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3月01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三區sci期刊影響因子是多少?三區、四區的刊物相對來說影響因子低一些,一般是在0.1-2之間,具體也和學科有關系,要看期刊的引用情況以及發表的論文質量,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
sci期刊影響因子來源于期刊引證報告,也就是JCR,JCR可以在期刊層面對研究影響力進行評估,并顯示出施引與被引期刊之間的關系。JCR通過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自然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所收錄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期刊進行分析,提供大量獨立于出版商之外的中立的數據、指標和分析結果,其中包括影響因子以及影響因子分區等指標。
JCR分區:JCR中影響因子分區采用四分法,也即:將同一學科領域中期刊按照影響因子由高到低進行排序并劃分為4等分,每等分為一個區間。期刊影響因子在JCR數據庫中可查詢到,WOS核心合集的檢索結果可以提供最新的期刊影響因子。
中科院分區表:以學術影響力作為劃分依據,把每個學科的所有期刊按照學術影響力(3年平均IF)由高到底降序排列,依次劃分為4個區,使得每個分區期刊影響力總和相同。由于學科內期刊的3年IF呈偏態分布,這使得1區期刊數量極少。為了保證期刊1區期刊數量,1區期刊取整個學科數量總數的5%,即3年平均IF最高的5%的期刊為1區期刊。
2—4區期刊使用3年平均IF總和相同的方式劃分。具體方法如下:
1、把每一個學科的期刊集合(數量為n本)按照3年平均IF降序排列,以下各步計算,均基于此順序。
2、前5%期刊(該學科期刊總數量的5%,即5%*n)為1區期刊。
3、剩下的95%期刊中,計算它們的3年平均IF的總和(S),然后求總和的1/3(S/3),剩下3個區的每區的期刊影響力累積和各為S/3。
4、上一步的期刊集合(也即除1區期刊外的期刊集合)中,從第1本期刊往后計數,如果它們的3年平均IF的總和(S2)等于上個步驟計算出的總和S/3,那么這些期刊就是2區期刊;相同的方式可以劃分出3區期刊,剩下所有期刊為4區期刊(S2=S3=S4= S/3)。
5、最終劃分出來的1、2、3、4個區期刊數量分布呈金字塔型。
相對來說,三區sci期刊影響因子低一些,更容易受到青睞,也更容易中稿,有發表需求的作者可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刊物,更快的錄用、見刊。