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2月22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完成一篇高學術價值的sci,少不了原始數據的獲取和分析,一些sci期刊對數據把關也是非常嚴格,要求在審稿或者返修階段時提交原始數據,那么安排sci文章作者如何提供原始數據?這就需要作者在最初實驗時就嚴謹起來,做好記錄。
建議作者在每做完一個實驗,就妥善保存好數據和記錄,不僅僅是Western blot的原圖,顯微照片、PCR數據等都要保管并保存好,特別是DNA、RNA序列的信息在投稿后最好把它們都上載到網絡服務器上并公開,以備日后使用。同時在投稿之前要把所有的原始數據整理好,而不是單純把自己所有的數據都羅列在一個文件夾中,我們建議作者最好可以創建5個文件夾:
、佟⒈4嬖紙D片,主要是攝像或拍照的圖片(彩圖)。
、、保存原始數據,主要是EXCEL文件。
、、保存統計數據,主要是SPSS數據文件。
、堋⒈4孳浖鲌D文件,主要是sigmaplot、AI及SPSS作圖可修改原始圖片數據。
、荨⒈4孀罱K實驗數據,主要是手稿、PPT及圖片。
這樣一來,如果期刊要求提交原始數據,那么這時登錄在線投稿系統,找到填寫信息欄中的“原始數據”項,進行上傳即可,否則前期沒有整理好,數據混亂的話,可能面臨文章無法提交成功的情況。
如果作者已經確定不能提供原始數據,就必須在匹配的期刊中選擇不需要提供原始數據的sci期刊,從而避免由于無法提供原始數據而引起的麻煩。不過要注意的是很多期刊雖然在Guide for authors中并沒有要求必須提供原始數據,但如果審稿人在審閱和演示論文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原始數據的支持,也會要求作者補充提供原始數據。若此時作者無法提供,也可能會面臨被拒稿。
可見安排sci文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數據這部分要非常嚴謹,也能確保行文的邏輯嚴謹性,在進行數據分析和發表時,一定要格外重視數據集的使用權限和使用方式問題,以免使用不當導致撤稿的發生。
作者做科研并不容易,誠實、真實、嚴謹是要特別重視的,還要杜絕數據造假問題,在平時科研時也要保存好數據,更多詳情可以聯系在線學術顧問,給您提供更詳細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