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2月31日 分類:技巧指導 次數:
如今氣候,環境和植被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地理學科中研究氣候和植被關系也越來越廣泛,多數研究是定性或者定量重建了古植被和古氣候,因此作者在查詢氣候和植被之間的關系論文,下面學術顧問在這里推薦了幾篇文獻,大家可作為參考:
論文一、黃土高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對氣候和植被指數的敏感性研究
摘要生態系統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連接了碳循環和水循環,是碳水耦合的重要參數。全面深入理解WUE的時空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對預測陸地表面-大氣相互作用和陸地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至關重要。該文基于大尺度遙感歸一化植被指數(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以及溫度和降水柵格數據,采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的總初級生產力和蒸散產品計算2000—2014年黃土高原生態系統WUE,運用嶺回歸探究黃土高原WUE對溫度、降水和NDVI的敏感性。結果表明:1)沿西北-東南隨降水量的增加,黃土高原多年均WUE逐漸降低,且黃土高原西南部高海拔地區WUE最低;同時,WUE的年際變化明顯,以2011年為轉折點,2012—2014年WUE明顯高于其他年份。2)WUE對溫度的敏感性在整個黃土高原呈現正值,WUE對降水和NDVI的敏感性存在閾值效應,即小于500mm降水量,WUE隨降水和NDVI的增加而升高,超過550mm降水量,WUE則隨降水和NDVI增加而降低。3)草地和灌叢WUE與NDVI正相關,森林WUE與NDVI負相關;灌叢WUE對溫度和降水的敏感度明顯高于森林和草地。
關鍵詞溫度 降水 回歸 植被指數 水分利用效率 敏感性 黃土高原
論文二、基于S-W模型的韓江流域潛在蒸散發的氣候和植被敏感性
摘要基于AVHRRNDVI、IGBP土地覆蓋分類和氣象站觀測數據,利用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估算韓江流域2000-2006年的潛在蒸散發(PET),結果顯示PET不僅受氣候條件影響,而且隨植被類型及其生長過程而變化。分析PET對氣候和植被的敏感性,結果表明:1)PET對植被的類型很敏感,相同氣候條件下,不同植被的PET計算結果相差很大,常綠針葉林、農作物和多樹草地的多年平均PET分別為1136.6,965.1,563.2mm/a,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1倍。2)不同植被覆蓋的PET對氣候的敏感性不同。常綠針葉林的PET對水汽壓最為敏感,明顯高于氣溫和太陽輻射的敏感性,而風速的敏感性可以忽略;農作物的PET除對風速的敏感性較低外,氣溫、太陽輻射和水汽壓的敏感性都較高,最為敏感的是氣溫;多樹草地的PET同樣對氣溫最為敏感,水汽壓、風速和太陽輻射的敏感性也都比較高,而且很接近。3)各種植被覆蓋的PET對葉面積指數(LAI)都有一定的敏感性,但都小于氣象因子(風速除外)的敏感性;不同植被覆蓋的PET對LAI的敏感性也不同,多樹草地的PET對LAI最敏感,其次是常綠針葉林,再次是農作物。
關鍵詞蒸散發 敏感性分析 氣候變化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葉面積指數 韓江流域
論文三、全球大陸末次盛冰期氣候和植被研究進展
摘要未次盛冰期(LGM)是太陽輻射異常處于極低值、北半球第四紀冰流規模處于峰值、兩萬年來距人類環境最近但與現代氣候有著巨大反差的特殊時期.70年代以來由于新資料不斷積累、氣候模擬技術發展、海洋大陸冰流各圈層的相關和偶合、傳統的氣候指標和新的氣候指標的認識和應用、以及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國際合作,在LGM古氣候環境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本文根據數個國際LGM合作計劃研究成果,綜述90年代以來全球對LGM研究方法途徑和大陸古氣候植被研究成果,并對其前景提出雛議。
關鍵詞末次盛冰期 全球大陸 古溫度 古植被 古氣候
以上都是氣候與植被關系研究方向的論文文獻,這方面的文獻和期刊還是很多的,更多相關的文獻可隨時和在線學術顧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