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9月09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向SCI期刊提交論文時,經常會需要作者提交原始數據,一些作者對此也有很多疑問,今天就在這里分享整理原始數據的經驗,安排論文人員可作為參考:
1、什么是原始數據?
原始數據指在研究論文過程中得到的結果與結論的數據。部分期刊發表文章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數據,有時期刊要求作者提交的不限于原始數據,還包括數據的處理過程、所使用處理軟件的序列號等詳細信息。
2、發表SCI必須提供原始數據嗎?
不一定,那么哪些期刊或哪些情況下要求提供原始數據?在投稿前可以在期刊官網查閱作者/投稿指南,不同期刊要求不同,要提前了解清楚。一般高質量/高影響因子期刊大概率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數據。Biomed Central、JBC、PloS One、Neuroscience、Nature集團底下的期刊、Cell等期刊要求提供原始數據,愛思唯爾旗下期刊一般鼓勵作者提供原始數據。
期刊不要求,但審稿專家在審稿過程中對文章數據存疑,這時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數據,不提供可能面臨拒稿的風險。期刊不要求,但文章發表后有人質疑文章,這時期刊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數據,不提供可能面臨撤稿的風險。
理論上,如果作者確定無法提供原始數據,那就選擇不需提供原始數據的SCI期刊,從而避免由于無法提供原始數據而引起的麻煩。但也有可能發生審稿階段或文章發表后被要求提供原始數據的問題。所以,無論期刊是否要求提供原始數據,平時在進行研究時都要妥善保存好原始數據和實驗記錄。
可以按照以下分類保存和整理原始數據:原始圖片,比如攝像/拍照/掃描的圖片,未經任何修飾的H&E、免疫組化、免疫熒光等顯微圖片,未經裁剪的WB圖片等。原始數據,比如Excel等格式小型數據集的文件。統計數據,比如Excel、SPSS等數據文件:柱狀圖、點狀圖、折線圖等圖中各樣本數據等。軟件作圖文件,比如sigmaplot、AI及SPSS作圖等可修改原始圖片數據。測序等原始數據,期刊可能會要求上傳公共數據庫。
4、什么時候準備原始數據?
建議作者在每做完一個實驗,就妥善保存數據和記錄并在投稿前整理好所有的原始數據。若已投稿,但還未整理期刊要求提供的原始數據,那盡量在第一次修改稿提交前整理好原始數據。若缺一些原始數據,在這階段還有機會補實驗來補充。
5、準備原始數據經驗
要求提供未裁剪的WB條帶,一般并不要求整張膜不可裁剪。可以裁剪,但不要裁剪得太細,個人認為上下保留三個條帶比較穩妥,有條件保留5個條帶為佳。要求提供未裁剪WB原始條帶,又說條帶可以裁剪,那么未裁剪具體指啥呢?這里指原始條帶要能看到整個掃膜的條帶,包括邊緣部分,露出背景板,表示沒有在電腦或作圖軟件上裁切條帶。
一般呢,要求目的條帶左右兩側都有marker。那編輯要求不嚴的時候,少部分WB條帶只有一側有marker也能勉強接受。WB結果一般要求重復3次或以上,那有人提出,是否要提交三次WB實驗的原始條帶呢?目前一般只要求提交一次WB實驗原始條帶。一般期刊會要求作者明確WB的次數。
期刊一般是要求目的蛋白和內參蛋白需要在同一張膜上但如果目的蛋白太多,一張膜沒法跑完,就會出現不在同一張膜的情況。所以考慮到此情況,一般期刊目前能接受目的蛋白和內參蛋白不在同一張膜上,而是跑平行膠的結果。大型數據集上傳相應的數據庫,要求數據代碼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