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3月28日 分類:教育期刊 次數: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從救東甌到伐閩越:建元年間漢朝對外戰略新變及其意義 程世和;
“南山”意象與古代東亞都城建構——以長安終南山和奈良吉野山為中心 高兵兵;
居延漢簡與勞榦的漢代西北邊疆史研究 張峰;
論兩漢時期中國北方小麥種植的發展 李成;朱歌敏;凌雪;
法治視野中的現代國家治理:目標定位與智識資源 錢錦宇;
支撐中國法治的馬克思主義法學——馬克思主義法學探索之三 王耀海;
“法治中國”如何吸收和融通西方制度文化資源 魏治勛;汪瀟;
治國理政中的傳統民族法律智慧 陳璽;王斌通;
“西蘭烏”經濟帶:內涵、范圍與路徑選擇 白永秀;王澤潤;
絲綢之路經濟帶支點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 衛玲;王炳天;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段中心城市產業合作研究:基于價值鏈分工視角 王頌吉;
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實證研究 郭愛君;陶銀海;
一、沖突的產生
權力政治指的是什么?倫理政治又指的是什么?兩者為何會產生沖突?權力政治與倫理政治的區分在于側重從不同角度去定義和解釋政治的功能和作用。權力政治是將政治看作是權力的獲得、保持和運用,有時候甚至暗含著為了達到目的可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謀略。相反,倫理政治把政治看作是對正義和善的追求。區分權力政治與倫理政治的目的主要是凸顯政治本身所內含的分化與矛盾沖突,加深對政治的內涵的橫向了解。縱觀中西政治思想的流變歷程,權力政治與倫理政治的矛盾最初是不存在的。柏拉圖的巨著《理想國》中即提出理想的國家應是正義的國家,政治的本質在于公正,政治學鼻祖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政治的目的在于實現至善。儒家創始人孔子也曾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1]認為統治者自己從倫理道德上就要做子民的楷模。彼時中西方文化主流均是從倫理上來定義和解釋政治,因此權力政治與倫理政治沒有產生激烈的沖突。政治先哲們之所以傾向于從倫理的角度來定義政治無非是基于這樣一種洞見:在未找到一種較好的權力制約方式之前,寄希望于權力持有者的自律,用內在精神力量來抑制權力走向腐敗。
期刊之家并非《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官方網站!本站所展示內容僅供作者參考。若想《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投遞論文,請直接登陸該雜志社官網。
期刊之家優先向您推薦咨詢率高的核心期刊,均系經過國家出版總署認可的正規期刊,選擇空間更廣。學術顧問可以為您提供發表支持服務,助您論文發表速度更快、通過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