“啞巴英語”。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我們的校園里,英語學習已不再限于40分鐘的課堂上。在走廊、在操場,到處可見學生自覺用英語打招呼和做英語游戲的情景;在課間、在課后,都可以聽到廣播中傳出的英語歌曲和英語故事。我們還將日常生活用語,校園禮貌用語,俗語、諺語匯編成冊一《英語使我們快樂》讀本。這些濃郁的英語氣氛常會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
2 促進了教學,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科研意識,提高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研組組織教師聯系自身的教學實踐,生活化教學研究帶來了豐碩的教學成
3 創造性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讓學生的英語學習真正與現代生活水乳交融。為了學以致用,創造性地開展英語交流活動。
通過課題的開展和實驗,參加課改的學生受益匪淺,大部分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而且成績也有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